每當學校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都會看到成羣結隊的媽媽們湧入教室,而幾乎很難看到爸爸們的身影。

其實,開家長會的都是媽媽也已經成爲一種常態。因爲,爸爸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外地出差。

而更多的是,爸爸們的工資要比媽媽們多,讓爸爸請假不划算,只好讓媽媽請假來參加家長會。這種情況老師們也都理解,也很無奈。

小金家就是這種情況,每次學校開家長會,都是小金去。小金說,我一個月的工資五千,全勤獎只有二百塊錢

老公的月工資是一萬塊錢,全勤獎一千塊錢,而且,老公的全勤獎還會影響到年終獎,不能讓老公請假。

小金說的這種情況很現實,這也是爲什麼參加家長會的都是媽媽們,而爸爸們不去的原因之一。

古代人在管理家庭的時候都是採取男主外女主內的方式,而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經營方式,直接仍然被我們現在的很多家庭所沿用。

如買菜做飯,輔導孩子寫作業,陪孩子開家長會等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大多數都是媽媽們在打理,很少見到爸爸們的身影。

一、爲什麼參加家長會的大多數是媽媽

1、爸爸的工資比媽媽高,請假耽誤掙錢

在這個男權當道的社會,在同一個階層上班的人,爸爸們的工資要比媽媽們的工資高出很多。因此,很多的家庭的經濟支柱都是爸爸,請假耽誤掙錢。

所以,很多時候陪孩子參加家長會,親朋好友結婚等各種需要應酬的場合都是媽媽們去,而爸爸們很少露面。

2、爸爸們感覺家長會很無聊

很多的爸爸都不喜歡開家長會,覺得的開家長會很無聊。而且,要長達兩個小時的坐到教室裏,不能玩手機,打遊戲,更不能抽菸,會讓很多的爸爸們忍受不了。

因此,很多的爸爸們即使有時間也不願去參加家長會,而讓媽媽們去。

3、媽媽帶孩子比爸爸多

很多的家庭都只採取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經營模式。因此,媽媽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和日常學習方面要比爸爸們多很多,媽媽更加了解孩子。

並且,更關係孩子的學習情況,更渴望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如何。所以,很多的媽媽都會積極主動的要求參加孩子的家長會。

一個小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組建成的,對於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更是父母雙方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而很多時候爸爸們會以各種的理由和藉口來逃避自己在撫養和教育孩子上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父親的參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時常缺席的父親很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二、爸爸經常缺席集體活動有哪些影響

1、影響親子關係

經常不參加孩子家長會,或者根本沒有參加過孩子家長會和集體活動的父親。孩子會覺得父親根本不關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就會主動的疏遠父親,並討厭父親,而影響親子關係。

學校要求週末,父母雙方都參加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結果媽媽來了,爸爸沒來。而其他同學的爸爸和媽媽都來了,孩子的內心就會很失落,很傷心,記恨爸爸,討厭爸爸。

2、老師認爲爸爸不負責任

而經常不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或家長會的父親,會給老師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

有的孩子上了三年幼兒園,爸爸接送的次數可以說是個位數,到孩子幼兒園畢業,老師也只認識孩子的媽媽,而不認識孩子的爸爸。

還有些經常不去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爸爸,偶爾去接孩子放學,都會被老師再三詢問與孩子的關係,甚至還要給媽媽打電話來確認,才讓爸爸把孩子接走。

這種尷尬的情況,也就可以充分地說明,爸爸長期在孩子成長中缺席而導致的,更讓老師認爲孩子的爸爸很不負責任。

3、爸爸不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有很多的長期缺席孩子成長和教育的爸爸們,相信都有過這種尷尬,被問到孩子上幼兒園大班還是小班或中班時,或者上小學幾年級時會產生卡殼的情況,不知道孩子是大班還是小班,不知道孩子是上三年級還是四年級。

更不用談孩子的老師姓什麼,是男是女了。這種父親對孩子在在校的情況根本不瞭解,不關心,等孩子要高考了,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擅長哪方面的科目,也無法爲孩子提供填報高考志願的參考。

沒有能夠掙夠的錢,也沒有能夠用金錢能夠買來的時間倒流,孩子的成長錯過就成爲回憶。

爲人父母的我們應當在孩子需要我們陪伴的年紀,儘可能多的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是爸爸參加家長會的次數多,還是媽媽參加家長會的次數多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