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別人這樣評論人生:這世上,最不開心的莫過於那些想太多的人。

對此,深以爲然。

想太多的人,他們不安於現在,卻止步於未來,他們總是習慣用太過豐富的想象力,腦補出一些關於過去或是未來的莫須有的問題,將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

想起松浦彌太郎說的那句話:“那些經常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他們並不是未雨綢繆,而是無憑無據地瞎想,對未來瞻前顧後,對過去死拽着不放,長期以往的結果,絕不可能是皆大歡喜、幸福美滿,不過是徒增憂愁罷了。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所擔憂的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會發生,很多的煩惱卻是源於這些尚未發生的事情,所以說,胡思亂想的後果就是自尋煩惱。

如果細細觀察,便會發現那些喜歡想太多的人,他們大多比同齡人更顯老,如此說來,別想太多,其實就是最好的養生。

想太多,容易傷身又傷心,這是再多的面膜、再多的補品都難以調養回來的,養生,便是養心,思慮減少了,眉自然舒展開來,身心自然愉悅。

想起某個朋友,就是典型的想太多的例子。

朋友在參加完某個面試後,特別擔心自己的成績,因爲這一場面試足足花了他半個多月的時間去準備,甚至可以說這是他最認真、最期待的一場面試了。

可在面試的過程中,他發現面試官對他特別冷淡,別人面試了半個小時的事情他僅僅用了一半的時間,顯然是對自己不滿意。

在等待結果的那三天裏,他只要睜開眼睛,就開始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沒希望了,面試官是不是對自己很不滿,在面試中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究竟錯在哪裏了……

三天後,結果下來了,他失敗了。

一想到自己辛苦準備大半個月的成果就這樣白費了,整個人都變得無比憂愁,茶飯不思,想着想着,他開始懷疑是不是有內幕了,別人只是想走一個形式,而他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小白鼠。

後來,他竟然真的偷偷去調查面試官和被錄取的人之間的關係,大半個月下來,找不到任何問題,但他還是糾結在這個結果裏,甚至還給自己羅列了上百個假如的結果。

儘管後來他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可那件事還是成了他的心結,閒來無事,便拿出來想一下,偶爾與人聊天,也會拿起那件事說事,一會感慨職場黑暗,一會感慨仕途坎坷。

消極的情緒堆積得越來越多,他變得越來越煩惱,整日眉頭緊鎖,看什麼都覺得心煩,脾氣跟着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開嗓子罵人。

最終的結果變成了:皺紋越來越多,人緣越來越差,做事越多越不在意。可朋友卻還未意識到原因所在——想太多,正是這個舉動,讓他無故添加了那麼多的煩惱。

世上沒有假如,想太多的人不過是放不過自己,鬱結於心,自尋苦惱。

“想太多”這個習慣,在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

面對別人的流言蜚語時想太多,活在別人的眼中;面對自己的錯誤想太多,活在懊悔的深淵中;面對悲傷的過往時想太多,活在痛苦的回憶中;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想太多,活着退縮不前的恐懼中。

想太多,非但解決不了事情,反而會增添苦惱。與其在自尋憂愁,不如好好地利用時間,做一些切實有益的事情。

生活,理解起來其實並不難,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擅作主張,爲生活添油加醋,逼着自己不敢去面對,逼着自己一步步後退?

面對生活,既來之則安之便好,無論是喜是憂,發生了就去面對,尚未發生就不要杞人憂天。想得再多,還是改變不了過去,預測不到未來,倒不如好好想想怎麼過好現在這一刻。

人世已難得,生活已不易,何必再自找憂愁?何苦再爲難自己?

沒有放不下的過去,只有執着於過去的自己;沒有到不了的未來,只有不願前進的自己。很多事情,只要你能想開,便能揭開生活的層層迷霧。

別想太多,其實是最好的養生。想太多的人,心裏憂愁,總是憋着一口氣悶在心口,又怎麼能有精力去發現身邊的快樂呢?

我是阿亞,暖心情感寫作者,這一生能與你相遇,何其有幸!點個關注,我們一起長知識吧!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