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东京,一场围绕30亿巨额财产的案件正在开庭。

这笔巨额财富来自于伪满洲国著名大汉奸赵欣伯。赵欣伯早已去世,而他的夫人下落不明。

这次法庭上出现了四个人,每个人都自称是赵欣伯的遗孀:赵碧琰。

其中三位老妇人衣着贵气,谈吐大方,戴着金丝眼镜,她们分别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她们对赵欣伯的经历非常熟悉,包括他的恋爱、工作等等,回忆起多年前的生活细节,侃侃而谈,像背诵一样流利。

赵欣伯

而最后一位老太太来自中国大陆,干枯瘦小,满头白发,土里土气。她不会英语,日语也忘得七七八八,她的技能是生炉子、蒸窝头、纳鞋底,和普通孩子的老祖母没什么两样。

而面对多年前的往事,她的回答犹疑而缓慢,很多都是“不知道”、“没听说”、“我忘了”……

而在赵家当了8年佣人的一位日本妇女出庭作证的时候,这位来自大陆的老太太看了她半天,却还是没有认出来。

事实上,这位日本妇女在庭外已经指认了,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太太,正是自己服务了8年的雇主,赵碧琰。

赵碧琰本名耿维馥,来自大连,嫁给赵欣伯后,赵欣伯要求她改名“赵碧琰”。“赵”乃是夫姓,“碧琰”,则是赵欣伯前妻的名字,一个出身青楼,因病早逝的女人。

赵碧琰一家

赵欣伯被称“满洲国的产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乃是第一个获得日本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曾经担任过张作霖的顾问,是奉天著名的亲日派。抗日战争前夕,他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筹建,甚至“满洲国”这个“国号”,和改长春为“新京”,都是他的主意。

抗战胜利后,赵欣伯作为著名大汉奸,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随后保释,后来又在新中国时期入狱,死于拘留所。

赵欣伯虽然去世,但是他在东京却留下了一些财产。当初他在东京购买了大量的不动产,并委托友人铃木弥之助代为管理。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这批不动产迅速升值,成为一笔巨额财富。除此之外,赵欣伯还在地下埋了藏宝箱,包括金条27根,金镯子、金扣子、翡翠环、翡翠宝石等等。

赵欣伯

这笔财富迅速吸引了大批人的目光。一大堆人出来冒充是赵欣伯的遗孀赵碧琰,还有人冒充赵碧琰的儿子、女婿、侄儿侄女。还有个香港人,听说赵碧琰的儿子赵宗阳3岁患急性脑膜炎导致左眼失明,为了冒名顶替,竟然花钱雇人剜掉了自己的左眼。

日本部分团体也极力呼吁,认为这些应当收归日本政府所有。

然而真正的赵碧琰,却因为在法庭上糟糕的表现,败诉了。

法庭作出了“赵碧琰不在者”的判定,认定在场的四个人,哪一个都不是真正的赵碧琰。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八年后。1984年,中国著名律师傅志人,与赵碧琰的儿子赵宗阳一起,再战东京。

傅志人准备充分,证据非常充足。为了证明“赵碧琰是赵碧琰”,傅志人提供了18份书证,包括刊载赵欣伯照片的伪满洲国时期的报纸、赵欣伯请领手枪保护住宅的申请,还有多份户口档案。

而19份证人证言中,有赵欣伯在伪满洲国时候的下属,有抗战时期保护过赵欣伯家的警察,有跟随赵欣伯夫妇去日本的裁缝和女佣,甚至还找到了为赵欣伯收尸的男仆。

其中一个重要证人,是清朝的“三格格”——爱新觉罗·韫颖,溥仪的胞妹。“三格格”与赵碧琰会面后,中国新闻社以特稿的形式进行了详细报道。

除此之外,还有11位证人当场出庭。他们都是赵宗阳在日本读小学时候的同学。

庭审当天,赵宗阳的同学们都到场了,一见面,就激动地纷纷喊起来:“赵君,果然是你呀!”还有人用手指着赵宗阳头上的一道疤痕说,“这不是那次轰炸后碎玻璃留给他的纪念吗?”

人证物证俱全,毫无悬念,赵欣伯留下的财产物归原主。

这笔财产究竟有多少呢?日本《新潮周刊》1979年报道,,这些地产相当于当时的两万亿日元,而1981年中国新闻社报道则是30亿元人民币。

而当时赵宗阳的工资是50多元。靠这50多元,养活了3个大人和4个孩子的7口之家。

赵碧琰与儿子赵宗阳

这时候,赵碧琰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了头脑,她对家人说:“你们的爷爷当初站错了立场,而国家却不计前嫌,帮助我们拿回在日本的财产,我决定,把财产的百分之八十捐献出来,用于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

1985年5月16日,赵碧琰公证了一份她个人签名的财产赠予书,把她名下80%的财产无条件赠给中国慈善事业,并且立下遗嘱说:“我在1985年5月16日的赠予书中所写的赠予财产之意,今后子子孙孙都永不改变。”

1989年,赵碧琰去世,这位传奇老人的一生,至此画上终点。

作者:柠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