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參賽作品

網易嚴選4日晚發文宣佈退出今年的雙十一大戰。網易嚴選表示,今年雙十一,將不做複雜優惠玩法,但會有全年最大力度補貼;不發戰報,不再爲銷售額開慶功會。 (11月5日 中國新聞網)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來輿論關注。部分網友認爲,網易嚴選這一舉動,是在向繁瑣複雜的雙十一促銷活動說“不”。直截了當的大力度補貼、部分商品長達一年的保價承諾等等,可以大大節約消費者的時間精力,讓雙十一回歸至最簡單直接的促銷功能。但也有網友指出,網易嚴選退出雙十一大戰,並不等於退出雙十一,它的這則聲明,看似在呼籲消費者回歸簡單理性的消費,實際上打的卻是一手“逆向營銷”牌。

的確,網易嚴選的這一舉動屬於“以退爲進”,無論其如何標榜自己是在呼籲消費者回歸簡單、真實,它實際採用的“全年最大力度補貼”“保價一整年”等促銷手法,仍是爲了讓消費者掏錢,擴大交易額。網易嚴選看到了新的市場商機,翻新了廣告營銷策略,“反着說”的話術讓人耳目一新,迅速建立起部分消費者對其的好感度。

儘管如此,網易嚴選卻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無論是形式多樣的店鋪活動,還是養貓蓋樓、組隊PK等官方玩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注意力經濟”盛行的今天,自己所花在這些活動上的時間精力過多,活動最後得到的回饋與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人們看似是在爲了節省自己的成本,實際上無形中所付出的價值要更多。而跨店滿減、筆筆返紅包,實際上都是在利用大衆“想要以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多價值量” 的消費心理,使人們更加容易衝動消費,無意中購買大量對自己無實際用途的商品……

在買賣這一過程中,交易雙方始終都存在不可逆轉的信息差,賣家永遠掌握着信息主動權,買家永遠屬於信息劣勢方。樣式繁多的促銷活動,不過是商家們爲了促進消費而玩的花樣,人們一旦消費,終究不可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佔商家便宜”。

雙十一期間,各方的不斷造勢、各個活動帶來的“大力度”折扣,各品牌或平臺方不斷翻新的營銷話術,都在飛速地營造出一場盛大的“狂歡”盛宴。煙花雖美,卻也易逝,狂歡過後,是誰真正一言不發卻滿載而歸,而誰又看似風光實際兩手虧空?

文/顧宇凡(西南交通大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