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轴相机

现在已经很少有旁轴相机了,或者说旁轴相机在这个时代已经进化成了微单,便携式相机,高电子化已经让旁轴相机传统的对焦功能失去了意义。

旁轴相机是指取景和镜头不在同一光轴的相机,并不是所有旁轴相机都能对焦,但大部分旁轴相机都可以对焦,对焦方式是模拟拍摄距离的黄斑对焦。

其中比较高级的旁轴相机是可以更换镜头的,通过联动测距能够模拟不同焦距镜头的对焦距离,它是小型相机最初的形式,之后也一直被沿用。机械旁轴相机虽然没有手表那么精细那么小,但依然是非常精密的机械,它的对焦机制比单反对焦系统要复杂一些,单反系统的难点在机械动作稳定性上,不管什么单反原理都一样,但旁轴对焦不同机器原理不同,对焦精度也不同。

在135和120上都有高级旁轴相机的身影,135要更多一些。

为什么用旁轴相机来拍照而不使用单反呢?胶卷迷中大部分使用单反,使用旁轴相机,特别是高级旁轴相机的人数并不多。使用旁轴相机的理由多种多样,仅仅从使用角度来看,旁轴相机没有单反方便,但旁轴相机有一定的体积优势,样子也比较好看,同时还有一些镜头性能的优势,在胶卷迷中一直有很高的人气。

相比单反相机的种类庞杂,旁轴相机的发展线索,以及机种线索就要明确得多,通过这条线索大家也能发现徕卡在旁轴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1920年代德国徕卡发明了使用带齿电影胶卷的小型相机,一直迟到30年代才确定了135胶卷标准。从1920年到1945年的短短25年里,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美国都制造过各种各样的旁轴相机,而其中大部分可以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都是仿徕卡相机。一直到战后,苏联,中国都制造过仿徕卡L39的相机。

可以说,L39螺丝口是早期旁轴的标志,象征着高级旁轴相机最为辉煌的时代。

德国徕卡拥有最为纯正的L39系列,机种众多,镜头种类丰富。老徕卡有其独特的魅力,年代久远,镜头素质古朴,缺点明显。相比M相机,老的L39徕卡相机价格并不特别贵(但在同时代相机里已经是最贵的了)。

日本的L39主要产品是佳能。佳能以前不算特别有名,只是模仿徕卡的厂家之一,但在做可更换镜头旁轴上却是坚持最久的。

佳能的L39早期是模仿徕卡的,到了战后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和徕卡L39相比,佳能的L39不仅性能更丰富,操作更方便,他们的镜头群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也比徕卡高,因为佳能L39还在发展时,徕卡已经进入M时代。

L39都是通用的,佳能的机身就很有性价比,但遗憾的是因为本来就不怎么值钱,佳能L39的机器大多年久失修,问题连连,也难以维修,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可以自行动手了。此外,佳能旁轴的产量并不大,只是因为品牌缺乏吸引力才便宜,实际上许多款式的佳能旁轴也是很好看的。

除了日本的佳能,苏联也是L39的大户,推出过许多L39相机。苏联因为打败了德国,所以他们同时获得了徕卡和蔡司的技术,什么类型的相机都有。

L39毕竟是螺丝口,镜头更换不变,自从50年代开始逐渐淘汰,从60年代开始单反登上舞台,L39逐渐沉寂,到了80年代竟然已经到了无人知晓的地步。

90年代,L39口突然复兴,日本出现了一大批L39口的镜头,不过这股风潮却没有吹起来多少L39的机身,真正属于90年代的L39机身其实只有福伦达的BESSA R和安原托中国凤凰代工的T981相机。

这些L39镜头除了一些私人作坊的作品外,很多都是从当时的便携相机上拆下来的,旁轴镜头和单反镜头设计原理不同,这些镜头无法使用到单反上,而旁轴特别是开放口L39是最好的选择。

