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醫保政策新規出臺 零售藥店想拿紅利不容易

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11月2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此次《意見》的發佈,是對“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統的要求和規定。

《意見》明確,參保人在“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複診並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支持“互聯網+”醫療複診處方流轉,探索定點醫療機構外購處方信息與定點零售藥店互聯互通,有條件的統籌地區可以依託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加快推進外購處方流轉相關功能模塊應用,便於“互聯網+”醫療服務複診處方流轉。

華夏幸福研究院醫療研究員王瑞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醫保政策新規出臺和“互聯網+”複診處方流轉後,不論是簡單的疾病就診還是慢病複診開藥,可以完全實現互聯網化,在解放線下醫院的醫療資源同時,也預示着零售藥店的好日子要來了。

王瑞妍說:“對於零售藥店來說,處方藥一直是很難打開的大市場,因爲患者主要在醫院藥房拿藥,只有在少數情況下,纔會攜帶處方到藥店開藥。現在隨着互聯網醫療的普及,患者在互聯網醫院就診後,可以憑藉醫生開具的電子處方到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在醫保支付打通後,這部分的醫藥銷售空間會給藥店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但王瑞妍也表示,並非所有零售藥店都能夠享受到“互聯網+”複診處方流轉的紅利,因爲互聯網醫院往往有合作的醫藥電商進行藥品配送,或者讓患者到與互聯網醫院合作的零售藥店取藥。如果沒有與互聯網醫療平臺合作和快捷的配送服務,零售藥店將難以引流互聯網購藥需求。

正是看到互聯網醫療和醫藥電商的緊密關係,一些連鎖藥店上市公司也開始向醫療服務佈局。益豐藥房今年7月份發佈的公告稱,公司投資設立了兩家子公司,旨在爲用戶提供互聯網診療、處方流轉平臺、家庭私人醫生、健康管理等服務。這也是首家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上市零售藥店。

目前,連鎖藥店涉足“互聯網+醫療”模式以藥品銷售爲核心,主要是通過“網訂店送”“網訂店取”方式,由總部集中審覈電子處方並統籌連鎖門店之間調劑與配送藥品,實現就近取藥、就近送藥。隨着零售藥店擁有了互聯網醫院牌照,能將服務進一步延伸到診療端,實現互聯網醫療的一體化服務。

因爲與醫藥電商平臺和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存在競爭關係,“互聯網+”是一些連鎖藥店的短板,因此在積極佈局線上的同時,連鎖藥店也與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如老百姓大藥房引入戰略投資者騰訊,藉助騰訊在智慧零售、雲計算、雲服務等方面優勢,賦能連鎖藥店的電商業務發展,助力“新零售”戰略。

廣州衆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電商因爲競爭者衆多,想要抓住處方流轉和互聯網醫保帶來的商機,零售藥店首先得建立互聯網物流配送體系,包括藥品與醫療器械產品;其次,選擇合適的網絡銷售平臺,或合作或自建線上交易網站、線下配送網點;最後,利用線下藥店產品體驗配合開展線上診療服務,把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線上線下藥品銷售打通。

前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對《證券日報》記者補充說:“對於零售藥店來說,與成熟的醫藥電商合作,融合發展‘互聯網+’是未來主要的趨勢。雙方一方面在供應鏈上開展合作,在合理配置預算支出的情況下,降低採購成本,提高流轉效率;另一方面是以網訂店取的形式,作爲醫藥電商的前置倉,還可藉助醫藥電商的遠程醫療服務能力,豐富零售藥店醫學和藥事的服務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