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特别到了2020年,为提振受疫情冲击后的经济,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界甚至猜测会不会“四万亿”重来。

但是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以后,我国的基建投资增速却一直偏低,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从今年的基建投资走势看,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工程进度趋于停滞,基建投资断崖式下行,此后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叠加专项债、特别国债的持续发放,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补。但即使疫情得到防控后,基建增速也没有明显加快,截至9月30日,统计局口径的基建增速(不含电力)终于转负为正仅有0.2%,Wind口径的基建增速也只有2.42%。

图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013年8月至今)

从资金来源来看,今年公共财政投放速度明显加快,财政支出的增速有所回暖,但是基建投资增速依然远不及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流向基建领域的资金比重相对偏低。

图2 基建投资增速不及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2019年1月至今)

2019年基建领域的资金占比从占据大头趋向平手,而2020年以来则是录得负数。截至9月30日,投向债务付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同比增速明显高于财政支出的整体水平(-1.9%),分别录得16.8%、8.2%,而与基建相关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的增速仍依然位于零轴以下,这体现了公共财政支出优先“六保”,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不够。

图3 财政支出对基建投资支持不够(2019年1月至今)

有没有钱是一回事,而钱有没有用又是另一回事。从资金使用的角度看,优质投资项目储备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年初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争夺专项债资金,对项目前期准备不足,项目不够成熟,导致资金下发后并没有得以建设实施,导致资金存在闲置。加之今年低利率环境,部分城投企业会先低成本融资,等待优质项目再进行投资,甚至投资到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中,引致基建领域“账户”空有资金。

其次,地方专项债的投向偏向棚改债。今年5月棚改专项债恢复发行后,棚改的占比就直逼基建投资,原因在于棚改债作为较易发行的品种,解封后便大幅增加。7-8月棚改占比迅速提升至近30%,9月棚改债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6%;9月基建类投向占比43%,与8月基本持平。

图4 9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偏棚改

向前看,第四季度依然是财政支出的投放期,基建增速有望继续抬升。但目前地方债已完成全年计划额度的近90%,逐渐接近尾声,后续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力度或许会有所下降,且冬天气候转冷等因素亦会影响基建投资的强度。中信证券预计全年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5.5%-6.5%左右,窄口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中枢在2.5%-3.5%左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