L39有非常好的转接性能,最方便的还是转接徕卡M口。

早在战前就有卡口系统,最早的成熟的卡口系统是蔡司开发的,蔡司公司的CONTAX旁轴相机使用了一种设计复杂,内外兼顾的卡口。这个设计显得有趣而繁琐,继承者寥寥无几,就连蔡司自己都很快放弃。

蔡司的系统从本质来看是一种外爪式的卡口,卡口分内爪和外爪,外爪好做,内爪难做。蔡司系统的联动距离特别长,有一个手动转盘可以实现机身操纵镜头对焦,但实际上却造成了镜头固定于机身转盘,难以操作的问题。

这个系统因为是独家卡口,比L39复杂很多,因此模仿者很少,最主要的是日本尼康,但是日本尼康和CONTAX标准并不一样,超过50mm的镜头就不能通用了。

高级旁轴在50年代进入卡口时代,最出色的代表就是徕卡M3相机,由此开创了整个徕卡M的辉煌和传说。

但徕卡M3出现的时代恰好也是旁轴相机没落的时代,1960年代,单反相机技术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单反相机出现,而可以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失去了主要的专业用户,他们的主要用户成为了有钱人和一些摄影家,因为那个时代的单反相机很大,不够优雅。

一直到现在,许多人玩徕卡的根本原因还是外观,而不是说这个机器有多么好用。

从徕卡M3推出以后,基本没有再出现一个差不多能力的135旁轴平台了,而徕卡自己也陷入了危机,也尝试过制造单反。在高级135旁轴领域,那几十年里都是徕卡M的天下,如果不用徕卡M,很少有其他选择。

在徕卡M3推出的同时,其实福伦达,蔡司也还在进行一些高级旁轴的开发,都并不顺利,很快放弃。日本方面,尼康在60年代结束了S系列旁轴,佳能略晚一些也不再生产L39旁轴相机。

徕卡M相机虽然很贵,却是可更换镜头里玩得最多的,徕卡M相机的胶卷机产量并不大,M3只有20多万台,M6也是30万台不到,这个产量其实比很多瑞士名表还要少得多。但因为摄影爱好者整体数量不大,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

徕卡M相机的操作保持了50年代以来的方式,对用惯了数码的人而言是非常繁琐的,但熟练上手之后拍摄速度也非常快。它的性能优势主要表现在高质量的镜头群,徕卡镜头的能力是胶卷镜头里出类拔萃的,而且体积小巧。但需要注意的是,徕卡性能优秀的镜头几乎都是90年代以后的,那批镜头比起60-80年代的日本单反头性能要高很多。

过去,单反相机在设计镜头时并不刻意追求高画质,能用就行,因为那个年代胶卷也不是很细腻,镜头不需要很高的分辨率。相比之下,旁轴相机的镜头设计思路比单反镜头更广,能够制造出更好的画质,大家可以看看现代,具有革命性的超级镜头,大部分出在微单上,反光板短短的距离其实严重束缚了镜头设计的思路。

等到了90年代,还是在日本,一股新旁轴之风吹起了,出现了CONTAX G,富士TX和柯尼卡 RF的机型,在120上也是如此,玛米亚推出了可以更换镜头的66和67旁轴,BRONICA则推出了645,而在这之前,在120旁轴上已经很久没有出过可以换镜头的旁轴机器了。

日本机器主要以电子机为主,但是真正全自动的机器只有CONTAX G2,徕卡一直到数码时代都没有把M口自动对焦化。

但是日本的这些新旁轴,从135到120都用了封闭式的系统,镜头数量不多,厂家引导用户尽量买齐所有镜头,一般推出镜头就在4,5枚左右,没有光圈搭配。

不同厂家使用了不同的思路去做这些旁轴相机,CONTAX G系列机身非常先进,但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笨拙,镜头是蔡司设计的,整体并不复杂,没有非球面镜头。KONICA的镜头设计思路就新很多,更少的贴合来完成更好的数字,KM的几枚镜头表现都不错。富士的TX则是另辟蹊径,它并不能简单和其他135相机比较。

