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依科育兒吧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爲時,該打就要打!長大再管就晚了

每個父母在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都有責任去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爲一個優秀的人,這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有一些誤區,他們在生活中,可能在一些小事上,到處干涉孩子,管教孩子,例如孩子在日常的飲食和穿着上,對孩子很嚴厲。

但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絲毫不爲所動,如不尊敬長輩,有些父母也不會嚴厲批評,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但這樣常常會害了孩子,讓孩子在許多事情上,都會不自覺地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長大後要想改正是很困難的。

孩子在小時候,喫得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強。尤其對小男孩來說,在他小的時候一定不能百依百順,現在生活中很多逆子和不孝順的人都是被大人寵出來的。

對此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表示,對於孩子不能放縱,當孩子出現四種行爲的時候就必須要管教,絕不能心軟。

對兒童進行教育,父母應從小開始着手

小孩在不同的年齡,與父母的吵鬧方式也不一樣,一個5歲的小男孩,如果與父母吵鬧,最多隻能在地上打滾撒潑,而一個14歲的小男孩,如果與父母吵鬧,則可能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如果不能正確地教導他們,他們的孩子就會走向錯誤的方向。

我有個表姐,對孩子就是比較放鬆的,總以爲孩子還小,不需要太嚴厲的管教,等孩子長大一點,自然就會懂事了。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孩子很是包容,也很愛護,而她的行爲卻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甚至不尊重長輩,對長輩大吵大鬧。等到孩子上初中後,問題會更嚴重,會在學校頂撞老師,開始出現逃課現象。這時,家裏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此時想讓孩子改正,已是難上加難。

兒童3歲時,已形成了基本的性格特徵,因此,3-6歲的兒童,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此時,父母應以正確的方式對兒童進行引導,使兒童從小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

而且,孩子在這個階段,大腦也處於發育階段,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對外界一切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如果父母不好好引導孩子,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不良性格,走錯路。

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爲,家長該打就要打,長大以後很難改正

1、不尊重他人

每個家庭裏,老人對孩子都是愛不釋手的,唯恐孩子受到任何委屈,無論在什麼方面,都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往往會使孩子養成一種自大的性格,認爲自己是家裏最重要的人,自己說得都是對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想。

若稍有不順從,就會對長輩叫嚷,甚至動手打長長輩。如果家裏的孩子表現出這種不尊重他們的行爲,父母一定要制止,不要縱容。

2、不滿意時威脅父母

孩子們其實是很聰明的,很會看父母的眼色,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不願意看到他們哭,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們會用威脅的方式來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假如孩子有一些合理的要求,父母是可以滿足的,但面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一定要學會拒絕,無論孩子怎樣撒嬌打滾,怎樣無理取鬧,父母都不要心軟,決不能妥協,而且要嚴厲地告訴孩子,這樣也是不可能答應的。

一旦妥協了,孩子們就會感覺到他們的這一招是有效的,在以後的時間裏,他們又會以這種方式威脅他們的父母,長大後可能會變得更糟糕。

3、大發脾氣

從3歲到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會以亂扔東西、發脾氣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很嚴厲地進行制止,即使孩子沒有真的生氣或者不滿,也要嚴厲地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放任他們這種亂摔東西的習慣,以後會非常難以管教,就算一點小事情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現,和家長對着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