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看標題,你幽哥是不是沒得寫了?好好的工作日,發什麼雞湯,討論啥歲數幸福、什麼年齡不幸福的。

做個小統計,幫忙點選下。

主要是先明白戰略,才能制定戰術。

那麼多體制內待着的讀者,或者校招進了某個單位、企業的人,爲何總是有人想出來?因爲他們沒有嘗試另外一個選擇

當然,進入體制外的人,會經歷如下這樣一個跌入絕望之谷再爬坡的過程。這中間的問題更多,除了對自己接下來每個選擇的未知,也有對於兩個或者三個選擇的利弊權衡。

以上無論哪種,都伴隨着一定的焦慮,問題多是必然,少不了。

你看每日我的語音回答,就這麼日復一日,也就不到2000個星友,我已經差不多解答了7500個提問。

每個問題看1分鐘,解答2分鐘,前後間隔一兩分鐘,平均5分鐘回答掉一個問題,你算下7500*5=37500分鐘=625個小時。

當然,我也是有收益的,進球畢竟要買單。但是,我們要想一想爲什麼這麼多問題,說起來很多雷同的,但還是因爲因人而異,大多數問題並不重複。

說明在我們的畢業和就業期間,會有很多疑問,這些未知答案的問題,會伴隨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很多歲月。幽哥我解答的問題,大多數集中在職場人士的22-35之間,也就是畢業後那1-15年。

我們視野再開闊一點,對於成年人來說,實際上都不簡單,問題總是有的。

2015年時,國外有一項長期研究,是講人的幸福指數的,大家看下圖。

這個指數所體現出來的幸福感,隨着年齡的變化而呈U型曲線的走勢

當然,主要統計的是16歲之後的人,更主要的就是成年人。

分性別來看,男性在35-44歲這十年的幸福感最低,比16-24歲接觸社會的前後十年,要低了接近1分。比65-75退休後這十年的均值,低得更多。

女性,則在25-34歲這十年壓力最大,幸福指數最低。此後一直到中年也並沒有很快緩解,而是在50歲後慢慢爬坡,直到退休幸福指數上升到了兒童和少年時期。

當然,這份報告並沒有統計1-15歲嬰兒和兒童、少年時的幸福感,那時候因爲懂得更少,幸福來得簡單,所以,我認爲小時候這十五年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只是你當時懵懂未知,不知道自己幸福。

此外,從報告及其上圖U形兩端的上翹程度,我們可以很高興的看出,82-85歲時的幸福感,是強於自己當初18-21歲剛接觸社會時的幸福感的。

這點對於我們中國職場人士尤爲重要,很多人焦慮,生怕自己年輕時沒有賺夠足夠多的錢財,生怕80歲時子孫叫自己“老不死的”。但無論貧窮還是富裕,儘管體力下降,屆時老太太也不愛美打扮了,老頭子也不好色多動了,至少那個時候是一生中成年後最幸福的時候。

2017年時,俄羅斯的研究者也做了個統計,他們調查了來自80多個國家的200多萬人。結果發現,在不同國家、不同人身上,幸福感隨年齡變化的走勢,居然驚人地相似,均呈現“U”型曲線。性別、婚否、貧富、有無子女、職位與收入變化等因素,都不影響幸福感曲線的整體趨勢。

也就是跟開頭我講的那個調查報告類似,都有如下這樣一個曲線。

我再貼一次,並增加上一個框,這個紫色的框,對應的是人們35歲到大概50歲的區間

可見,人的一生,在早期與晚期一般感覺還算良好,中間過程卻充滿種種艱難。35歲是個考驗,而45歲前後是感覺最糟糕的時候,這段“考驗”一般會持續大概十五年。

我幽哥41歲,看趨勢圖,我的心情低谷看起來還沒有到來,還差4-7年。

你就看下你身邊的人羣,找出45歲的人看看,很多已經有了日漸增多的白髮,有些白色已經比黑色多,他們心裏應該有一種隱隱的不安,關於家庭的、事業的、情感的、孩子的、父母親人生病去世的,種種壓力。

身負重擔,中年不易,難怪我們羣友好幾位才青年人,他、她就感慨“中年不如狗”。

不能這麼“罵”,你還小,你罵不就罵你父母,也是在罵我幽哥啊。

不販賣焦慮,我們只是理性去認知。

2020年初,具體是1月13號,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發達國家居民的最不幸福年齡爲47.2歲,發展中國家居民最不幸福年齡是48.2歲。

