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劉歡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歌唱家,歌壇地位更是舉足輕重。一頭飄揚的長髮以及一副令人羨慕的好嗓子,正是他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模樣。

2008年,他的一曲《我和你》響徹了世界,帶來了無數感動,同時再一次把劉歡這個名字唱到了千家萬戶之中。

但即使事業成功如他,也難以避免地會被各種問題和困惑圍繞,比如子女的教育問題。

之前,劉歡老師被邀請到湖南衛視某教育節目做嘉賓,提及女兒,他表示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遺憾。

劉歡遺憾當初沒推女兒一把,否則人生必定大不同

劉歡老師只有一位獨生女,也是他的“掌上明珠”,叫做劉一絲。

據劉歡說,絲絲天資聰穎,從小就展示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就算是無調性序列音樂或古典音樂之類的複雜旋律,只要聽上兩遍左右就能唱下去,對節奏的掌控與音樂的理解都比同齡孩子成熟不少。

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更何況絲絲還是個小孩子,她擅長音樂,卻不喜歡一直坐在鋼琴邊彈鋼琴。

爲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收放自如,當時崇尚“快樂教育”的劉歡並沒有強迫孩子繼續在音樂道路上發展。

可多年後上節目,劉歡坦言自己後悔實行“快樂教育”了,並對觀衆說了一番心裏話:“其實如果一個孩子在某方面有苗頭,你逼迫他練練可能就會更好,孩子還是應該推一把的。”

他還表示,如果當時自己能更堅定一點,推女兒一把,說不定現在她的人生走向就會大不相同了。

同爲音樂天賦者,朗朗走出了另一條道路

作爲現代著名鋼琴家,朗朗的一生堪稱傳奇,13歲時就獲得了國際冠軍,這其中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朗朗父親的管教。

朗朗很小的時候,父親便爲他制定了嚴苛的作息表。母親心疼孩子,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適當休息,但朗朗的父親卻態度強硬。

甚至還拋出了一句“如果什麼事情都聽孩子的,還要我們這些父母幹什麼。”

不過也正是這種堅持,造就了現在的朗朗,經過魔鬼訓練,最終成爲了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快樂教育與權威性教育哪個更靠譜?

劉一絲和朗朗都是從小便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但後天的不同教育,導致他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其實,劉歡也好,朗朗父親也罷,二人的教育方法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也都太過極端,對大多數家庭來說並不可取。

我們不能放任孩子面對一點小困難就停滯不前,但也不能像郎朗父親一樣給孩子太大壓力,畢竟郎朗換做其他人,很可能就承受不住而心理崩潰了。

就像劉歡說的那樣,在孩子有天賦且能承受的情況下,適當推一把纔是對他負責任。真正的快樂教育是什麼樣的?

快樂教育本身沒錯,但你所認識的“快樂教育”是真正的快樂教育嗎?不是讓孩子放棄學習,一味追求快樂,而是讓他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快樂教育”的提出者赫·斯賓塞被稱作“歷史上第二個牛頓”,他認爲應該以快樂二字作爲教育哲學的中心思想,而不是追逐快樂、停止學習。

快樂是教育的一種實現方式和途徑,絕對不是最終的目的,把手段當成了目的,那最終一定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就像《家有兒女》中劉星抱怨父母沒給他報興趣班,導致現在不能多才多藝,當母親劉梅反駁說“是你自己不學時”,他的經典臺詞所說的那樣:孩子需要適當督促,學習本身就違背天性,不能讓不懂事的孩子牽着走,他還不懂什麼是自律和自由。

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天賦,提供發展路線,儘可能使其發揮最大的潛力,是父母必學的一堂課。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