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群里发出了孩子们在学校的视频,妍妍妈妈发现妍妍正在和老师说:“老师,他没有放好椅子。”

虽然童言无忌,妍妍妈妈笑过之后,觉得哪里不对劲,和老师沟通之后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很爱告状。

在妍妍小班时,妍妍看到其他小朋友做的不对的地方,就会跑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袖子,指了指那边的同学,老师就会发现其他孩子的不对行为。到了大班,妍妍直接大声“告状”。怪不得孩子在班里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

因为爱告状的孩子首先破坏了孩子们最核心的价值观——互相信任。大家在一起玩耍,最怕有爱告状的孩子,就担心自己被举报。同时,这样的孩子可信度也会降低,别人都不爱和他玩。可以说:爱告状的孩子,最适合做老师的左膀右臂,却是同学里的“万人嫌”。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万人嫌”呢?

一、管好自己即可。其实这个度很难把握,因为如果告诉孩子不要管别人的事情,孩子有可能变成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但如果告诉孩子要多关心他人,又有可能关心过度,给别人带来麻烦。

最后的办法就是:教会孩子分辨,如果是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告诉大人和老师;而如果其他小朋友只是做错了事,就没必要告诉老师,否则会给小朋友带来惩罚、批评或者其他麻烦。

二、告密者不可奖励。前阵子有则新闻,一名学生发现同学违反校规,偷偷把零食带到学校,就去告状。后来老师得知,这名学生告状的初衷不是为了维护校规,而是同学不肯把零食分给他吃,他恼羞成怒,于是告发同学。

像这类做法,我们一点都不鼓励。违反校规恶劣,但以此来要挟他人的行为更加恶劣。所以,告密者一定不可以奖励,甚至不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三、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小时候的“告状”多半是“她打我”“他骂我”……告状的目的是希望大人能够为自己出头,帮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家长可以先问孩子:“他打了你,现在你觉得该怎么解决呢?”而不是直接帮孩子出头骂其他小孩,或者站在孩子这边:“她不乖,不和她玩”“哥哥错了,奶奶帮你打哥哥”……

孩子小时候爱告状是出于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处理事情,于是养成什么问题都找大人的习惯,导致再大些看到其他孩子不对的地方,也习惯性地找大人解决。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才导致同学不爱和自己玩,变得更加不自信。

当然,如果孩子出于私人目的恶意打击报复地告状,这比单纯告状更加恶劣,家长定要好好批评教育。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