遗憾的是,这3个系统都只是昙花一现。但更有趣的地方在于,他们实际上都不与当时的徕卡M6形成很直接的竞争,因为徕卡M6依然是机械机,而这些机身在自动化性能上又领先M6和后来的M7。

突入新时代后,旁轴领域突然兴起了COSINA这股势力,COSINA几乎把过去经典的卡口给撸了个遍,推出了L39相机,M口相机,S口旁轴,CONTAX口旁轴,他们还推出了一台M42的单反。

COSINA的相机制造时间也不长,前后10年不到就在数码大潮冲击下停止整机生产,专注镜头加工。如今过去不值钱,千把块一台的BESSA系列相机都已经很贵了,我2014年入手一台BESSA R2A只要2500,几乎全新成色,现在至少翻了一倍。

玩单反其实并不太讲究镜头,在80年代尼康,宾得,美能达,佳能等等镜头大厂主要镜头的性能都差不多,反正差别不会大到你能看出来。另一方面,单反一般就是一家一头,除非玩M42。

比起单反,旁轴可以选择的镜头就多一些,L39和M口都变成了开放卡口,除了原厂之外有非常多其他厂家的镜头。L39时代,光学技术还不发达,许多徕卡的模仿者只能勉强制造50/2.8或者是3.5的标头,但纵观L39整体,有德头,日头,新日头三大体系,种类繁多,几乎都可以交叉使用,从目前来看,新日头素质最好,老德头垂垂老矣。

M口就更复杂一些,现在大概分为徕卡原厂,COSINA系(蔡司ZM和福伦达),90年代日本杂系(比如柯尼卡镜头,美能达镜头),新世代国产镜头这四大系列,风格各不相同,其中徕卡原厂价格最贵,声望最高,价格也最贵。

旁轴头是老头玩味,新头玩素质,但比起单反镜头,旁轴头被神话,被吹捧的现象比较多,这是大家需要分辨的。这种吹捧有些是说不清的玄学,还有很多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比起单反相机,旁轴有其优势,但更多是劣势。其中的一些劣势对我们没太大影响,比如旁轴不方便用长焦镜头,但我们实际摄影中很少用到135mm以上的焦距。到了200mm以上其实镜头就是个望远镜了,你没事拍照要望远镜干嘛?其实你去看胶卷迷,胶卷迷玩单反,最多的就是50mm镜头。

比较大的劣势是在对焦上,旁轴只能依靠中心点对焦,如果对焦主体不在这个位置,在对焦和取景过程里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此外,因为旁轴是中心对焦会引导拍摄者更多用中心来构图影响了摄影者的拍摄习惯和思路。而单反是看到什么对什么,只要盯着要对的对象就行了,就是比较吃眼神。

除了对焦外,一般高级旁轴相机的使用和手动单反没太大区别,都是动光圈快门,按快门过片,都差不多。

此外,比较大的镜头会产生遮挡,为了减少遮挡,很多公司的遮光罩还要做成缺个角的样子。一般大镜头会遮挡掉一个角,会影响对于画面的判断,固定镜头旁轴没有这个问题,反而是高级旁轴才有。

总体来看,高级旁轴有其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在镜头,现在我们很多朋友玩旁轴舍本逐末,要机身不重视镜头,这肯定不行。徕卡原厂头虽然贵,但一般一枚35mm/2,一枚50mm/2基本能满足需求,加起来也就2万块,广角买ZM就行了。旁轴也有其劣势,整体动作速度比单反要慢,而且基本没有高自动相机,而胶卷单反是有后期高自动相机的,拍摄非常方便,事实上我在推特上盯了一大帮日本,美国的摄影师,他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尼康F6,F100和佳能EOS-1胶卷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