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中講過,宏觀大環境正在恢復,所以找到新工作的羣友數量大幅增加。

很多人有疑問,因爲我過去說的“大行情對個人的求職影響不大”,比如在《爲何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中,也闡述過這個觀點。這次大環境又影響巨大,貌似矛盾。

其實沒有矛盾。大行情,是說以往每年比如經濟同比從7%下降到6.5%,或者從6.9%上升到7.5%,這樣的行情,每年經濟增長率相差0.5到2個百分點那種區別,這種行情對個人確實影響微乎其微。

但這次疫情突然而至,一下子將前幾年年均6-7%的增長率,在2020第一季度打到了負的6.8%,這就不是一兩個點懸殊,而是反差,正負的問題了。

我們看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還有6%的,今年第一季度直接-6.8%,好在第二季度開始正增長3.2%,7-9月第三季度繼續回暖,4.9%,在此基礎上,我幽哥給大家預計下,10-12月這第四季度可能同比增長大概6%不到,接近6%吧。

你可以想象出來,這條持續了2020年4個季度的勢頭,大致從零下也就是負7的冰點,到零上正6的過程,是一條跨度大致13個點的線段,擊穿了0%的榮枯線,這裏有個本質上的萎縮和擴張的界限。

羣友和讀者中,肯定有數據愛好者,我表格貼出來如下,2018-2023年各季度經濟增長率走勢。

有人一看,好傢伙,幽哥你連接下來十幾個季度具體的數字都預測了,小數點後面第二位,居然預測了3年多?!

是的,綜合各方面的趨勢,用勢商總結而成,耗費了我大量的腦細胞,這比天氣預報計算衛星雲圖還要燒腦。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看上表中加粗的這8個季度,也是你此刻活在的當下。

其實這也沒啥,這才幾個季度而已,我們看下錶,年度的表格,展望到2025年的數據,我已經幫你提前預測了。

實際上,隨着國內疫情的良好控制,預計2020年我國將成爲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前景還是樂觀的。

講宏觀不宜過多,那麼這跟我們個人尤其職場人士、打工的,有什麼關係呢?

爲了讓你能直觀地挖掘你的機會,並很好的學習下勢商二字怎麼寫,我列圖如下。

先看整體,跨度放到30年中去。

預計2020年全年國內經濟增長大概2%,這個2%已經算略微高估,但確實在圖表中低得比較突兀,導致大致需要2021年一整年甚至用9%的報復性反彈,才能開始在2022年大致恢復經濟的常態。

以上這句,看起來簡單,大家反覆咀嚼下。

我們從上圖中2020、2021年的柱狀圖,往前平移大概11年,到2009、2010年時,這兩年對應的紅色下行和綠色上行,跟現在可以做個大致對照。

大家注意下,那次是百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這次也是百年罕見的病毒大流行,後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更重一點。

這裏就講一個親身經歷的那段歲月,大家記住時間點。

在2008年9月之前,因爲2007年這一年國內一線城市房價躍升,一線城市基本都均價過萬了,所以國家連續加息了大概五六次,控制房價。時任人民銀行的周小川行長10月初還發言說“還會繼續加息”。

哪知道10月中旬,美國雷曼破產,金融海嘯衝擊全球。

你那時可能還在上學,不懂這些,但我是知道的,在2008年10月底11月初,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且一次性降息,將前面五六次的加息全倒貼回去了。周行長爲何打臉這麼重?因爲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是突發事件,始料未及。

我幽哥屆時在做啥呢?

