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養生,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進補”,特別是那些體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的中老年人,對這個問題尤其需要關注。40歲以後,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將會有所減慢;隨着體力活動的減少,身體所消耗的能量也會相應地減少。最主要的,中年以後的人們,身體的各個臟器功能也在不斷地衰退,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進補”的效力。因此我們說,只有那些符合中老年人身體特點的飲食方式纔是好的“進補”方法。這些方式都應該符合兩個條件:一是要滿足日常生活的營養需求,二是要有利於身體的消化與吸收。

如果大家的身體狀況是基本健康的,我們就不建議中老年人常規服用所謂的“補品”或“營養補充劑”,而是更多地提倡通過一日三餐來“進補”。中老年階段對營養的要求,與年輕時還是有所區別的,主要表現在:對食物中熱量的需求在減少,而對食物所含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需求在增加,同時還要求儘量減少食物對胃腸道等重要器官的過度刺激。針對中老年人的飲食,至少應該符合以下三個原則:

1、營養豐富均衡: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性,前提就是食物的多樣性,老年人千萬不可偏食,也不能因爲“湊合”而減少食物品種。谷薯豆類主食、綠色蔬菜、菌類、新鮮水果、肉、蛋、奶、水產類和禽肉等主要食品,應該經常變着花樣的喫,這樣才能保證營養攝入的均衡性。年老者可以適當少喫一些主食,但需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2、易於消化吸收:中老年人的胃腸道功能有所衰退,還常常容易被消化不良和便祕等問題困擾。加工食物時,就應該做得更加“細、碎、爛”一些,這樣做更有利於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我們不建議老年人只喝湯或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的營養價值畢竟不如固體食物保留得多。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採取細嚼慢嚥、少量多次的進餐方式,這也能保障飲食營養的全面攝入。

3、清淡而不寡味:一些老年人的味覺和嗅覺功能有所減退,這也會影響他們的進食熱情;但過鹹、過甜和過油的食物,也不利於胃腸道和心腦血管的健康。中老年人的飲食,要做到清淡而不寡味,這就應該在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去尋找多種烹飪辦法,儘量喫出食物本身多種多樣的滋味來。

中年以後,不少人會逐漸罹患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癥等。如果存在這些慢性疾病的隱患,飲食上就更應該有所注意了。對血壓偏高的人來說,不可喫鹽太多,以免血壓異常升高和大幅度波動;對於血糖不穩的人來說,則要少喫糖和澱粉含量特別多的食物;對於血脂高的人來說,肥肉、內臟和油炸食物要控制;而尿酸高的人,則需要少喫動物內臟和貝殼類海鮮,以免體內嘌呤超標。總之,中老年“進補”要以食補爲主,食物選擇要更加多樣化與精細化一些,注重質量比只看數量更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