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這是位於河北省中部的一座縣城。古語有云,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抗戰時期,這裏曾經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的軍事腹地,曾經有上萬易縣兒女先後參加了八路軍。

抗日的易縣

建國以後,這個縣出了許多開國功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白志文、宋學飛、趙文隆、趙鵬飛、解峯、王憲、高糧、姚雪森、冷楚……至於本文,我要介紹的則是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參謀長宋學飛。他是開國大校,後來晉升爲少將軍銜。

宋學飛,河北易縣人,他出生於1904年。根據一些當地人的回憶,宋家非常有錢,所以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時代,血氣方剛的他曾經就讀於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以後,他因爲作戰勇敢,所以很快升任爲東北軍的一個營長。但是他個性耿直,又不滿於張學良放棄東北的這一舉動,所以很快辭職,並且回到了老家閒居。

宋學飛

在易縣,他有錢有勢還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當地的軍人、官員、富商、土匪……都想和他結交。尤其是屠夫出身的趙玉昆,他也是易縣人,後來當了土匪,他特別佩服宋學飛。抗戰全面爆發以後,日軍很快佔領了易縣縣城。趙玉昆迅速拉起了一支抗日隊伍,是爲著名的七路軍。後來,這支隊伍被改編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

當時,趙玉昆的隊伍急缺軍事人才。所以,他多次登門,並且屢次邀請宋學飛加入這支隊伍,頗有三顧茅廬的意味。起初,宋學飛根本看不上趙玉昆還有他的隊伍。但是,他最終還是被趙玉昆的耐心和誠意感動了。隨後,他正式成爲了這支隊伍的參謀長。在他的努力下,這支隊伍無論是其軍紀還是訓練水平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楊成武

在易縣和附近的滿城地區,同時活躍着另外一支抗日武裝。這支隊伍以孟閣臣爲代表,他曾經是東北軍的一個連長。他和趙玉昆互相看不慣對方,而且爲了爭奪地盤和兵源屢次大打出手。雙方互有勝負,不過孟閣臣的軍事指揮能力更勝一籌。後來,他設計擊敗了七路軍,並且俘虜了趙玉昆。趙玉昆無奈認輸,而且被迫同意解散隊伍。

在這個時候,宋學飛心急如焚。爲了救出趙玉昆,他竟然選擇了向易縣駐軍求救。他先是派人來到易縣縣城,謊稱親近當地駐軍的趙司令受到了一支隊伍的襲擊,而這支隊伍一向仇視當地駐軍。很快,當地駐軍出動了上千人,打敗了以孟閣臣爲首的十路軍,最終救出了趙玉昆。這件事情,也從此成爲了宋學飛和趙玉昆的一個污點。

王道邦

20世紀30年代後期,八路軍楊成武部來到了易縣。在一些黨員的影響下,趙玉昆很快率部加入了以楊成武爲首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不久,這支隊伍被改編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五支隊。趙玉昆任支隊司令員,老紅軍王道邦任政委,宋學飛任支隊參謀長兼第25團團長。全軍下轄兩個團和一個便衣大隊,共有不下4000人。

根據楊成武的回憶,宋學飛在第五支隊建軍以前就特別看好我軍,並且申請來到一分區的其他部隊工作,哪怕是一個初級指揮員也行。但是,此時的楊成武並不怎麼信任他,而且出於一些顧慮,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至於宋學飛,他並未因此氣餒,而是繼續努力練兵、學習、作戰……可以說,他是晉察冀一分區第五支隊的頭號戰將。

蕭應棠

自從第五支隊建軍以後,趙玉昆和宋學飛逐漸產生了一些隔閡。宋學飛一向親近八路軍,而且嚴於律己,一直嚴厲整肅軍紀。趙玉昆生活奢靡,桀驁不馴,一直擔心所部被八路軍徹底同化掉。所以,兩人最終徹底決裂了。趙玉昆突然率領數百人出走,並且還當了漢奸。宋學飛則拒絕追隨他,而且還救出了被他裹挾的支隊政委王道邦。

事後,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對第五支隊進行了整改。第五支隊政委王道邦因爲監察不力,他先是被撤職,接着被閒置了近兩年時間。支隊參謀長兼第25團團長宋學飛也受到了衆人的質疑,不過王道邦一直在力保他,一是認可他的能力和人品,二是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在王道邦等人的解釋下,楊成武也很快認可了宋學飛的人品和操守。

