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爲防止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已有多家銀行發佈公告,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已有郵儲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國有大行以及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發佈預警,提醒投資者貴金屬、外匯市場風險可能加劇。爲了保護投資者權益,郵儲銀行還將該行代理貴金屬業務與客戶風險等級匹配規則重新做了調整。分析人士認爲,銀行此舉主要是爲了避免出現市場“黑天鵝”風險事件,在市場價格存在大幅波動風險的情況下,銀行應有效履行管理義務,同時在產品設計中平衡好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係,並加強對極端風險的認識,創新避險工具。

郵儲銀行調整風險等級

爲了保護投資者權益,11月4日,郵儲銀行發佈公告表示,將調整代理貴金屬業務與客戶風險等級匹配規則。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郵儲銀行此次增加了三項客戶風險等級與代理金業務權限匹配,具體表現爲,針對“保守型”與“謹慎型”客戶:拒絕辦理代理金簽約加辦、現貨賣出、現貨買入、延期開多、延期開空,其他代理金業務不受限制。

對“穩健型”與“進取型”客戶:可以辦理代理金簽約(僅可以加辦現貨實盤類,通用類拒絕辦理)、現貨賣出、現貨買入,拒絕辦理延期開多、延期開空,其他代理金業務不受限制。對“激進型”客戶來說,代理金業務均可辦理。

郵儲銀行客服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於存量已簽約加辦代理金的客戶,如果風險等級不匹配時,拒絕辦理現貨賣出、現貨買入、延期開多、延期開空,其他代理金業務不受限制。如風險等級與代理金業務權限不匹配,允許客戶重新做風險測試評估。如客戶申請由“現貨實盤類”改爲“通用類”,則要求客戶重新填寫《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客戶風險承受力評估報告》。對於風險偏好類型爲“激進型”的個人客戶,可以進行類型變更;對於風險偏好類型爲除“激進型”以外的其他類型的客戶,不能簽約該行貴金屬延期業務。

一位接近郵儲銀行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現貨實盤類”就是指不含有槓桿的現貨黃金,“通用類”是指開立了黃金交易賬戶,除可以進行現貨類交易委託交易業務外,還可進行交易所規則規定的貴金屬延期交收交易業務,如開倉、平倉、交收申報等業務的客戶。

對郵儲銀行調整客戶風險等級的思量,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郵儲銀行主動調整客戶風險等級匹配,主要目的是充分貫徹客戶風險偏好與產品屬性能夠充分對應,以避免將不合適的產品銷售給某些投資者,最終使投資者的收益遭受重大損失,是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舉措。

銀行預警  極端行情限制交易

就在調整貴金屬客戶風險等級的同一天,郵儲銀行也同時發佈了《關於我行代理貴金屬業務的風險提示》表示,受到美國大選等重要事件與重要經濟數據披露的影響,國際國內貴金屬價格或將在近期大幅波動,流動性將顯著降低,市場風險可能加大,將根據國際國內黃金市場的流動性、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風險控制要求等擇機調整代理貴金屬業務的合約保證金與漲跌停板等,並在市場波動大幅加劇時執行相關風控措施。

就在不久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也均在官網發佈公告,同樣對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提示。在應對措施方面,若出現流動性枯竭的極端情況,中國銀行可能在短時間內暫停賬戶貴金屬、雙向賬戶貴金屬、積利金、外匯寶、雙向外匯寶、個人期權部分合約的報價。交通銀行的應對措施爲,參照國際市場報價及市場流動性狀況,採取靈活調整相應個人交易類業務的交易點差及限制交易等相關措施。

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可能將對雙向貴金屬、實盤紙貴金屬、雙向外匯、實盤外匯、外匯期權等交易產品採取包括但不限於提高報價點差、下調單筆交易上限、短時中斷交易等臨時性調整措施。中信銀行則表示,依據市場流動性情況調整報價價差水平,屆時各實盤及雙向外匯貨幣對賬戶貴金屬價差有可能顯著高於正常水平,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停止個別產品報價。平安銀行提醒投資者,若出現流動性枯竭等極端情況,該行可能在短時間內暫停平安交易通平臺產品的報價,甚至暫停全部或部分交易功能。

更早之前的10月22日,光大銀行就對貴金屬交易存量客戶發出預警稱,自2021年1月1日起,根據交易所要求,該行將不再爲未進行過風險知曉確認的投資者提供交易服務。

有行業人士直言,多家銀行齊發預警也是爲了規避此前“黑天鵝”風險事件帶來的連鎖反應,提前做好前瞻風險預警。在北京金陽礦業首席分析師蔣舒看來,此前的“黑天鵝”事件是油價出現罕見異動的同時,銀行相關產品風控沒有及時跟進釀成的風險事件,這也要求銀行在疫情下對於風險要有前瞻性,儘量從事前而不是從事中進行風險控制。所以針對美國大選可能引發的市場波動,這次銀行採取了積極的事前風控措施,保障投資者權益。

何南野進一步分析稱,銀行此舉主要是爲了提前預防重大投資風險的發生,以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說明銀行已充分吸取了教訓,更加主動積極地去進行管理風險,引導投資者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選擇。

創新避險工具

多家銀行發佈預警的主要投資產品爲貴金屬,而在貴金屬投資市場裏,黃金無疑是最受追捧的大宗商品之一,從數據來看,以美元計價的倫敦金自8月上旬一度觸及2075.14美元/盎司,創下了歷史新高。隨後在1900美元/盎司震盪至今,截至11月5日18時,倫敦現貨黃金價格爲1917.2美元/盎司。

再來看市場情緒,2020年美國大選已進入膠着狀態,選情在一夜之間發生大逆轉局勢也令避險情緒進一步提升。市場對貴金屬走勢有兩種聲音,一種是下一個推動金價重返2000美元的催化劑爲美國大選,另一種觀點則認爲,疫情的二次暴發也令市場趨於謹慎,金價行情走勢依舊以震盪爲主。

“‘黑天鵝’是沒有被充分預期的風險,而此次美國大選很早就被市場標註爲重大風險事件,對於任何一種結果市場都有一定預期。”蔣舒預測稱,因此反而註定美國大選不會產生“黑天鵝”衝擊,充其量只是加劇短期波動,近期貴金屬會高位震盪,一旦美國大選不確定性消失反而會有一定幅度下跌。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如何有效預防當前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問題也值得關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爲,銀行應提升專業水平,對相應商品的運行規律、跨境交易規則、法律、政策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強專業隊伍建設,遵循風險匹配與極端風險規避原則。其次,尊重契約、釐清責任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銀行有效履行管理義務,提高金融產品透明度,向投資者提示風險,在產品推介過程中要對產品風險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判斷、匹配。同時在產品設計中平衡好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係,並加強對極端風險的認識,創新避險工具。

“銀行應對客戶進行一對一的電話或風險提示,充分將風險信息宣貫到位,對近期執意進行貴金屬交易的投資者進行更加嚴格的審覈,對堅持要操作高風險業務的客戶進行書面簽字確認,密切關注全行金融產品的風險暴露,提前做好風險監測和應對。”何南野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