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年代,男主外女主内是社会共识。女子能嫁一位事业有成的郎君,男子能娶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就会传为一段佳话。所以,长辈对儿女的婚事都尤为谨慎,但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婚事却带有浓厚的戏剧色彩:结婚当天被悔婚,媒人无奈,当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闪婚”速度如此之快,那二人的婚姻是否会幸福呢?

网络配图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读书世家,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也还算宽裕,兄妹9人都没挨过饿、受过冻,算是当时的小资家庭了,所以,曾国藩自小就有不少时间读书识字、背诗诵经。当时,当地有个很有名望的读书人欧阳凝祉热衷于研究科举考试,可他的仕途之路非常不顺,考试屡屡不中,后来他干脆就不考了,在当地办起了学堂,众人也很信服他的学识,纷纷将儿子送到他门下求学。曾父和欧阳凝祉是至交,自然也将曾国藩送了去。欧阳凝祉不仅欣赏曾国藩的文采,更看重他的人品和行事风格,待他如亲儿子般,循循善诱,悉心教导。曾国藩也很尊敬老师欧阳凝祉,无论是做学问、做人亦或是兵家之事,都会请教老师。

曾国藩因常年沉迷学习,再加上家人又不在身边,婚姻大事就被搁置了,这时,欧阳凝祉替他操心起来。在老师眼中,他坚信曾国藩日后必成大器,因此他并未敷衍了事,而是经过层层筛选,才相中了当地的一名王姓女子。王家算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眼光自然很高,一方面,王家觉得欧阳凝祉是个读书人,敬佩他的人品,也相信他的眼光;另一方面,王家也看中了曾国藩为人踏实勤勉,日后必能飞黄腾达,于是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曾国藩#可殊不知,曾国藩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王家不想把女儿的未来交付于一个看不到前途的人的身上,于是想要退婚了。但他们却不在明面上与欧阳凝祉说,怕纠缠来去,这婚退不了,于是等到结婚的那一天,亲朋好友都到齐了,王家却始终对曾家提来的彩礼不闻不问,新娘也不出门,后来等到来的人都散了,新娘子还是没出来,这让曾国藩尴尬不已。欧阳凝祉试图与王家沟通,但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之下,欧阳凝祉不想让曾家丢脸,于是急中生智,决定将自己年方十八的女儿嫁给曾国藩。他说,要是曾家不嫌弃自家女儿资质平平,今日即可成婚。曾国藩在欧阳凝祉家待的时间不短,自知老师的女儿温婉贤惠,知书达理,再加上当时情况紧急,未多考虑,就便答应了,两家随即举办了一场史上最快速度的“闪婚”。曾国藩与欧阳凝祉的关系也从师生转为翁婿。

婚后,欧阳氏不仅持家有方,对于家中的老老少少,她都一视同仁,照顾有加。作为长嫂,曾国藩又在外求学,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经她手,但她从未抱怨。对于妻子的操劳,曾国藩虽未明说,但都铭记于心,只有通过发奋读书,争取某日高中,才能摆脱聚少离多的生活,让妻儿过上安稳幸福的好日子。终于,1840年,欧阳氏带着长子去往了京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此后的十多年里,欧阳氏相继生了八个孩子,皆由欧阳氏全力抚育。

曾国藩在出任总督时,接受了慈禧的召见,慈禧祥和地问及他夫人的情况,曾国藩一开口便说道夫人极其辛苦,家中大小事都由她操劳。后来,欧阳氏相继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一品侯夫人、一品侯太夫人等称号。尽管后来曾国藩日益富裕,但夫妻二人一直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欧阳氏经常在家织布到深夜,也没有什么值钱的首饰。曾国藩一生都很尊敬妻子,与她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一生,临终时也一再要求要与妻子葬在一起,可见二人对彼此的情深意切。

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也将夫妻关系经营地相当好,造就了一段传奇佳话。《曾国藩全集》里不仅记录了曾国藩如何维持一段好的夫妻关系,还从不同角度解读其人品,更有为官、治兵、处世、治学、修身、治心、齐家、鉴相、理财及家书,这本书从各方面考虑到读者阅读感受,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为读者提供了打开曾国藩谋略智慧的宝库。是一本适合放在床头细细研读的精品,即使你无法像曾国藩一样有一番作为,但也能吸取其思想精粹,有所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