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傳奇——從近海到大洋,蘇聯多功能大型反潛艦的開山之作

2020年2月15日,俄羅斯塞瓦斯托波爾軍港陽光明媚,海面波光粼粼。在激昂的軍樂聲中,一面聖安德烈海軍旗從一艘雄壯威武的萬噸級巡洋艦上緩緩落下,標誌着一個傳奇家族的終結。

刻赤號退役

它曾經是蘇聯海軍的遠洋主力,以強大的武力、多種用途與美軍航母、核潛艇分庭抗禮了40多年。矯健的身姿遍佈大西洋、太平洋、波羅的海、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地區,被稱爲蘇聯的“全球巡洋艦”

聖安德烈海軍旗

它就是1134“金雕”級大型反潛艦/導彈巡洋艦家族,從1134、1134A、1134B型共建造了21艘,是蘇聯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水面艦艇,也是紅海軍巔峯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1960-70年代,正是美蘇爭霸最激烈的時候。美國海軍技術突飛猛進,核潛艇一艘接一艘下水,還建造了“長灘”號、“班布里奇”號、“加里福尼亞”級、“弗吉尼亞”級這樣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1963年6月“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長灘”號、“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巡洋艦組成全核艦隊,沿着1907年“大白艦隊”走過的路線開展環球航行,代號“海軌行動”。

整個航行歷時65天,3萬多海里,中間沒有進行任何加油和補給,赤裸裸的向世界宣示美國的武力和強大。

"企業"號、"長灘"號、"班布里奇"號3艘核動力艦艇

如此形勢下蘇聯怎能不急,海軍反潛、防空、反艦需求都空前增加。所以自1964年7月1134型首艦 “佐祖利亞海軍上將”號鋪設龍骨開始,蘇聯造船廠就日夜不停的生產1134和1134A型(北約稱:克里斯塔I和克里斯塔II級)導彈巡洋艦/大型反潛艦。

1134A“奧克加勃爾斯基海軍上將”號

可惜光這些遠洋艦艇遠遠不夠,爲了對抗美國全球霸權,還需要防空反潛能力更全面的新型巡洋艦。

1134A首艦“喀朗施塔德號”下水不到一年,1969年1月更強大的“尼古拉耶夫”號就開工了。仍然由北方設計局設計,首席設計師安捷耶夫,代號:1134B/金雕B型

1134B卡拉級首艦“尼古拉耶夫”號

北約因爲此型巡洋艦的排水量、動力、武器、電子設備都有較大變化,所以沒繼續稱“克列斯塔III”級,換了個全新代號:卡拉級

1134B是整個金雕家族中適航能力最好、火力最強、性能最完善的型號,產地也與前兩型有所不同。當時蘇聯各船廠生產任務都排得滿滿的,爲提高效率,兼顧南北船廠平衡,所以高層將生產重任交給了61個公社社員造船廠(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如今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當時船廠剛完成卡辛級驅逐艦的生產任務,新生產任務只隔了1天就馬上開工,簡直是爭分奪秒,足見任務之緊迫。

後來8年裏2號船臺始終處在忙碌中,以每年一艘的速度下水,共建造了7艘。分別是:“尼古拉耶夫”號(下水時間1970.2)、“奧恰科夫”號(1971.6)、“刻赤”號(1972.7)、“亞佐夫”號(1973.9)、“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974.12)、“塔什干”號(1975.10)、“塔林”號(1977.3)

一、總體外形

1134B型全長173米,寬18.6米,標準/滿載排水量8000噸/9700噸;最大航速34節,15節時最大續航力9000海里,可搭載540名官兵。

“亞佐夫”號改裝前後

它比1134A型(158.8米,滿排7535噸)長了14.2米,寬了0.6米,排水量增加了2100多噸,這對擴大內部空間,增加武器裝備,改善官兵生活質量有很大好處。

