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普瑞眼科集團鉑晶白內障論壇在春城順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功能型人工晶狀體及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技術新進展等學術內容。

據瞭解,白內障是全球第一致盲眼病,隨着年齡的增加,眼睛的晶狀體發生渾濁,導致視物不清,長此以往,會致眼睛失明。但白內障往往會與其他眼病同時發生,聯合手術成了當下白內障治療中的難點,加上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對視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從看得見到看得舒適清晰,對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更好地提升白內障手術及白內障聯合手術的診療技術,讓患者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是本次會議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防盲學組委員李巖,爲大家講授了《超聲及光學生物測量應用實例解析》的臨牀研究成果,李巖談到,在白內障治療中生物測量對於保證患者獲得更好的視覺質量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生物測量方法的特點及數據解讀,可以精準預測術後屈光狀態。“關注生物測量的指控性,要根據超聲的波形或光學生物測量的圖像來識別數據的可靠性,從而爲臨牀提供更準確可靠的測量結果。”

隨着白內障手術的精準化醫療之路日趨完善,在當下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時代,散光治療已成爲白內障手術中的重要部分。重慶普瑞眼科醫院白內障專家張朝軍,作了《屈光性白內障之散光規劃》的課題分析,張朝軍表示,過去對於一些白內障合併散光的患者,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方式並不能幫助他們解決散光問題,患者的術後視覺質量依然很差,許多患者還需要配戴散光眼鏡來提高視覺質量。近年來白內障合併散光手術以及散光人工晶體的出現,使這類患者通過一次手術即可獲得理想的視覺質量,擺脫眼鏡。

如何更好地瞭解患者需求,切實幫助到他們,是每個醫生都關注的話題。昆明普瑞眼科醫院白內障首席專家葉計芬,在會議上分享一個臨牀案例:一名來自農村的患者,因患有角膜白斑,一隻眼睛失明,另一隻僅剩下光感,再加上患上了白內障,原本不好的視力就更差了。由於患者家庭困難,沒有辦法支持他做角膜移植手術,聽說白內障做了手術後視覺清晰度高一些,他希望通過白內障手術改善部分視力。然而,先後去多家醫院就診時,都由於他患有角膜白斑,沒有醫生能幫他做手術。

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葉計芬十分重視,患者眼睛受角膜白斑影響,視線被遮擋,眼內情況不明,先做角膜移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但患者的家庭情況不允許,白內障手術是他們僅能負擔的手術,也是最後的希望,如何完成這樣一臺高難度的白內障手術,是葉計芬面臨的難題。幾經思考,憑藉多年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經驗,葉計芬利用光學原理,將用於玻璃體手術中的設備——吊頂燈,放入患者玻璃體腔內,讓光線從眼內透出,勉強提供了手術所需的光線,融合了多種手術技術,這臺高難度的白內障手術順利完成。

普瑞眼科醫院集團白內障學組組長艾碧君表示,學術會議和臨牀研究,一直是普瑞眼科專家學組成員努力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舉辦臨牀經驗交流、學術前沿展示、現場教學、疑難病例討論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可以搭建起專家之間交流提升的橋樑,希望通過更多的學術交流,讓普瑞眼科集團鉑晶白內障手術的診療水平持續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