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半虧損超70億,依圖科技的錢還要燒到什麼時候?

人工智能的火,顯然降溫了!除了愈發謹慎的資本,昔日“四小龍”深陷虧損泥潭後無疑給行業潑了一盆接一盆的冷水,誠然,對於有可爲的人工智能市場,未來將如何發展,也是整個行業進入2020年以來各界關注的焦點。

而隨着AI賽道極具標籤的幾家獨角獸企業紛紛傳出上市動作,這也意味着關於“AI四小龍”、“融資機器”及“吞金獸”等等標籤也紛紛被揭下,進一步將最真實的狀態展現出來,關於昔日獨角獸是否能代表未來AI的發展模式與方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11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顯示,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擬募資75.05億元。根據其招股書數據,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分別爲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及3.81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爲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積虧損高達72億。

這自然也意味着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人工智能企業,經過七年長跑依然在靠資本輸血續命,且更爲重要的是,虧損規模遠大於營收規模。而除了依圖科技之外,AI四小龍也都處於高度虧損狀態。

在這背後,AI產業未來究竟該以怎樣的路徑發展、落地成爲當下重要的課題,尤其對於依圖科技等靠資本催熟的獨角獸們來說,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闖關科創板,依圖科技成色幾何?

毋庸置疑,在消費互聯網高度滲透的今天,產業互聯網也在近些年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也被譽爲下一個十年的黃金賽道。AI作爲產業互聯網核心能力體現的一個重要分支,巨頭及資本們紛紛重金押注。而依圖科技也正是諸多頭部資本押注下一個十年的標的。

據瞭解,依圖科技自成立以來,融資規模累積高達數十億,背後資方包括真格基金、高榕資本、雲鋒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工銀國際、浦銀國際等等頭部資本。也正因資本的助推,依圖科技也在AI行業嶄露頭角,成爲AI四小龍之一。

根據招股書信息,依圖科技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爲核心, 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並根據行業特性提供包含算法、軟件、雲端、邊緣端、終端硬件產品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助力多種應用場景降本增效、產業創新。

根據招股書數據,報告期內(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分別爲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及3.81億元。

從營收結構上來看,主要包括軟件、硬件、軟硬件組合和技術服務。其中,報告期內軟件業務在營收中佔比分別爲55.9%、36.7%、27.1%及14.8%;硬件分別爲8.28%、6.18%、29.9%、23.53%;軟硬件組合分別爲10.32%、50.41%、41.35%、60.78%;技術服務分別爲25.5%、6.45%、1.6%、0.87%。

從這組數據也不難看出,其業務雖然佈局廣泛,但重心不穩,難以聚焦。這樣意味着其在發展過程中戰略搖擺不定。這一點我們從依圖科技日常動作也不難看出。據瞭解,依圖科技最初核心押注在視覺CV領域,但進入2020年以來,算力取代原來的視覺定位,並從軟件向芯片等硬件業務轉移重心。

同時,招股書數據也顯示,其前五大客戶在報告期內對營收貢獻的佔比逐步擴大。2017年-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對其營收佔比分別爲35.12%、33.09%、51.12%及62.02%。這也意味着依託科技對頭部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強,當然,這也意味着其獲客能力正在降低。

相反,招股書數據也顯示,其市場營銷、管理運營人員佔比合計達38%,2020 年上半年銷售平均薪資高達 29.48 萬元,與研發平均薪資 29.82 萬元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張,依圖科技還面臨着各項成本的持續增長,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研發及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爲1.56億元、5.74億元、10.75億元及5.40億元。這也意味着依圖科技將會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依圖科技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及算法技術研發、產品市場拓展等方面仍保持較大投入規模,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可能無法盈利,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爲負,無法進行利潤分配。公司未來虧損的金額將取決於公司的產品銷售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等方面,即使公司未來能夠盈利,亦可能無法保持持續盈利。

燒錢的商業故事沒有門檻

從依圖科技身上也不難看出,目前AI行業仍然處於高度虧損的狀態,且將陷入持續性虧損的循環。

一方面,產業互聯網起步階段,市場尚未被大規模打開,AI企業普遍面臨着投入成本高,且落地難的局面,更爲重要的是,目前來說AI應運場景多元且冗雜,解決方案提供商很難實現精準化的服務;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基本大力押注,使得這些頭部企業不停的拓寬賽道,在佈局上過度強調大而全,而忽視了細而精,使得成本數倍增加,且落地效果的滑坡。

