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读君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sy_5387)

朋友小爱是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这天晚上,她给我发了这样一张图。

紧接着,就是一条语音信息,带着一点点的哭腔,听出了十足的委屈:

“我好委屈!我每天都求着莘雨妈妈多对莘雨的学业上心一些,可她从来都不回复我消息,家长会也不来,今天还莫名其妙拉黑我!我这个当班主任的,真的太卑微了!”

不知从何时起,老师和部分家长的关系,仿佛成了单箭头的关系。

老师每天催着家长督促孩子写作业、学业上多关心孩子;

可这些家长呢?却依旧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老师的催促像催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过:

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想要培养出一名出色的学生,给他美好的未来,单靠老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的陪伴和监督、家庭教育的重视,才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头戏”!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你事业上有多么成功、多么了不起,也抵不过在教育孩子上不闻不问、不配合老师,最终带给孩子的伤害。

家庭教育就像是种子的小小根苗,只有根苗努力而茁壮成长,才能令小种子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而在孩子成长的点滴过程中,父母不仅要舍得投入精力,更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用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一生。

1

惯子如杀子

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他就要受苦

如果不想让孩子在将来受苦,想让孩子体面地生活,家长就要先自我修行。

最近苹果12即将上市,常常听到楼上邻居家高一的小孩,吵着他爸妈,也想要苹果12。

有一天晚上,动静特别大,全小区都能听见他们父子俩的互吼。

儿子喊道:

我都跟同学说好了!苹果12一上市,就带给他们看!还答应了我同桌,在班上录开箱视频,传到网上!

父亲更大声地吼回去:

你也不看看你这次月考的成绩!班级倒数第一!就这成绩你还想要苹果?给老子滚回房间学习去!

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孩子“嘭”地一声,摔门跑了出去。

父亲对着孩子的背影大喊大叫,孩子头也不回。

孩子养成这个“不伦不类”的模样,爱攀比、爱大叫,根源还是在父母。

在孩子小时候,他家就把他宠上天:

作业不做?没关系,我替你写,明天带去上交就行;不想去学校?没关系,我帮你找借口骗老师,老师不可能不信大人。

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只要自己想要的,爸妈就一定会满足我”的心理。

父母更惨,自以为全方位满足孩子,他就会爱你、懂你,殊不知,一遇到无法满足,换来的却是不满、甚至是怨恨。

北大钱文忠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

“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真正有远见、有思想的家长,是不会事事心疼孩子、更不会为孩子的学业“全额包办”。

而是在生活中就做到自我修行,有的放矢,不包庇、不姑息,温柔却又坚定地监督孩子、鼓励孩子。

我们养育孩子,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他能独立在社会上立足吗?

如果将孩子的一切学习和独立能力,都被父母以爱之名剥夺,那么他的未来只会是一片惨淡,被残酷社会痛击地爬不起来。

2

不是寒门难出贵子

而是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都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可今年高考,却有着特别多的“异军突起”。

676分考上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钟芳蓉;724分的好成绩成为河南理科状元的农村男孩李昊;707分考上北大中文系的贫困女孩王心仪......

王心仪曾写过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文章用最真情实感的语言,写出了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看哭了无数人。

她说,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让我零距离接触自然之美;感谢贫穷,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文章结尾的一段话,更是被无数人转载,奉为“经典”:

“富”不代表心灵高贵,“穷”不代表精神贫瘠。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无论家境如何,只要心怀梦想,顽强拼搏都可以培养出懂得感恩,自立自强,成绩优异的好孩子。

除了这些贫困少年少女们的自律与拼搏外,他们大字目不识丁的“文盲”家长,也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影响着他们,将教育放在心上。

为了给钟芳蓉提供更好的师资和环境,在外打工的钟芳蓉父母,毅然选择将她送进市里的高中读书,每年学费12000元。

这是一个农民之家艰难的支出,可她的父母却坚定地说:

“再贵也值了。我的钱可以全部给她读书,就是为了不再让她的孩子和她一样,又成为留守儿童。”

(钟芳蓉的父亲钟元位)

毫无疑问,钟芳蓉的父母没有让她固守在那一寸的小山区里,而是拼尽了所有,想方设法让她走出大山,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才改变了钟芳蓉的命运。

李昊的父亲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工作之余总会抽空检查他的功课,教会了他“严格自律,追求卓越”。

而李昊母亲则没有固定工作,在李昊所在的县城内漂流打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和蔼而又伟大。

李昊从父亲身上学到的自律、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温柔,都是伴随着他一路披荆斩棘的美好品德,更是他将来向残酷社会挑战的利刃。

贫穷从来都不是限制他们冲破光明的借口,艰难的环境更成为了他们摆脱逆境的无畏动力。

作家武志红曾义愤填膺地说道: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是啊,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都不是贫穷、更不是艰难,而是那些放弃了让孩子变优秀的、目光短浅的父母!

而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也永远都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

3

父母现在越偷懒,孩子将来越失意

有人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而这个有效期的期限仅仅只有10年。

孩子小时候无比地依赖和信任父母,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对得起这份依赖和信任。

三年前《中国诗词大会》一战成名的才女“武亦姝”,她的光芒四射,是离不开父母对她的监督的。

武亦姝的妈妈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迹可循,它的根,在父母。

为了让她能够坚持读诗词,武亦姝的爸爸妈妈不仅会监督她,还会跟着她一起阅读。

她的父母深知孩子自律是很难的事,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少不了的就是,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在后面“推”她一把。

这个“推”,就是有效的监督、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

令人无奈的是,大多数的父母和武亦姝的父母,截然相反。

最常见的场景:

爸爸拿着手机玩手游、妈妈抱着瓜子追剧,孩子去上厕所的途中瞄了两眼,妈妈立马拉下脸吼到:还不赶紧写作业去!

如此“双标”的父母,怎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要求孩子早睡早起,父母就要自己先做到作息规律;

想要求孩子看电视不超时,父母就要自己先做到不沉迷追剧;

想要求孩子远离手机电脑,父母就要自己先做到放下手机;

而想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上进自律,父母就一定要自己先做到长期学习、积极向上!

4

有句话说,现在辛苦一点,将来幸福一点。

无论是放在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

这个社会终究是残酷的,你能纵容孩子一时,却不能纵容孩子一世。

现在不好好地重视教育、不严格对待孩子的学习,将来社会就会替你狠狠地教训他!

如果你真的为孩子好、不想孩子将来被“教训”、更不想让孩子的未来充斥着遗憾,那么现在就放下手机、从舒适的沙发上起身,拿起书本,监督他、和他共同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