報告中,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戴維·布蘭奇弗洛爾,通過對132個國家居民的調查,描繪出一條“幸福曲線”:以人的一生爲時間軸,幸福程度隨着年齡增長呈U形;而不幸福程度則呈山丘形,其中位於最高點的便是“最不幸福的年齡”。

布蘭奇弗洛爾寫道,研究“不幸福”的參數包括對絕望和焦慮的感受,孤獨,悲傷,壓力、抑鬱和不良情緒,恐慌,情緒低落,睡眠不安,失去自信,無法戰勝困難,感覺失敗等。

研究顯示,在調查所覆蓋的37個受調查的發達國家中,“最不幸福的年齡”爲47.2歲;在95個發展中國家裏,48.2歲被普遍認爲是“最不幸福的年齡”。

該調查的最不幸福年齡在47.2-48.2歲之間,我們中國屬於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偏48歲,也就是更接近50歲。

當然,最近2020年10月份,又來了一兩個類似的研究和調查結果,大同小異,但確是本篇成文的原因之一。

我們看美國知名文化雜誌《Slate》的調查,他們根據以上結論,集中採訪了一些47歲的中年人。

生活在紐約的達西說,有時會爲了這個世界糟糕的局勢感到憂心忡忡,但她自己的生活卻過得“十分美妙”。現階段,她正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成果。

來自加拿大埃德蒙頓的傑夫說:“我喜歡47.2歲的年紀,有許多好事正在發生!”這位中年男性傑夫,應該比較積極,還在像青年一樣在戰鬥、奮發,值得學習。

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道格表示,過去十年,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人相繼離世,這給她造成煩憂。也是,此歲數期間,正是父母和長輩住院、去世的高發期。

美國克利夫蘭的蒂娜表示,最痛苦的莫過於在46歲時換了工作。可見中年跳槽,是一個很大的陣痛。由此可見,有些人聽信HR和身邊人說的“不能跳槽”“簡歷不好看”,有失偏頗,求職中簡歷不好看的程度,遠小於中年46歲跳槽痛苦的程度

來自華盛頓的伊麗莎白說,身邊同齡的朋友不斷提醒自己,他們即將邁入50歲大關。

五十半百,大家可以想象下自己50歲時候的情景,想下你屆時怎麼折騰。其實更要重的在於行動。我們很多羣友問我,“如何讓48歲的母親做兼職?”“怎樣讓52歲的父親賺錢?”“怎麼勸說55歲的父親不創業”......

這些也就最後一個勸父母不創業在點子上,其他的,你還不如自己多多發展主業、開拓自己的副業,別老惦記父母那點可憐的勞動力。他們壓力此時最大,你要善待他們。

大家記着,本文是提醒你善待身邊48歲以及48歲上下的人,他們大多數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也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儘管有些你的單位領導也這個歲數,看起來還很強勢,實際上他和她都是外強中乾,他們哪裏經得起折騰,跳槽更是無從談起,沒人要。

我們做採購總監的,只罵採購經理,其他採購助理、採購員、採購主管,都不罵。爲啥?罵他們,他們不敢離職。要麼就罵供應商,供應商也不還嘴,因爲他要做生意。

假設當下48歲的人,當初在24-26歲結婚,他們的孩子現在正是22-24歲,處於大學畢業初期,沒上大學的也進入社會好幾年了,屬於職場新人階段,很多在迷茫期。

但是你這職場的迷茫期,也不過就畢業第30個月前後的那個絕望之谷比較難過,父母則處於整個人生的幸福感低谷期,你是小巫見大巫,希望你善待下48歲前後的人,更要善待父母啊!

回到本篇的題目,職場人多大歲數最幸福?

我能回答你的依次如下:

47-48歲,最不幸福;

35-45歲,壓力陡增;

要算最幸福應該是18-23歲,也就是大學期間最幸福;

下一個幸福,那得等到你65歲退休之後。

有人說,怎麼感覺少了一個時間段?

是的,剩下這個一般沒人提及的24-34歲,在各種報告中對這十年的人有所忽略。這十年正是一個過渡期,也是我幽哥80%讀者和粉絲所在的年齡,24-34歲我定義爲職場快速上升期,這期間的事業成敗,決定了後面幸福還是不幸福的程度。

說了半天,搞了二十年,實際上我幽哥解決的是最重要的一環,儘管這個世界都當作看不見。

本文結束,除了讓你善待47-48歲的人,更是提醒你自己要珍惜青春,時不我待。等你48歲再來用我幽哥的職業思維跳槽時,你自己覺得還來得及不?

加油!只爭朝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