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深層次的問題,就表象來看,人絕對是分善惡的。有的人是善人,一輩子沒幹過惡事,有的人是惡人,一輩子也沒幹過善事,這兩類是極少的。

大部分的人,都是善惡同體,做過善事,當過好心人,但也做過惡事,當過壞人。至於人的本心是到底是善是惡,這就很難說了,不可能憑白無故的會有善惡的行爲,這肯定是內心先有了善惡的想法。

既然內心有了善惡截然相反的想法,又怎麼能說“無善無噁心之體呢”?

王陽明:“無善無噁心之體呢,有善有惡意之動”。

王陽明認爲人的本心並無善惡之分,因爲在意念上有了善惡的波動,所以纔有了善惡的行爲。

王陽明用動靜來解釋善惡,所謂“心之體”之的是內心的靜態,這種狀態下內心空無一物,自然不存在善惡。內心由靜到動的這一過程,出現了善惡。

王陽明四句教其實只是說教,告訴人們善惡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這又談何容易!

王陽明所謂的無善無惡的心之體是無法做到的,即便是在睡着的時候,也會出現“意之動”。

從萬事萬物上來看,即便是一棵大樹,也會盡力擴散根莖和枝葉,自然而然的就遮擋了陽光和吸收了養分,對於那些被遮擋的來說,這已經是“有善有惡”了。

也就是說,有的事物不存在“意之動”,也不存在“心之體”,但在行爲上已經有了善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