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注册地及总部设在深圳的央地合作采购平台中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在北京揭牌并启用,首批由央企、深圳国企和大型民企发起的采购项目上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等参加揭牌仪式并致辞。

据悉,中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将以混合所有制模式高标准建设央地合作采购平台,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互联网采购平台。未来通过直接上平台采购或系统互联互通方式,央企采购将全部接入该平台。

为什么选择深圳? 深圳已建成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探索了成功经验

建设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是国资委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国资委决定从尚未建立电子化商务平台的中央企业入手,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层面的集中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

而之所以最后这个重任给到了深圳,则是考虑到深圳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实践,要素交易市场化改革力度全国领先,已建设运营的深圳市属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实现全链条、智慧化监管并取得可喜成效,为组建阳光采购交易平台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悉,深圳阳光采购平台已于2018年正式上线运行,可以说是即将成立的央地合作采购交易平台的雏形,实现了全链条、智慧化的采购监管和服务。成立两年来累计交易金额1900亿元,资金节约率约14.7%,资源性资产租赁平台通过进场公开招租竞价交易,实现国资增值17.2亿元,有效监督、有效益的监督成为深圳国资鲜明特色。

这次国务院国资委设立中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选择了深圳,既是国务院国资委谋划推进新时期国资事业的长远之策,也是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慷慨之举,更是对深圳国资国企多年改革和创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

央地合作采购交易平台将发挥大作用!

助力央企提质增效解决央企采购交易痛点难点

采购管理是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与企业经营效益密切相关。2018年央企采购总金额达12.1万亿元,约占央企年营业成本总额的50%左右。据测算,采购成本每降低1%,利润总额可相应提高7.2%左右。

组建央地合作采购平台,有利于整合共享各类采购资源,提升供应链配置的敏捷度,实现央企采购专业化、高效化、集约化,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助力央企全面对标降低采购成本。

助力国资智慧监管有效防范采购交易风险

国企采购是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强和规范国企采购监管一直是各级纪委监委、国资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中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组建央地合作采购平台,推动央企采购进入统一平台、按照统一规则进行交易,通过信息互联互通,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可视化技术,建立采购全过程闭环监督体系,实现智慧监督全覆盖,对于进一步夯实筑牢央企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堤坝,促进央企采购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打造“阳光央企”和“法治央企”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全覆盖的标准编码体系和海量供应商

中资阳光采购交易平台可充分发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市场推广、流量资源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市场经验等优势,快速导入现有互联网采购交易编码体系,并整合分散在不同央企的采购编码,形成覆盖全品类的统一编码体系。同时可以带来海量的覆盖全要素交易市场的国际国内供应商,提供强大的服务能力。

通过基础和增值服务提升央企采购交易体验

通过平台系统的大数据统计,对各采购主体的采购行为进行分析检测,按照需求为各采购主体及监管方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定向服务。平台提供种类丰富、覆盖采购业务全链条的金融产品,包括订单融资、供应链金融、交易结算、履约担保、融资租赁和交易咨询等。建立交易主体信用评价机制,为风控模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对履约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记者 / 李璨

编辑/ 李雄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