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四五”,在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站在新起點,該如何謀劃“鄉村”的新徵程呢?

五中全會,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明確了,鄉村振興,是以城帶鄉,通過發展城市來解決農村和農業問題,讓農村和農業的規模經濟得以充分發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其實也就是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工作進行了有機結合。

大的輪廓和目標,已經呈現,需要來細緻規劃和量化目標。“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重點會圍繞:高標準農田、數字農業農村等方面來編制。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保供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

數字科技,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科技”賦能農業農村,讓“數字農業農村”戰略顯出原形,成爲最強大的發展引擎。

數字農業,是什麼?

其本質,就是科技賦能農業,服務農業,提升農業。

數字農業,以農業數字化爲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和農業的深度融合爲主攻方向,以“信息+知識+智能裝備”爲核心,以數據爲關鍵生產要素,中國正進入加快發展數字農業的新階段,農業的數字化爲區塊鏈應用提供“土壤”。

通過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的有效結合,區塊鏈能夠打造通暢、可信、透明的農產品流通鏈,解決數字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產供銷等難題,爲數字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而且,數字農業,又衍生出“智慧農業”,使其上升一個高度。

智慧農業,靠“三農大數據中心”,用於指導農事生產、輔助農業決策,以此達到規避風險、增產增收、管理透明等預期目標,拉動農業產業整體內需,大幅提高農業整條產業鏈的效率,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而且,智慧農業相對與傳統農業,優勢在於: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

糧食生產,開始走向智能化、智慧化。這樣,才能提高糧食生產保供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智慧農業,適合植入哪些項目中,促進農業發展呢?

1、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加工加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了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每年,農業農村部都會安排年度創建和申報工作,分國家級和省級。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自創建以來,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統領,按照自治區黨委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產業數字化以及興安盟委“五區”建設決策部署,立足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聚力打造綠色發展引領區和鄉村振興樣板區,促進“八個融合”、實現“六個統一”,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致力於全國最高端、最前沿、最實用的現代農業管理體系,堅持高端農業和智慧農業有機結合,建設產業園智慧大腦——“物聯網+”智慧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搭載智慧農業和科技創新兩大平臺,規劃決策分析、交互體驗等4箇中心版塊,配套農技專家在線、產品質量追溯等9套系統,通過物聯網感知、空天地一體化遙感等手段形成產業園大數據。

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控10萬畝智慧農場,實現與國家科教雲平臺的直聯互通,爲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土壤分析、蟲害預警、氣象監測等全方位服務,爲農業生產提供全過程保駕護航。物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率先應用,“掌上產業園”打通了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

產業園受益農戶達到6800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人均純收入3萬元以上的村7個,成爲產業振興的樣板村。

2、農業科技園區

農業科技園區是以市場爲導向、以科技爲支撐的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是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的載體,是市場與農戶連接的紐帶,是現代農業科技信息的輻射源,是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的基地。每年,科技部都會安排年度創建和申報工作,也分國家級和省級。

衛星導航自動駕駛、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科技手段正日益深入昌吉州的農業生產。

作爲最能代表昌吉州農業科技發展前沿的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照“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示範推廣、輻射帶動”的功能定位,在搶佔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探索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新機制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建立試點,推進整體示範,打造“互聯網+農業”樣板區,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不斷建立萬畝示範田及設施蔬菜、果品種植、畜牧養殖等農業物聯網應用體系。

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從大田作物到大棚果蔬,從種植到養殖,智慧農業正以智能、精準、科學的生產方式,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節能、富有競爭力,從而體現更多更寬廣的發展領域。

3、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爲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是“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點內容,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同時國家也大力扶持創建,資金補助也會傾斜,更適合“數字化”農業操作。

平整連片的農田一望無際,規模化養殖場建設如火如荼,現代花卉產業園美麗“綻放”……蘭州新區現代特色農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這些發展基礎正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穩步推進。

蘭州新區緊抓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機遇,充分運用蘭州新區走在前列、先行先試的改革優勢,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土地整治相結合,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高質量發展樹標杆、當表率、做示範。

通過項目建設和帶動,全域現代農業示範區、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區和生態種養加循環農業示範區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形成。

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新區現代農業發展佈局相統一,科學合理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和內容,實行水、路、林、田等綜合配套,構建自上而下、層層銜接的高標準農田規劃體系。

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新區探索形成了“國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主導產業+合作社+基地”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新區和3個園區分別成立國有農投公司,各村成立村集體領辦的專業合作社。

通過大力發展高標準農田,蘭州新區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4. 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爲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爲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也有大,有小。但是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智慧農場”的示範效應,帶動農場不斷的升級改造。

一望無際、金浪翻滾的稻田裏,一臺臺無人駕駛的智能收穫機藉助衛星導航定位勻速直線前進,轟隆隆駛向前方。

收穫機能自動規劃路徑,遇到盡頭的田埂便自動轉向掉頭,身後“吐”出粉碎的秸稈。

藉助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無人駕駛收穫機不僅收穫精度提高,還大大減少糧食損失。現場粉碎的秸稈裏,見不到遺失的糧食,確保顆粒歸倉。

這是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位於黑龍江的建三江七星農場裏秋糧收穫的一幕。

在農場的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中心二樓,巨幅電子屏上顯示着田間土壤、農業氣象、作物長勢、病蟲草害預警以及每一臺農機設備的作業狀態、作業數據等信息,一覽無餘。

尤其,紮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以上項目更有了發展衝勁。

數字農業,在改變中國的傳統農業現狀,讓農業畝產不斷的攀升,職業農民有了,一定的獲得感;智慧農業,將使農業增質增量,更增收。

如今,傳統的“鎬鋤鐮犁”正轉變成爲智慧化的“金戈鐵馬”,科技的跨越式發展給糧食產業帶來的變化,將顛覆您的想象。

相關數據推測,2025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接近1.3萬億元。五年之約,值得期待!

數字農村,是什麼?

其本質,就是“科技”賦能農村,服務農村,改變農村。

數字農村,也就是“數字鄉村”,是伴隨着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廣泛應用,實現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社會治理、鄉村政務服務、鄉村文化發展諸方面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進程和現實形態。

這其中,國家開始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和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

於是,我們團隊,在“數字鄉村”的基礎上,提出“鄉村大腦”的理念,通過“可信村落---BaaS"平臺來驅動,試點“智慧鄉村”,建設三農大數據中心。

智慧鄉村,本質是“數據驅動的鄉村”。

智慧鄉村,重點在於“可信村落---BaaS"平臺上,打造三個支撐板塊,塑造一個自治管理中心,匯聚多個智慧應用。

三板塊,即政務、商務、農務;

一中心,即智慧鄉村自治管理中心(DAO),實現“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

匯聚多個智慧應用:多個應用包括智慧+產業、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扶貧等。

智慧鄉村,將有價值的信息滲透到鄉村的方方面面,從應用層面獲取經濟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要以城帶鄉村,也就是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智慧鄉村“是有效的載體。尤其,大都市圈、城市羣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周邊區域的農村,迎來絕佳的發展機遇期。比如,成渝都市圈、長江中游都市圈等等有望成爲重點發展區域,也會帶動周邊區域的農村,協同發展。

從開發建設的角度來說,智慧鄉村比起智慧城市,體量比較小,更容易落地,而且社會效應更大,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從而,更能激活當地村集體經濟和鄉村治理結構的提升。

數字農業農村時代,鄉村振興的步伐會走的更穩健,會出現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理念,加速構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進程!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觀察員 專注文旅、農旅、康養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衆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