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奶粉作爲沒有母乳或母乳不足的替代物,一直飽受寶媽關注。只要奶粉一出現結塊、溶解差、泡沫少/多.....寶媽就十分擔心是不是奶粉出現了質量問題,但是實際上,90%與奶粉質量無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掛壁

奶粉的掛壁現象就是在衝調奶粉後,在奶瓶上有一層白色小顆粒,有時甚至在寶寶喝完奶粉,奶瓶內壁和瓶底都粘着透明的小顆粒。大部分奶粉都會出現掛壁的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奶粉中有難溶或微溶營養素

比如碳酸鈣、磷酸三鈣等白色固體晶體,不溶或難溶於水,易附在奶瓶壁或瓶底。但是這些物質卻可溶於胃酸,在小腸中被人體吸收利用。

解決辦法:這類物質含量較低,而且對寶寶是必需成分,不用過於擔心。

原因二:衝調溫度高

衝調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奶粉中蛋白質變性,從而形成小白點不溶於水,黏着在奶瓶壁上。

解決辦法:不要用高於70℃的水來衝調奶粉,最好按照罐體溫度進行衝調。

原因三:奶瓶的材質及清潔程度不夠

奶瓶的材質及清潔度會影響掛壁程度,當奶瓶內壁不夠光滑或清潔度欠佳時,會增加液體的附着力,可導致掛壁。

解決辦法:在喝奶後儘快洗奶瓶,在沸水中煮5分鐘消毒。在選奶瓶時,應儘量選擇零件少、易清洗的款式。

二:結塊

奶粉的結塊分爲兩種情況,一:團塊比較小且易鬆散,二:大量堅硬團塊。一般出現這兩種情況共有三種原因。

原因一:小塊且鬆散的團塊與靜電有關

奶粉顆粒之間產生靜電的原因是因爲奶粉顆粒比較小,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加上奶粉本身就比較乾燥,靜電作用就會更加明顯,這樣就會形成團塊。

解決辦法:不用過於擔心,搖一搖就鬆散了。

原因二:大量堅硬團塊與奶粉罐出現了破裂有關

由於在運輸時,出現碰撞,或者是奶粉在儲存過程中出現奶粉掉落導致奶粉罐出現了破裂,從而導致空氣進入奶粉罐中,奶粉中的水分升高,造成奶粉變質,結硬塊。

解決辦法:拿上購買小票進行退換貨。

原因三:大量堅硬團塊與奶粉開罐時間過久有關

嬰幼兒配方奶粉是一種高營養的食物,很容易吸水,吸水受潮,起坨,尤其是開封過久的。

解決辦法:開封超過1個月,寶寶就不要再食用了。

三:溶解差

奶粉出現團塊、糊狀物質時,往往媽媽會認爲這款奶粉的溶解性比較差。而奶粉的溶解性越好,奶液更均勻。影響奶粉溶解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原因一:奶粉的固有屬性

奶粉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等均會影響奶粉的溶解性,其中乳糖超過40%時,會對產品的溶解性產生很大影響。此外,奶粉的顆粒大小也會影響溶解性,一般顆粒越大,在衝調時與水面的接觸面積越大,也就越好溶解。

解決辦法:採用正確的衝調方式進行衝調,先放水,在放奶,然後在搖勻奶粉時,可握住奶瓶上部,朝一個方向搖晃,或用兩手輕輕搓動。

原因二:衝調水溫不當

水溫過高容易造成奶粉中部分蛋白質變性,水溫過低則會影響奶粉的復原性,進而造成奶粉溶解性不佳。

解決辦法:衝調時根據奶粉罐上的衝調水溫指示。由於用手試溫度可能有較大誤差,可使用恆溫壺或者專門溫度計來測試溫度。

四:泡沫多

奶粉衝調時一般都會產生氣泡,只是多與少的差別,出現泡沫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原因一:搖晃過度

當用力攪拌奶液或搖晃奶瓶時,更多的空氣進入液體中,泡泡也就越多。

解決辦法:衝調手法應該溫柔些,不要暴力搖晃奶瓶,最好沿一個方向晃動或用雙手來回輕輕揉搓。

原因二:奶粉中乳清蛋白含量高

乳清蛋白的分子表面活性相對其他成分的高,溶解時會增大溶液表面張力,衝調時空氣進入水中,就很容易形成氣泡。

解決辦法:不用過於擔心,屬於正常現象。

五:有黑顆粒

大部分奶粉中會存在黑色或焦褐色的顆粒,其實這很常見,並不影響正常食用,因爲這些黑色或焦褐色的小顆粒可能來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原因一:發生化學反應

在奶粉加工過程中,如果局部加工溫度達到200℃以上,那麼部分奶粉可能會發生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易生成黑色、灰褐色的糊化顆粒。以上這種現象均爲正常現象,這是由於工藝過程中出現的小顆粒,所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確規定焦糊粉的含量:不得高於12mg/kg。

原因二:奶粉中的鐵元素

因爲鐵元素在不同絡合物中呈現出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未衝調前,它是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存在於奶粉罐中;而在衝調後,形成的絡合物不同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顏色。

以上均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

六:有油狀物

奶粉衝調好後,有的奶粉液麪上會漂浮着一些黃色或乳白色的油暈,這並不是奶粉被污染了,主要與奶粉中的脂肪有關,如植物油(椰子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棕櫚油、核桃油)、天然乳脂(稀奶油、無水奶油)和不飽和脂肪酸(DHA、ARA、OPO等)。這些脂肪酸在奶粉衝調後,由於不溶於水可能漂浮於奶液上。

有油狀物屬於正常現象,所以不用擔心。

七:奶粉粗細不同

奶粉粗細的不同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顆粒大小不同。一般來說,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同一批次的奶粉粉質差異很小,但是品牌或者版本、系列這些不同,粉質可能會有細微差別,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原因一:加工工藝不同

目前奶粉中常用的工藝有:溼法工藝、幹法工藝、乾溼複合工藝。不同的加工工藝使奶粉的顆粒也有粗細之分。一般來說,溼法工藝的奶粉顆粒與營養元素結合比較緊密,粉質就較細。

原因二:乾燥方式不同

不同的乾燥方法控制也會影響奶粉粉質的粗細。比如,噴霧乾燥時可能使奶粉顆粒附帶少許氣泡,那麼就會導致粉質相對較大。

原因三:過濾篩粉裝置不同

奶粉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很多次篩粉,並且過濾篩粉裝置的篩網型號有區別。比如有一種篩網是1英寸20目的設備,它對應的篩孔尺寸是0.85毫米,相應的奶粉顆粒大小就需要小於0.85毫米,而篩孔尺寸越大,則奶粉顆粒也越大。

以上關於奶粉的相關知識,你都瞭解了嗎?無論是掛壁、結塊、溶解差、泡沫多/少,還是奶粉粗細不一、有黑顆粒,均與奶粉本身質量無關,主要是與加工過程以及衝調過程有關,大家一定要記住裏面提及的解決辦法哦。現在國家對於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越來越嚴格,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奶粉質量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