它的外型還是一如既往的威武雄壯。艦艏向上微微揚起,兩舷顯著外飄,既提高了耐波性,防止大浪湧上甲板損壞設備,也帶給人們昂揚奮進的暴力美感。

上揚的艦首,外飄的船舷

艦體中部到艦尾有一條折線,能增大內部空間。艦體中下部有2對舭龍骨和1對UK-134-5型可收放式減搖鰭,能增強穩性、減小橫搖,價格也很低廉,性價比很高。

艦體內有17道防水壁和18個水密隔艙,抗沉性能優秀。

2對舭龍骨和1對UK-134-5型可收放式減搖

這些設備使1134B的適航性大大提高,就算在海況惡劣的大西洋上也能穩定航行,比之前的肯達級好很多,具備了縱橫大洋的優秀素質。

1134B艦身中段與1134A有明顯不同,金字塔桅與煙囪分開佈置。後者則是融合在一起的煙囪桅設計,所以1134B的艦身更長。

1134B更長,且煙囪與塔桅分開

艦尾有一座下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臺,搭載KA-25PLO反潛直升機。

二、動力系統

1134B與1134/1134A最大的不同是換裝了一顆更強大、更先進的動力“心”。

前兩種金雕都是傳統蒸汽輪機,體積龐大,佔用了很大艦體空間。1134B換裝了燃-燃聯合動力,裝備2臺M-62巡航燃氣輪機(10兆瓦)和4臺M-8E加速燃氣輪機(80兆瓦),雙軸雙槳,驅動2個銅製4葉低噪聲螺旋槳前進。

燃氣輪機緊湊輕便,比蒸汽輪機體積更小、重量減輕,節省大量空間,搭載更多裝備。

燃氣輪機體型小

除此之外還有補燃技術,燃氣輪機的高溫高壓廢氣也不浪費,再繼續驅動發電機發電和冷卻設備工作。所以同等情況下,1134B級比1134A級的續航力提高了30%。

這種燃氣輪機最早在61型“卡辛”級驅逐艦上使用,技術成熟後轉移到各艦上,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武器系統

1134B的武器性能繼續提升,尤其防空能力提升很大,使其在大型反潛艦的基礎上也能兼任防空巡洋艦。既能搜索美國核潛艇,保護己方潛艇進出大洋,也能爲整個艦隊撐起一把防空大傘,是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

1、反潛是金雕家族的傳統強項。

1134B繼承優良傳統,具備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遠程反潛是2座四聯URPK-3“暴風雪”(SS-N-14石英)反潛/反艦導彈系統和1架KA-25PLO反潛直升機。

UPRK-3四聯裝反潛導彈

發射箱中的85RU反潛/反艦導彈最大射程70千米,可搭載400毫米反潛魚雷或5000噸當量核魚雷,也可換裝半穿甲戰鬥部反艦。反艦能力雖不如專業導彈巡洋艦厲害,但客串一下已經足夠。

上下雙體的85RU反潛/反艦導彈

KA-25PLO一直是蘇聯海軍的主力反潛直升機,在很多艦艇上使用。它的反潛裝備齊全,有VGS-2型吊放聲吶、浮標聲吶、對海搜索雷達、磁異探測儀、光電探測器等衆多設備,最大航程超過650千米。80年代中期大規模改裝升級中,還計劃換裝更先進的KA-27“蝸牛”直升機。

中程反潛是2座五聯裝PTA-53-1134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組裝2枚反艦魚雷和3枚反潛魚雷。能發射SET-53、SET-53M、SET-65等各種魚雷,射程6000-8000米。

刻赤號全艦的武器裝備

近程反潛還是交給2座12聯裝RBU-6000“龍捲風”2(144枚RGB-60)和2座6聯裝RBU-1000“龍捲風”3(60枚RGB-1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分別位於艦首和艦尾直升機庫兩側。

RGB-60火箭深彈最大射程6000米,反潛深度450米。戰鬥部裝藥23.5千克,爆炸半徑50米,能像“卡秋莎”火箭炮一樣瞬間覆蓋廣闊海域,給敵方潛艇和人員造成嚴重殺傷震撼。

2、防空方面有較大提升。

首先是遠程火力大大增強,雖然還是M-11“風暴”(SA-N-3“高腳杯”)艦空導彈系統,但發射裝置由B-187提升到B-192。

新型發射架

B-187的旋轉彈架只能儲存48枚4K60艦空導彈,B-192備彈量提高到72枚,在當時是很可觀的數量。

艏艉2座巨大的4R60“雷鳴M”(頭燈C)火控雷達爲導彈提供製導,最遠探測距離150千米,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

