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着國家對於三農領域的越來越重視,農業生產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相應的補貼,這不僅體現在金錢上,在想出帶領農民走向致富道路的點子上也有很多村幹部等優秀人才提出這些觀點。

在農業品種上,這些年也在不斷嘗試轉基因,希望從中研究和發現一些有利於農民發展的新品種,並且在農產品的栽培技術上也有不斷的提升,慢慢將此前需要進口的物種遷移到本土進行種植,並且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氣候、地勢等因素來發展生產不一樣的農作物。

比如說新疆就生產葡萄,山區的地方可以種植柚子、蜜桔以及樹類的農作物。但種植這些並不意味着一定就會一把利抓。

按照目前的市場情況來說,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像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水果遭遇了滯銷就是因爲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不過仍然有一些農作物在雙節之後的價格得到了回升。

這一部分主要體現在水產品,不過在農產品中,也有一樣同樣經歷了上半年的滯銷情況,但在下半年卻逆勢反轉,在大蔥之後,實現價格上的翻身,8萬斤一上市就被搶空,庫存都不夠賣了,但農民的反應卻很是鬆了一口氣。

這主要是因爲種植洋蔥的農戶經歷了上半年的滯銷,很多都低價賣了。這時候洋蔥的價格出現反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減少了種植戶在這一方面的虧損程度,不過也有些農戶覺得早知道下半年價格會回升,就會多留一些在下半年。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洋蔥的價格經歷了一波兩折呢?

確切的來說洋蔥在上半年的滯銷也是因爲疫情影響了飲食業,消費者呆在家中不出去消費,那些飯店對於食材上的需求自然沒有以往那麼大。

但隨着疫情的好轉,餐飲業也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樣子,於是就出現了很多收購商來收購的情況。其實農產品的價格變化總結起來就是跟市場的需求有關,市場需求量大的時候,自然農產品的價格也會上去,反之,農產品的價格就會出現下降的情況。所以說,種植業也並不是沒有風險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