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衆多公墓之中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規格是最高的,能葬入八寶山是對一個人一生的肯定,也是一份榮譽,自然八寶山不是想葬就能葬進去的,葬入八寶山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其實自從明朝其八寶山就是一個具體特殊功能的地方,八寶山之所以取名“八寶山”,是因爲山上有礦產,入白灰、白土等8中建築材料,所以當時人們將其命名爲“八寶山”。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大太監選址葬在八寶山,再後來在八寶山建了褒忠護國寺,從那個時候開始,不少太監年老離開皇宮之後,就選址到八寶山居住安度晚年,逐漸形成了聚集。

後來到八寶山一帶生活的老太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種習慣,就算是清朝也延續了這種習慣,其實主要是因爲當時人們迷信風水,覺得八寶山風水好,這塊風水寶地也引起了日軍的重視。

日軍入侵時曾在八寶山建立忠靈塔,類似於靖國神社一樣的地方,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將其搗毀了,取而代之的把許多抗戰犧牲的烈士葬在八寶山,使得八寶山初具烈士公墓的雛形。

新中國建立後,這裏也成爲了安葬烈士的地方,同時也有一些領導人埋葬在這裏,當時稱爲“北京市革命公墓”,一直到1970年,才正式將其更名爲“八寶山革命公墓”。

隨之也出臺了相關的規定和規則,一般能夠葬入八寶山的人起碼得是縣長這個級別的,軍隊內則通常是團長級別以上的,這了生前的級別依據,如果對社會做出過特殊貢獻的也可以葬入八寶山。

此外還有一些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民主人士也可以葬在八寶山,這樣一來放寬了葬入八寶山的條件,葬入八寶山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於是在墓地尺寸方面也有規定。

一般是分爲長寬12尺和6尺,18尺和18尺等大小,這個也是根據情況來劃分,那麼在八寶山誰的墓地是最大的呢?最大的又有多大呢?許多人可能對此都畢竟好奇。

衆所周知,偉人和總理是沒有葬在八寶山的,八寶山墓地最大的任弼時的墓,許多人可能對任弼時缺少了解,他曾位列“五大書記”之一,也是“五大書記”之中最早去世的一個。

任弼時在我黨的地位非常高,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抗戰時期,他的貢獻都很大,在解放戰爭中他追隨主席轉戰陝北,協助指揮作戰立下汗馬功勞,可他從不居功自傲。

任弼時對工作認真勤懇,他的一生是任勞任怨的一生,卻也終因積勞成疾而病逝,去世時才46歲,是我黨的巨大損失,另一方面也因爲他去世較早,所以墓地修建的大,後來再也沒有其他墓地超過任弼時的墓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