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歎賞內黃侯,風味樽前第一流”

古人將螃蟹稱爲“內黃侯”,一來是饞其美味,二來是贊其位高,餐桌上以蟹爲尊,上至王侯將相、文人名士,下至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無不爲“無腸公子”而傾倒,可惜螃蟹雖然在人們筆下貴爲“侯爵”、“公子”,但真正風流之時,卻是被煮熟了裝在盤子裏的時候。

國人喫蟹的歷史悠長,據說《周禮》就有記載,喫蟹也就喫出了文化來。諸多大家都有對蟹鍾情的話,而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說得最爲動人:“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過去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螃蟹顯得彌足金貴,明代哲人李贄號稱“蟹仙”,每年在螃蟹未上市前都專門做儲蓄,稱之爲“買命錢”,嗜蟹如命可見一斑。

《紅樓夢》裏寫出了衆多美食神韻,也多次寫到喫蟹的場景,賈府蟹宴是一個極致,劉姥姥給賈府算賬,一桌螃蟹宴的費用就夠鄉下人喫喝一年。衆人喫些吟詩,也吟出了不少妙句,黛玉的“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把螃蟹的誘人之處表現得淋漓盡致。

“蟹八件”是中國人對大閘蟹最大的尊重

中國人喫蟹極其認真,不同的人喫蟹,有不同的喫法。基本分爲文喫和武喫。武喫者不拘小節,蟹殼蟹腿雖然堅硬,都能用手動口解決,豪爽之情,饕餮二字,正合其意。文喫者則會大動干戈,明朝時就有人發明了“蟹八件”,錘、鐓、鉗、鏟、匙、叉、刮、針,各種精巧的器具,對付螃蟹的難纏,無不用其極。喫蟹的習俗和文化,也隨之滲透到生活品質中,“蟹八件”甚至一度成爲蘇州女子的嫁妝。

“一斗擘開紅玉滿,雙螯囉出瓊酥香”。人有人的習慣,蟹有蟹的滋味。有的人喜歡蟹的鮮美,有的人鍾情蟹的詩意。喫蟹喫出了門道,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種文人雅士的生活態度。《世說新語·任誕》中晉畢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以詩換蟹也成了佳話:“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一首詩換兩隻蟹,大概是最詩意也最得意的喫法。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喫生醉的大閘蟹

不知是誰發明了醉蟹,讓蟹的喫法更上一層。宋代高似孫有詩說:“西風送冷出湖田,一夢酣春落酒泉;介甲盡爲香玉軟,脂膏猶作紫霞堅;魂迷楊柳灘頭月,身老松江甕裏天;不是無腸貪卡櫱,要將風味與人傳。”螃蟹無心落入酒甕,卻成了有心之人的愛物。

李漁是文人中的美食大家,他在《閒情偶寄》中列舉了無數風味美食,而他對蟹更是偏愛,爲了盡情享用,在螃蟹成熟的時節,會囤積數十缸的醉蟹,食盡螃蟹還要喝“蟹酒”滿足餘興。

陽澄湖是中國最出名的大閘蟹產地

中國喫大閘蟹,首選陽澄湖。每年秋風一起,便是喫蟹人食指大動之時,只待首捕之日臨近,便可大快朵頤。陽澄湖南岸蟹要肥於北岸蟹,只因秋風自北而來,北面湖水受湖岸遮擋,溫度並未明顯下降,南面湖水則直接因北風而降溫,湖中螃蟹受冷而積蓄脂肪,使肉質更爲肥美。

江浙一帶風靡清蒸大閘蟹,川人則有老罈子蟹,更爲螃蟹料理添加了重口味元素。“老罈子”醬汁爲川中祕方,由十多款香料及配料調配而成,講究之處,特別加入經過以峨嵋山雪水浸泡兩年的老酸菜烹調,風味獨特。用老罈子醬汁烹飪螃蟹,入味十分,蟹黃蟹肉受過醬汁的一番改造後,質地韌而又嚼勁,入口鮮美,回味無盡。

作爲中餐一大代表的粵菜,在烹飪螃蟹上,也是他們的手法。廣東靠海,喫蟹多以海蟹爲主,烹飪方法偏清淡,注重表現蟹的原味。桂花瑤柱鮮蟹肉是用雞蛋來炒蟹肉,因爲炒開的雞蛋顏色和形狀酷似桂花,因而得名。這道菜一般會採用魚露代替生抽,這樣更能凸顯海鮮的鮮味。

凍花蟹是潮州人的驕傲

潮式凍花蟹是典型的潮州菜,這種喫法當地人叫做“打冷”,先把花蟹放進加入了少量的花雕、姜的水中,用中火花半小時的時間汆熟,花雕和姜可以僻去腥味。汆熟的蟹要自然降溫,千萬不能在冰箱裏急速降溫,這樣做會影響到肉的質感。爲了保持凍蟹的完整性,師傅們在烹飪前,一般會把蟹放進冰水浸過,然後用海草紮緊。品嚐凍蟹,需要一個很出色的配角,由廚師特製祕製醬汁——在陳醋中加入姜、配料等。

日本人鍾情的帝王蟹腿

與中國相鄰的日本,在喫螃蟹上毫不含糊,不但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大閘蟹,還成船成船地消耗北海道漁場和白令海峽的螃蟹。帝王蟹和花蟹是他們最喜歡喫的,並且也把這一飲食習慣通過日本料理的傳播帶到了中國,在一些日餐廳中,蟹成了必不可少的菜餚。