兩者疊加,也讓AI行業陷入新的困境。這或許也是依圖科技困境所在,從其營收越來越依賴頭部客戶也不難看出這一點。自然,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這種依靠持續燒錢擴大版圖的故事,很難建立起門檻與護城河。

業內分析人士對一鳴網表示,目前來說,AI行業無論是在算法還是基礎架構來看,並無明顯的差異化,對於企業來說,抓住某一場景持續燒錢獲取、處理、訓練數據就行了,但這顯然是沒有門檻的,除了融資能力。

他同時也表示,目前大多數的AI技術解決方案商並不具備場景能力,這意味着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互聯網巨頭將會更有優勢,除了本身的場景與數據優勢之外,相關領域的數字化巨頭將會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破局,且應用也會更加精細順暢。這也即相當於過去數十年的互聯網變革一樣,AI+與互聯網+一樣,都是基礎設施邏輯。

有AI賽道投資人士也表示,2016年前後,資本大力押注AI賽道,核心在於消費互聯網機會本身並不多了,又加上產業互聯網風起,紛紛加碼押注。但經過幾年發展後發現,落地難、盈利難是整個AI行業的普遍現象,很多項目等於割了機構的韭菜。現在機構對於AI項目都非常謹慎,畢竟強如四小龍,依然面臨着長期虧損的情況。

一鳴網創業蜂巢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期間,是AI行業最火熱的階段,融資規模從2015年的450億上漲至2018年的1200億,但2019年以來,持續降溫,整個2019年可統計融資規模也不足600億。據此前媒體報道,2020年3月,依圖科技完成3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的融資金額不到此前最高一輪融資金額的1/6。

這也意味着獨角獸們公開發行募資成爲續命的關鍵,但面對長期的虧損,以及商業化落地的艱難,資本市場又有多少耐心呢?當然,更爲重要的是,在沒有明確把握的前提下持續燒錢擴張未來又有什麼想象空間呢?

從依圖科技此次募資的用途來看,23.18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項目、8.11億元用於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10.7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系統項目、6.9億元用於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項目、3.76億元用於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臺項目,22.3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顯然,我們也不難看出依圖科技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將會長期處於缺錢的狀態,按照其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無限擴張的業務版圖,似乎很難找出盈利的節點。

AI行業需要巨頭但難產巨頭,獨角獸們未來在哪?

從AI四小龍,尤其依圖科技的處境不難看出,在現階段的人工智能賽道,尚未跑出一個可持續的路徑,顯然,燒錢擴張更像是一個深淵。那麼面對前景廣闊的市場,正確的路徑又在哪裏呢?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AI行業太需要一個巨頭了,但顯然太難了!在過去的思路中,包括資本都試圖通過砸錢砸出這麼一個巨頭,在這樣的思路下,四小龍誕生了。

從融資規模、估值來看,四小龍顯然已經成了小巨頭,但從營收以及對行業的變革來看,依然離不開奶瓶,斷奶長成巨頭或更加艱難。

一方面,目前依圖科技主攻場景包括安防、醫療、金融等領域,但在這些領域除了進度同步之外,同質化非常嚴重,這意味着依圖科技在面臨研發成本持續上漲的同時,銷售端的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在面臨銷售成本上漲的同時,行業整體的毛利率無疑將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相比於華爲、海康威視等老牌大廠,依圖科技未來難言有競爭力。同時,在金融、零售等等場景,騰訊阿里等不僅具備資金資源優勢,且有着先天的數據、場景優勢,並且近年來,這些互聯網巨頭均在加大產業互聯網布局,持續打造開放生態,尤其從未來趨勢看,AI能力也只是這些巨頭佈局產業互聯網的一個分支。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隨着產業互聯網的持續深入發展,各項創新技術必將邁入大集成時代,生態化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也將是下半場的重點所在。這對於單攻某一細分技術的企業來說,劣勢將一步體現。

在前幾年,整個AI市場真正意義上算是進入了發展的深水區,業界也對虧損現象有着較高的寬容度,但這畢竟是短期的,尤其在頭部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各項指標的平衡、健康發展權重將進一步上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依圖科技等獨角獸們或將愈發被動。這也意味着AI行業本身是一個難產巨頭的賽道,獨角獸們被洗牌、整合或將成爲最好的歸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