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冶華天設計的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沿江三公里景觀提升工程中的20萬噸煤筒倉外立面美化子項工程成功驗收,這標誌着南鋼沿江三公里美化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該項目是中冶華天爲南鋼量體定製的轉移轉型、綠色發展的全新解決方案,推動冶金行業工業轉型升級、生態改造之路上樹立了樣板,也是響應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南鋼沿江三公里景觀提升項目位於南京江北新區長江沿線,總投資約5000萬元,改造建設的建築面積和綠化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此次驗收的20萬噸煤筒倉外立面美化工程,是沿江岸線最大的單體美化設計。筒倉高度45米,美化面積約6萬平方米筒倉藝術圖案,以生態南鋼,綠色江畔爲主題,採用飛翔的仙鶴,騰躍的江豚和奔騰的長江江水爲主要表達元素,成爲南鋼江畔一幅優美的天空風景畫。

值得一提的是,原有的江岸風貌以鋼鐵、高爐、煙囪、門機等巨型體量構築物爲背景,工藝設備漆色老舊,現狀沿江面色彩斑塊雜亂、工業結構多樣且過度裸露,如何在不影響生產活動的前提下、形成去工業化的生態濱江風光帶,改變對沿江面景觀工業污染的固有印象,增強對工業文化的關注度,是項目設計的重點。中冶華天以國家長江大保護政策與長江生態規劃願景爲題,深度融入鋼企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統籌水、岸、氣協同治理,對鋼廠沿江水岸線和天際線統一規劃,清晰梳理城市色彩與生態環境,解構空間層次,分類、分期進行設計改造,做到設計施工與生產合理銜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兩不誤。

中冶華天針對沿江面易形成焦點的煙囪、筒倉類的設計,突破了以往簡單的美化設計手法,不僅包含對沿江三公里整體氛圍的思考,還高度關注藝術圖畫在工業環境中自然釋放,讓遊覽者在南鋼能夠感受生態改善帶來的身心自由與更多可能性,爲南鋼的工業旅遊品牌注入新生機活力。圍繞沿江生態保護溼地公園及濱江大道,將原先碼頭的硬質岸線變生態岸線,設計成爲人們健身慢行、休閒、觀賞、科普教育、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廠區最大的溼地公園;連接溼地公園的三公里濱江大道聯通着南北兩個原料碼頭和沿線南鋼1#、2#、3#高爐,經過步行系統改造後,沿途金桂飄香,綠蔭成行,成爲南鋼生產工藝最重要的參觀遊線。圍繞沿江面高聳的煙囪、筒倉等工業構築物,設計着重去工業化痕跡,弱化煙囪的突兀感,提升沿江面及廠區的視覺感受,整體設計風格向花園工廠和旅遊景區靠攏,展現江海之韻、碧水藍天之意。圍繞沿江建築物,弱化突出建築、亮化高點建築、美化重點建築、潔化低矮建築,對立面、地面、頂面進行三維改造,“五化三維”的改造思路提升了園區整體文化環境,符合沿江生態風貌總體規劃。

如今,改造後的南鋼沿江三公里水岸線,猶如“江天一色無纖塵”,美不勝收,南鋼鋼廠也全力爭取從一個”鋼鐵企業生產園”,變爲活力的、開放的、多功能的AAAA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南鋼沿江三公里美化工程得到了南京江北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高度肯定,有力地展示了“中冶華天,綠色明天”的品牌形象,爲中冶華天在工業旅遊、環境改造提升類項目市場拓展贏得先機,擴大品牌影響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