在烹飪上,這些螃蟹因爲塊頭大,所以有更多的選擇:帝王蟹色拉、帝王蟹湯、帝王蟹鍋燒烏冬麪、帝王蟹天婦羅、烤蟹腿、清酒蒸花蟹、咖喱炒花蟹等,在日本料理中獨樹一幟。

法國餐廳裏展示的螃蟹

在歐洲,法國人做海蟹是很拿手的。馬賽可以稱作法國的“漁碼頭”,這裏每天都有着很多船隻進出,上萬筆的海鮮交易在這裏完成。法國菜的精髓在於醬汁的熬製和搭配,看似平凡的醬汁卻是費了廚師好幾個夜晚所熬製的,所有食物之精華都在此,用來煮海鮮是非常適當的。

香草海鮮焗蟹蓋,雖然菜名叫焗,但是實質上不需要焗,而是在炒好的蟹肉中加入帶子、蝦、香草汁和麪包糠,加熱到麪包糠變爲金黃色。香草汁是由廚師特製的,採用紫蘇、橄欖油、帕瑪森芝士,蟹肉用白汁、芝士、蒜蓉和香草汁事先調味。

對於美食頗下功夫的法國人還會將海蟹與海魚一起烹飪。刁草醃三文魚蟹肉沙拉凍這道菜,三文魚加入一定分量的糖,海鹽,胡椒,香草醃一個晚上,洗乾淨後再將刁草(又名小茴香)鋪在上面醃製一日。蟹肉中加入蟹子和蛋黃醬攪拌,然後將醃製好的三文魚包裹着蟹肉沙拉,再加入啫喱粉,放入冰箱,做出來的菜餚清新爽口,鮮味完全被鎖在裏面。

蟹肉餅是最有名的牛排館海鮮前菜

不過現在很多人喫海鮮,都會選擇去一些牛排館,因爲出衆的牛排館,都能做出很多不錯的海鮮菜餚來。

蟹肉餅就是很常見的牛排館海鮮,將完全拆散的蟹肉與土豆一起做成餅狀,再做煎烤,喫起來非常過癮,在喫牛排前做開胃菜最合適不過。不過,對於胃口小的人來說,還是不要貪圖美味喫得太多,以至於面對主菜的時候有心無力。

烤蟹也是不錯的選擇。相比蟹肉餅,烤蟹的味道更加重,廚師們特別調製的醬汁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同烹飪風格的廚師會奉上不同味道的烤蟹,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找尋美味的人,不妨多試試幾家好的牛排館。

在螃蟹的選擇上,中國人喜歡喫河蟹,以清水大閘蟹爲上品;西方人喜歡喫海蟹,認爲個子大的便是好東西。

中國人的大閘蟹不但爲國人喜愛,整個東亞地區——上至日本,下到新加坡——都視之如命,每年到了大閘蟹上市的時候,便摩拳擦掌,找機會過蟹癮。每年秋天,不少東亞國家的旅遊團都開始奔赴中國的上海、蘇州等地,只爲求個“蟹飽”。特別是日本,雖然每年從陽澄湖進口的大量大閘蟹,但頂級大閘蟹都進了高檔餐廳,普通老百姓喫不起,只能跟着旅遊團屁顛屁顛地來中國,和中國人一起搶蟹喫。

這種情況在歐洲就沒有,甚至在歐洲的河流裏,還有很多跟着貨船過去“中華絨螯蟹”因爲繁殖太快、沒有天敵而成災。什麼是中華絨螯蟹?就是我們的大閘蟹,可憐這些美味的東西,千辛萬苦躲在集裝箱和船艙裏“偷渡”到了歐洲,卻尋不到知音,據說歐洲人爲了滅蟹災,用車子追逐蟹羣,將它們圍堵起來壓死——看得我們這些每年要掏不少銀子出來喫蟹的人觸目驚心。

海蟹在西方人的眼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都出產很多塊頭嚇人的海蟹,西方人最爲喜愛,爲了喫到它們也是機關算盡,各類先進的捕蟹裝置代代更新,每次出海,都殺得那些平日裏在海中橫行無忌的螃蟹們屁滾尿流。

不過老外們也爲了喫蟹付出了不少代價,全世界最危險的十大工種,從第十到第二分別是:鋼筋工人、特技演員、空中護林員、試飛飛行員、航空母艦甲板兵、掃雷工兵、戰地記者、伐木工人、煤礦工人,排第一的是什麼呢——阿拉斯加捕蟹人。

中國人喫螃蟹是最認真的

西方人因爲喫的螃蟹個頭大,所以要拆開了喫、砸開了喫,總會有浪費;中國人的大閘蟹卻講求整喫,就算做成蟹粉菜,能喫的部位也絕對不浪費。有次看新聞,說美國人從當地的唐人街買來大閘蟹喫,先敲暈了拆蟹,一邊拆一邊用水將蟹黃蟹膏沖掉,只餘下白生生的蟹肉——這新聞看得我彈眼落睛,如此暴殄天物,堪比買櫝棄珠!

中國人以前也喫海蟹,但是隻喫沿海出的小蟹,以梭子蟹、花蟹等爲多。現在美食文化溝通得快,大螃蟹也成了中國人喜愛的東西,啃起帝王蟹腳來毫不含糊,只是西方人還沒接受大閘蟹,這點要好好學習中國人。據說有個上海老頭接受洋女婿的前提是:先學會喫大閘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