龍道權

此後,宋學飛長期擔任一分區第25團團長。在第1團被調離一分區以後,以邱蔚、蕭應棠、王建中爲代表的第3團和以宋學飛爲代表的第25團,則成爲了一分區的兩個核心主力團。抗戰後期,楊成武離開了一分區,改任爲冀中軍區司令員。蕭應棠成爲了一分區新任司令員,龍道權擔任過副政委,馬輝和宋學飛則相繼擔任過參謀長。

宋學飛在抗戰期間的主要表現有:1939年,在大龍華戰鬥中,他率部打援。不過,該部經驗不足,過早暴露了我軍的伏擊陣地和作戰目的,所以收穫甚微;在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戰鬥中,他奉命率領第25團團部和一個營繼續打援;40年代,趙玉昆突然叛逃,是他救出了老紅軍王道邦和一些指戰員……不過,此後他並無比較突出的表現。

八路軍

抗戰結束後,一分區的幾個主力團被編入了以郭天民爲首的八路軍冀察軍區,宋學飛改任爲冀察軍區參謀處長兼宣化衛戍司令。不久,在楊成武的邀請下,他來到了華北軍區第3縱隊任副旅長兼參謀長。1947年,我軍以冀中的一些部隊爲基礎,組建了華北軍區第6縱隊。文年生任司令員,蕭新槐任副司令兼參謀長,宋學飛任副參謀長。

建軍後不久,第6縱隊參加了察南綏東戰役。這一戰,我軍迅速攻克了兩座縣城,並且殲敵近5000人。接着,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平津戰役。這一戰,我軍一共殲敵近萬人。1949年,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太原戰役。此時,該部已經被改編爲華北軍區第68軍,軍長是徐德操,政委是漆遠渥,參謀長是宋學飛,政治部主任是張遜之。

一分區

1951年6月,第68軍奉命入朝作戰。據統計,這個軍在朝鮮一共待了近4年時間,先後作戰上千次,一共殲敵7萬多人。著名的奇襲白虎團,就是這個軍的得意之作。宋學飛因爲表現突出,很快升任爲志願軍西海岸指揮部副參謀長。回國以後,他改任爲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任參謀長。1952年幹部定級,他被評爲一名準軍級幹部。

1955年,他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個人以爲,這個軍銜略低,不過倒也非常適合他。他缺乏紅軍時期的經歷,而且其綜合表現並不出類拔萃。另外,他曾經請求易縣駐軍去救援趙玉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污點。至於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的一些指揮員,司令員蕭應棠和副司令員馬輝、副政委龍道權等人,他們也不過是開國少將。

1961年,宋學飛晉升爲少將軍銜。同時,在副總參謀長楊成武的推薦下,他已經升任爲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1970年,他不幸病逝於北京,年僅66歲。80年代後期,河北省軍區在易縣召開了紀念狼牙山抗日根據地創建五十週年的大會。來自易縣的一些老八路,包括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此時他們都特別懷念宋學飛。

插個題外話:抗戰時期,趙玉昆突然叛逃,宋學飛也受到了牽連。在老紅軍王道邦的力保下,楊成武終於相信了宋學飛。在楊成武的保護下,宋學飛很快走出了一分區鋤奸科。從此,他極其敬佩和愛戴楊成武。抗戰後期,日僞軍瘋狂圍剿一分區,楊成武卻突然病倒。宋學飛心急如焚,他率領一個團拼死作戰,最終掩護楊成武安全突圍。

1949年前後,趙玉昆終於被捕於北平。隨後,他供認了自己的許多罪行,同時也揭發了一些指戰員的黑歷史。此時,有人再次建議抓捕宋學飛,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因此徵求過楊成武的意見。在這個時候,是楊成武再次力保了宋學飛。最終,在楊成武的保護下,宋學飛再次逃過了一劫。從此以後,他更加擁護和愛戴老首長楊成武。

宋學飛的書法

主要由易縣子弟組成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25團,一直是一分區的四個主力團之一,後來又成爲了一分區的兩大主力團之一。抗戰時期,這個團的團長一直是宋學飛。他愛兵如子,所以這個團的傷亡比率一直都比較低。再後來,這個團被改編爲華北軍區第65軍第193師的一個主力團。這個團,也就是著名的第65軍第578團。

宋學飛夫婦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如有紕漏,歡迎指正:第65軍軍史、第68軍軍史、解放戰爭、征程四部曲之狼牙山/易水河、楊成武回憶錄、高糧回憶錄、易縣縣誌、馬輝回憶錄、無悔人生—龍道權回憶錄、在鬥爭中成長—張如三回憶錄、八路軍戰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