我在鍛鍊我的跳槽大法,在2008年底大家都選擇臥槽、很多企業裁員之時,我因爲已經提前佈局了一年,在2008年12月份,我拿到了4個Offer,2009年1月又來了大概三四個錄取我的意向。不得了,這叫逆風飛揚,在金融危機肆虐最厲害的時候,我獲得了七八個年薪增長50%到150%的橄欖枝。

最終在2009年初,我選擇了位於上海浦東金橋的一家中型外企,做採購副經理去了。工資大概增長了80%,其他翻番的我不是怕自己不能過試用期,只是地點不合適,且更大的公司裏面政治和派別鬥爭也更多,我想清閒一點。實際上更主要的原因,我準備在金橋地區增加一套房產,這符合我當初的佈局。

這金橋地區有很多山東的路,什麼棗莊路、德州路、臺兒莊、膠州路的,對,就這一塊,在跳槽前2008年時我看了這裏很多二手房,均價在1萬,我2009年2月入職,準備在2009年內入手一套。那時候全上海的房價也在2009年3月達到了冰點,金陽新村附近我看的二手房單價降到了7千。

我保守了下,準備2009年2月-7月度過了試用期,也就是下半年開始密集選房、搞一套。哪知道七八月份好像有個供應老出大紕漏,領導需要我常駐寧波整頓這供應商;國慶前後崑山有個創業的好友又借了我幾十萬,股市割肉出來借給他了。所以購房計劃推遲了。

哪知道到了2009年12月,我再去看金陽三街坊的二手房,不得了,單價已經不是7-9千,而是1萬6。我心想,要麼再等一等?

實際上不應該等,2010年10再去看,這金楊新村周邊的老小區,基本都已經被2萬鎖定了,都是2萬朝上了,此後再也沒能下來過。

講了半天,不是讓大家幫我可惜一套房子,只是告訴你2008年10月開始的那次金融危機後,大概24個月的房價樣子

很多人還是不明白的,我用這次始於2020年1月底的新冠疫情來做類比吧。

從年份來說,也是趨勢,在2012年之前國內經濟每年談的最多的就是如何“保八”,實際上就是保住GDP增長率每年高於8%的樣子。

到了2008年10月開始的金融危機,此後大概1年的下跌+恢復期,圖中我用紅色來表示,再經歷大概1年的綠色反彈期,到2010年大概10月,這次金融危機對國內的短期影響結束。

從下一年度的2011開始,房價經過經濟反彈的2010年,已經比危機前基本翻倍了,再也沒有能夠下來,儘管經濟從2012年開始進入了不能保八的“7時代”。

我們結合上圖,這次可以大致模擬下。因爲最近談房價比較敏感,這篇大家看了後可以保存下。

圖中左邊藍色是經濟正常年份,大致是年經濟增長率6開頭的年份,根據自然增長規律也會下降到5開頭的年份,但總要有個導火索或者引子,這次的新冠疫情就是,經過這2020第一年下行和恢復年2021第二年反彈之年,到了2022年大致迴歸本該的常態,經濟也進入了正常的右邊的穩定的藍色年份,5開頭的時代。

具體分解中間這2年的八個季度

第一季度突然來的疫情和負增長,根本來不及反應,從房價的角度來說,第一季度的疫情期間,根本不會有人買房,保命要緊。4-6月這個二季度開始,大家一半以上人復工了,此時房產行業主要通過房地產從業者自己賺吆喝、打折促銷。7月開始的第三季度,對應的就是上一輪金融危機期間2009年3-5月份,應該是上車的月份,我轉正、炒股、借錢給朋友而浪費入手機會的時候。第四季度,10-12這三個月,買房該入手的已經入手了,加上開發商趕在元旦之前的促銷,此時實際上房價已經拿2020年6-8月的最低點漲了不少。第五個季度實際上就是2021年的1-3月,經過2021年2月12號的春節期間的房產促銷活動,本輪購房已經接近尾聲。2021年4-6月,第六季度,房價相比當初你看到的2020年的價格,已經上去了不少,大半年來想下手卻遲遲沒動的人,此時也就不再下手了,他、她都會期待下一個週期的下跌。第七個季度,2021年7-9月,新冠疫苗應該完成了一半人的接種,經濟陸續消除了“口罩”的影響,房價處於高位不漲的階段,但沒有下跌。第八個季度,大致在2021年12月之前,全國民衆基本都完成了疫苗接種,外國也如此,各國徹底開放邊界,並恢復2019年底前的外貿水平。歐美國家恢復過去水平的1-3個點的正增長,國內進入5%開頭的經濟增長常態,此時房價反而有些鬆動,但似跌非跌。

