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

11月的武漢,熱鬧和喧囂“裝點”着街頭巷尾。在市中心的一家咖啡店,記者遇見了周雯女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他們一家人的寧靜;現在,生活恢復往常,比照感染新冠肺炎時的照片,她的氣色已經大爲好轉。現在的她,相對平靜地向我們講述了上半年那段時光……

確診

今年年初,周雯回到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老家過年,隨後爺爺和她先後發燒。上報疫情信息後,爺爺被送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2月19日,她和家人作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在篩查過程中,周雯的婆婆確診了,媽媽也被認定爲疑似病例,自己也被查出感染。家裏人基本都在隔離區,只有自己和爺爺在醫院不同的病房,這讓周雯有些無助。

“剛入院時,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並不差,但隔離區氛圍十分壓抑,思想負擔很重,這可能也加重了自己軀體的症狀。”在病房,周雯遇上了江蘇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隊員。他們給周雯做了很多心理建設。周雯坦言,當時自己覺得哪裏都是病毒,拿到東西后不敢放下來,生怕又散播或沾染了病毒。醫療隊隊員看出了周雯的心理顧慮,“他們會在日常交流中給我一些身體接觸,比如拍肩、擁抱……這些動作雖然很細微,但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不僅如此,醫護人員還經常給周雯科普一些疫情知識,讓她知道“自己年輕,沒有那麼容易被病毒打敗”。一系列貼心的照顧也漸漸消除了周雯的負面情緒。隨着時間的推移,周雯的身體漸漸好轉,但她注意到身邊的病友很多年齡偏大時,心裏更加擔心爺爺的狀況。

重症病房

據江蘇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第三醫療組組長、無錫市人民醫院鬱昊達醫生回憶,周雯的爺爺屬於危重症患者,高齡且患有高血壓、腦梗死後遺症病史,“來的時候病情很重。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進食、大小便都無法保障。”由於重症病房裏不允許家屬陪護,江蘇醫療隊員便成爲了老爺子的“生活管家”——喫飯、喝水都去喂,如廁也都去幫忙……

老爺子很“乖”,非常體諒醫護人員的辛苦,從不提什麼過分要求。當時照顧他的無錫市人民醫院王雲護士回憶道:“有一次老爺子拉肚子,我們幫他清洗後,他便開始不喫任何東西,什麼話也不說。”老爺子平時性格十分要強,在病牀上也一樣,但當王雲問他是不是想家、想親人時,他還是點了點頭……

“周雯是很願意來照顧爺爺,可是由於病房管理規定,她當時出不來。我們幫老爺子打視頻電話時,他聽說兒子也因爲被隔離來不了,立馬揮揮手讓我掛電話,躺倒在牀上一個勁兒地流眼淚,急得他兒子在電話那頭也開始流淚。”

新生

看到老爺子的狀況,江蘇醫療隊隊員便與院方積極溝通,讓周雯在安全的前提下轉了病房,同時也自費給老人準備了尿不溼、保暖內衣、營養品等物品。“我們相信,只要老爺子願意喫飯、配合治療,以我們的能力一定能把他治好,”鬱昊達醫生說。

幾日後,當輪休的王雲回到病牀旁,看到周雯在給他餵飯,老爺子的狀態也迴歸正常,“當時我用臨時學會的武漢話喊老爺子‘爹爹’,他看看我,又看看他孫女,雖然還在失語的狀態,但我能感受到他的開心。”

時光拉回8個月後的今天。周雯坐在市中心的咖啡廳,爺爺也順利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老爺子身邊陪伴的人也變回了往日熟悉的親人,周雯感慨道,雖然家庭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但好在大家都安然無恙,也都更加珍惜彼此。她透露,自己和丈夫準備要一個孩子,“原本年前就打算了,但被疫情打亂了計劃”。

她說,“希望我以後的孩子能夠像江蘇醫療隊的隊員們一樣,勇敢、善良、充滿善意。”

交匯點記者 王子傑/文字、視頻

見習記者 韓宗峯

實習生 黃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