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是龍山文化的發端之地,被牛津大學《世界史便覽》稱爲“亞洲最早的城市”。

不只曙光先照,日照還擁有百餘公里的海岸線和優質的自然資源,近年來因地制宜的發展旅遊及體育產業,隨着沿海高鐵、日蘭高鐵線的建設和逐步通車,日照以藍天碧海金沙灘、水上運動之都、龍山文化發源地等特色,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嚮往之地。

超高層建築是人居理想與建築技藝完美結合的一種形式,它強化了人與人、人與城市之間的連接,表達了所在城市及人們的光榮與夢想。日照中心將中國文化韻味的山水理念、高效合理的結構選型、多樣共生的功能業態進行了有機重構,將帶給訪客超高層所特有的高空觀光、互動等旅遊體驗,將成爲日照市及山東省一流的旅遊目的地;這一黃海海岸的新地標包含了文化旅遊、商務辦公、生活居住、運動體驗、商業休閒等功能,將成爲日照市可持續發展的新里程碑。

基本情況

日照中心項目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位於日照市中心活力區,總用地面積 314475 平方米。地塊東側距海岸線直線距離僅約兩公里;南側緊鄰日照奧林匹克水上樂園;東南側毗鄰東夷小鎮、四季花鳥園、海洋公園、萬平口等著名旅遊目的地。

本案由一棟 400 米超高層塔樓、商業裙房、以及兩棟位於地塊北側的,高度爲 150 米的塔樓組成。其中,擬建於地塊西南角的 400 米超高層塔樓,爲本案的設計重點和特色之一。大廈地上共 92 層,地下 4 層。地上總建築面積爲 131956.37 平方米。

日照中心以“高山流水”爲設計理念。設計團隊旨在通過對結構體系、建築形象、及功能業態的設計,由內而外地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山水的詩意追求。同時,“高山流水”的理念也在總圖,裙房,景觀等不同維度內得到了一致性的表達。

結構設計——偏心核心筒與束筒體系的結合

設計初期,設計團隊從基礎幾何形態開始,通過有規律的劃分與切割,並綜合考慮了周邊風光的觀賞價值、多種業態的功能需求、建築結構的經濟性等多方面因素,最終確定了“品”字形的非中心對稱式平面形態和自下而上逐漸收退的建築體量。

本案通過佈置在建築平面外圍,最小間距在 4.2m 的密柱構成束筒,多組束筒又組成集束束筒,它們與鋼管混凝土核心筒一起,共同構成“束筒+核心筒”的結構體系。該體系與下大上小的建築形態,是提高日照中心建築和結構效率,降低結構建造等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時,室內主要功能空間基本做到無柱,這使得空間的靈活性和完整性得到了較好的保證。

立面設計——對“山水”理念的詩意表達

大廈的立面同樣融入了“高山流水”的設計理念——通過將具有一定反射率的深色玻璃幕牆與具有高透光率的超白玻璃幕牆進行有規律的排布,在建築立面上營造出山與水,實與虛的對比。同時,建築的多個公共空間(如酒店、公寓的空中大堂)處,也均採用了超白玻璃幕牆來構成橫向的立面元素。這種處理在爲整個建築立面增添變化性、突出建築收分部分比例的同時,充分滿足了此類空間對視線通透性和高空體驗感的追求。

功能業態——打造綜合性城市地標

日照中心作爲綜合性地標項目,融合了辦公、酒店、公寓、旅遊觀光等多項業態於一身。設計團隊採用了高低分區+區間電梯+擺渡梯的策略,解決了在複合功能和龐大客羣的壓力下的垂直運輸效率問題。

大廈的 1-4 層爲綜合性服務空間和交通空間。在挑高的大堂中,還設置了可舉辦小規模藝術展覽的展陳空間;5-19 層爲辦公空間,這裏的單層面積爲 1900 平方米;20-32 層爲單層面積 1800 平方米的酒店空間,整體的客房數量約 210 間;33-88 層爲公寓,單層面積從低區的 1800 平方米到高區的 1000 平方米不等;除此之外,在塔冠區域(89-94 層), 則嵌入了一批能充分發揮超高層建築特有的高度優勢的觀光體驗項目,如雲中滑梯、高空攀巖、風洞滑翔、升降觀光艙等。此外,在大廈腳下,則參照真實生態雨林的氛圍打造“都市綠谷”,營造“摩天樓中的生態雨林”之感。豐富的業態構成,滿足了一座城市對於一座綜合性地標的全部需求與期望。

業態分佈圖

塔冠觀景平臺

空中滑梯

空中滑梯

空中攀巖

潮汐塔

靜思庭院

結語

近些年來,隨着中國全面、穩定、高速地發展,對於中國特色文化的自覺和自信正在迴歸。在建築設計領域,從原來的生搬照抄,到西學東用,再到可以平等地進行比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超高層建築由本土設計師創造並實施。對於日照中心而言,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解決方案:它有着很東方的DNA——對於“高山流水”意境的抽象表達,同時並沒有遵從一般超高層所採用的中心對稱或中央對稱的審美體系。當建立了與衆不同審美體系,細部設計語言的糾結與過度裝飾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再加上與方案相契合的結構邏輯,決定了日照中心的地標性由內而外,簡潔有力,獨一無二。

項目信息

基本信息

地址:日照市東港區青島路&東營路

建築功能:住宅 / 酒店 / 辦公

結構材料:混凝土

方案時間:2019

開工時間:2021

完工時間:2028

相關企業

開發商:安泰實業

建築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築分院

結構設計: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築分院結構優化中心

MEP設計: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綠色建築與節能研究所/建築分院工程設計研究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