以上這個過程,符合以往的國內規律:經濟增長快;房價必大漲;經濟增長慢,房價不下跌。

所以,你想想看,即使在2015-2019一線城市房價高位翻番後的常年6%點幾增長率情況下,一二線城市還是大致能跑贏通脹,年均增幅在3-15%之間。對於2021年第一二季度這種12.5%、9.2%的近年來罕見的經濟增長率,加上媒體和房產公司的炒作以及你周圍的親友跟風買房,不知道明年2021年一二季度的房產會火到什麼程度。

當然,經過2021年這一輪上漲,在2022-2024又會迎來另一次調控措施,這叫一輪又一輪,你當家你也會如此。

我幽哥發本文,也不是鼓勵你去炒房,而是告訴你這8個季度應該有一個略微下跌到大幅上漲衝高的過程,房價整體還會再上一個臺階。這是規律。

但因爲房價本身就已經在高位,且限購限貸等政策並沒有鬆口,不大可能出現全國普漲的現象。卻也不是一線城市就繼續領漲,也不是小城市就不漲,只不過肯定很慢。儘管有這個疫情的下鐵和補漲過程,接下來肯定也是分化發展的,每個地區每個城市甚至每個板塊,漲勢都不會一樣。

搞了半天,有人會說,幽哥你說到這裏,感覺前面又都是白說了。

也不是,你正在目睹我說的這個經濟跟房價在經濟危機及其恢復期的規律,且接下來這個規律在部分城市會體現得格外明顯。

當然,房價以後肯定更加體現城市的經濟基本面,更主要的是跟需求掛鉤,你房子蓋得再好,沒人來居住,你也是鬼城。跟之前不一樣,目前老百姓槓桿已經很高,靠本地人撐住高房價,已經不容易,想大漲,那是不大可能的。這次上漲的力度,達不到2010年那種幾乎半年翻番的瘋漲水平。

有個指標叫人口淨流入,應該會是接下來判斷該地方房子“值不值得買”的主要依據。

大家也搜搜這方面的數據吧,全國上千個城市,真正人口淨流入的也就那麼幾十個,其他人口流出都超過流入的,哪來的人接手你的房子呢?本地人之間交易,購買力畢竟有限,上漲乏力。

我引用了DT財經的幾張圖,他們對此有過研究,大家參考下。

他們將人口流入型城市前20名,歸類爲4種類型。大家做個參照吧。

當然,不在圖中的城市,不代表接下來房價不漲,在其中的不一定就上漲。

比如南京,雖然不在表中,但經濟發展水平中上,人均收入跟上海不相上下,且處於兩省交界處,又是省會,雖然體制外工資不高,但體制內崗位很有競爭力,又不斷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才,經濟輻射力一般但房價還是很能上漲的,短期沒有看到下降趨勢。

再比如深圳,最近三年房價野蠻增長,後續應該上漲空間有限了,口號滿天飛,正是吸引人才乏力的表現。

再看天津,經濟據說一般,還僞造過增長數據,但地理位置不錯,又是直轄市,過去房價是北京的5-6折,最近只有後者的2-4折,性價比還可以,且因爲北京戶口卡得嚴格而天津戶口則不斷放鬆,人口淨流入也是自然。但我提醒你,天津也是體制內工資高體制外工資極低的城市,這方面比南京還過。

還有這西安,都成網紅城市了,西安即使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但本身市場經濟脆弱,尤其體制外的工資,那叫慘不忍睹,支撐目前的房價有困難,大家儘量謹慎投資吧。

本篇結束,根據類比講了這輪疫情下經濟週期跟房價的可能聯繫,大家參考。本篇不要轉發給你的親友、同學,你別煩人家,讓他們無解、老實打工去、別跳槽、等房價下跌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