無比霸氣的頭燈雷達,果然很像探照燈

80年代改造升級中,“亞佐夫”號又率先安裝了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S-300F“堡壘”(SA-N-6雷聲),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

6個垂髮單元呈兩組排列,每單元備彈4枚,共24枚導彈。火控雷達也由“頭燈C”換成更先進的“頂罩”。

光榮級巡洋艦上的SA-N-6與“頂罩”雷達

垂髮系統比迴轉式傾斜發射架高級很多,其反應速度快,無發射盲區,備彈量大,節省空間,還提高了可靠性。“堡壘”系統在“亞佐夫”號上充分試驗後,後來裝備到著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光榮”級導彈巡洋艦上,成爲強大的防空屏障的代表。

“堡壘”垂髮系統曾經比美國的發射系統更有優勢,只不過隨着蘇聯解體沒有繼續發展而逐漸落後,甚爲可惜。

中程防空火力變化最大。1134A缺少中程防空,敵機突破M-11遠程艦空導彈防禦後,直接面對Ak-725艦炮和AK-630近防炮系統,這導致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防空漏洞。

二戰時日本海軍就缺少優秀的中程防空炮,導致盟軍飛機突破遠程防空網後有時間重新集結組織,發起致命一擊。

黃蜂-M” (SA-N-4)艦空導彈系統

1134B對這個漏洞進行了彌補,增加2座“黃蜂-M” (SA-N-4)艦空導彈系統。作戰半徑1.3-12千米,作戰高度45-6100米,可以對付各種逼近的航空器和小型艦艇。

近程防空中,1134B的2座AK-726雙聯裝76毫米高平兩用艦炮也比1134A的AK-725艦炮強大不少。

AK-726雙聯裝76毫米高平兩用艦炮

AK-725艦炮才37毫米口徑,火力實在不能讓人滿意。在那個“導彈萬能論”的年代中,艦炮已經淪落到可有可無的地步,後來才又慢慢增大。

最內層還是4座萬金油式的AK-630型30毫米口徑近防炮,沒什麼改變。1134B的防空系統與反潛系統一樣出色,也形成了完善的遠中近三層。

3、電子設備方面大致相同。

MR-600“頂帆”、MR-310“頭網”遠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都沒有變,只是安裝位置略有不同。

艦上增加了2部4R33“汽槍羣”火控雷達,用於“黃蜂-M” 艦空導彈的制導。增加了1部MR-105“梟鳴”雷達,用於AK-726艦炮製導。

反潛方面增加了1部MG-325“競技手2”型拖曳變深聲吶,能揪出隱藏在溫躍層兩側的美國核潛艇,搜索範圍也縮小到3-4千米以內。

1134B服役後成爲艦隊旗艦,在全球各大洋與美國海軍展開激烈對抗,參加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戰鬥。

四、改造計劃

80年代中期,1134型有一個龐大的改造計劃。計劃將魚雷發射管換成反艦導彈,增強反艦能力;換裝MR-760“頂板”三座標雷達;加裝“卡什坦”近防系統;用KA-27“蝸牛”直升機替換KA-25;使1134B的戰力再上一個新臺階。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Ka-27PS型直升機

其中“亞佐夫”號換裝了S-300F堡壘( SA-N-6雷鳴)垂直髮射系統和“頂罩”火控雷達,成爲垂髮系統的先驅者;“刻赤”號換了MR-650“樺樹菇”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20多噸重的雷達像大屏幕一樣在風中招展,成爲獨特標誌。

標誌性的“大平板”

可惜着時局動盪,大部分改造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紅色帝國就轟然倒塌了。大批艦艇封存退役,核動力航母都煙消雲散,金雕們又怎能獨善其身?

它們在風華正茂的年代突然凋零,“尼古拉耶夫”號、“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塔什干”號、“塔林”號在1994-1996年間被出售拆解。“亞佐夫”號1998年退役,2000年拆解。“奧恰科夫”號1994年失火,2014年沉沒在烏克蘭南部的海港中。只剩下“刻赤”號一路蹣跚着走到今天,如今也解甲歸田準備拆解。

金雕家族已成歷史,它見證了紅海軍迅速崛起的輝煌,經歷了美蘇的激烈爭霸,也品嚐了紅色巨人倒下後的落寞與苦澀。如今俱往矣,只有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永遠銘刻在人們記憶中。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