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死苗主要由根腐病引起的,俗稱爲鼠尾、爛根,在花生各個生育期均有發生。花生播後、出苗前染病,會引起爛種、爛芽。從表面上看,植株葉片發黃,常常被誤認爲是缺少營養。

根腐病的危害特點

花生根腐病在苗期、成株期都可能發生,病株較矮小、葉色發黃,葉片自下而上出現枯萎、脫落,病株下部根系呈現鼠尾狀,無側根或者側根很少,主根根端呈現溼腐狀,根皮變褐,與髓部分離,手捏容易脫落。當土壤水分高的時候,近地面根頸部位往往再生不定根,由於根系受害,導致地上部生長不良,日間複葉張開度不大,葉柄出現下垂,中午強日照下,病株出現暫時萎蔫現象,發病嚴重的植株萎蔫後,不能再恢復正常,葉柄全部下垂,不久就會枯死。

根腐病的發生原因

(1)菌源增多:由於花生連作,造成病株殘體在大田中遺留過多,導致病菌基數逐年積累,菌源充足,容易發病,且發病嚴重。

(2)品種抗性及種子質量:不同花生品種對花生根腐病的抗性也不同,抗性弱,則發病重。另外呢,花生種子粒小、癟、出芽、黴變或種子播種前不經曬種都是導致此病發生的誘因。

(3)土壤質地:土壤透水透氣性好,發病就輕。而過度耕種,致使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是引起花生根腐病的主要誘因之一。

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因地制宜確定輪作方式、作物搭配以及輪作年限。對於病輕田塊,採取隔年輪作,重病田輪作3-5年。

(2)加強栽培管理:在播種前,土壤需要保持一定溼度,過於乾旱要適當淋水,嚴禁在盛花期、雨前或者久旱後猛灌水,午後不能小水淺灌,以免燙傷花生根部。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對病株穴進行灌根消毒滅菌,防止病菌擴散蔓延。在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植株和病殘體,集中燒燬和搬離田間堆漚處理。

(3)化學防治

灌根:在齊苗以後,應該加強檢查,發現病株隨即採用噴霧或者淋灌辦法施藥封鎖中心病株,可選用35%福·甲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20%二氯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300-500倍液、3%惡黴·甲霜水劑800-1000倍液等灌根,間隔7-10天用1次,連續噴灌2-3次即可。

噴霧:在發病初期,可以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7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72.2%霜黴威水劑400-600倍液等進行葉噴。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可控制病情的蔓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