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話題一直被監管、業界和學界集中討論。一個較爲普遍的共識是“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的考場上是最焦慮的一個羣體”。他們往往是看到了轉型的壓力,卻很難去拿捏轉型的動力和路徑。

凡事都有例外,北京銀行作爲國內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踏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緩解轉型壓力,拒絕單打獨鬥

在騰訊雲商業銀行北京城市沙龍活動中,據北京銀行數字金融部副總經理馬曉煦介紹,北京銀行目前已經形成了“1+3+1”的科技治理格局,即一個信息技術條線,數據管理部、數字金融部、電子銀行部三個部門和一個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組織架構的變革,該行實現了全行業務敏捷與科技敏捷的高效融合。

即使如此,轉型的壓力依然存在。馬曉煦在演講時表示,要想緩解轉型的壓力,就需要加強合作,單打獨鬥不可行。比如,北京銀行基於騰訊TMF框架搭建手機銀行5.0系統,還基於騰訊大數據與行內數據進行聯合建模,豐富數據維度,有效降低線上業務風險。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各行有各行的特點,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北京銀行的做法或許並不適合所有銀行,特別是就中小銀行而言,問題多,壓力大,挑戰多。針對這些難題,陝西省信合聯社業務管理部總經理吳剛、長安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胡建平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壓力最大,面臨生存問題

胡建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壓力和挑戰是最大的,原因至少有如下三個:

第一,與大行實力差距大。中小銀行在資金實力、技術儲備、業務運營能力等和大行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第二,宏觀環境變化大。利率市場化直接帶來的結果是利差收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過去靠規模和特許牌照過日子的方式一去不復返,中小銀行感受更爲深刻。

第三,大行通過數字化的技術,使得自己的客戶在非常快速地下沉,奪走中小銀行原本不願意服務的部分客戶,給中小銀行帶來不小壓力。

基於這些挑戰,他認爲,“中小銀行現在需要關注的不是需不需要數字化轉型的問題,而是其他人都在數字化,你不數字化可能就有問題。”他坦言,中小銀行必須去尋求一些比大行更好,更高效,更快捷的方法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要不然可能面臨生存問題。

吳剛在當天的演講中也提到,銀行數字化轉型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他表示,“陝西信聯社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數字化投入比較大,也正是這些投入才讓數字貸款快速增長。特別是疫情的到來,如果沒有‘秦e貸’等線上業務,那麼整個農村和縣域的金融服務就完全沒有辦法進行了。”

不過,銀行一旦踏入數字化進程,其初衷一定不僅僅是爲了解決生存問題。

有選擇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在問及金融上雲和數字化轉型的初衷時,吳剛表示,“陝西省信合聯社的初衷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業務模式。”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金融雲服務提升在農村場景化方面的金融服務能力,構建適應新型農村產業鏈和消費鏈的金融新業態,持續提升或推進科技金融服務線上化、平臺化和場景化。

在這個前提下,金融業務和產品的關鍵就在於滿足用戶的需求,需要結合線下網點優勢,形成線下線上一體化的發展路徑。

在這樣的選擇路徑下,陝西信聯社除了依託自身的數據基礎外,還會藉助金融科技公司的技術去構建線上化的金融業務。

騰訊相關負責人接過吳剛的話題表示,目前,騰訊雲與陝西信合主要的合作項目是在金融+社區等業務板塊,通過科技來增強金融業務的連接能力,或者開放金融的場景拓展能力。

銀行應拒絕純技術的假數字化

提及能力建設,技術是一個值得琢磨的問題。如何看待技術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胡建平和吳剛都有自己的見解。數字化一定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胡建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他理解的數字化包含兩個變化,一是管理模式和運營方式的調整,二是狹義的技術領域的數字化。他認爲,如果中小銀行的決策、內部管理和財務分析沒有做到數字化,那麼這個數字化就是假的。

在數字化進程中,胡建平表示,在生態共建方面,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可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品質,在連接用戶和場景金融方面,兩者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兩者的競爭在慢慢弱化,合作在逐步增多。

吳剛則表示,在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時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公司創新能力和協調迭代能力,而這些都是值得銀行去學習的。

曹駿也認爲,在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做好金融服務的過程中,金融風險還是要靠銀行來進行控制,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是起到科技支撐和連接的作用。

以金融新基建爲支撐,實現消費端和產業端數字新連接

騰訊金融雲副總經理曹駿認爲,商業銀行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以金融新基建爲支撐,並實現消費端和產業端的數字新連接。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連接,金融服務與科技能力連接,場景與業務連接,銀行數字化轉型纔可能更爲平順。曹駿指出,“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建立起以體驗爲核心、以數據爲基礎、以技術爲驅動的架構體系,將客戶、場景、產品、服務等轉化爲數字形態,從而優化服務與流程,提升內在價值、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