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中旬,韩国首尔《HANKYOREH21》报社多日连续刊载一篇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是韩国军队在越南战争期间,作为美国仆从国参战,在当地犯下屠杀上万平民、强奸民女等罪行,随后数千老兵走上街头,抗议这种污蔑他们战争功绩的行为,最终酿成了朝鲜战争以后,首尔最大规模的骚乱。

10年之后,63岁的越战老兵柳振成,接受了《BBC》的专访,讲述了自己部队当年在越南的暴行。他向媒体讲述了自己部队在数个村庄的屠杀行为,也将韩国引以为傲的王牌部队形象拉至谷底。

柳振成

朝鲜战争过后,历经战火淬炼的韩军确立了三大王牌,脱胎于日据时期首都警卫警察的“猛虎部队”首都师,师承美军陆战传统的“青龙部队”陆战2旅,以及白马山重创“万岁军”38军的“白马部队”第9步兵师,前两个王牌一个是根正苗红的悠久之师,一个是出身嫡系的特种部队,而第9师则是靠着几被覆没的战绩才获得的称号。

越战中的白马部队

1950年10月,南下的人民军主力在围堵中作困兽之斗,仁川登陆后的美军长驱直入,前锋部队24师兵锋直指与丹东一江之隔的平安北道重镇定州市,人民军被迫后撤,当地曾被朝鲜政府整治过的那些“出身不好”的青年,组建了游击队,在美军的支持下,开始搜捕打击未来得及撤退的朝鲜军人和官员,由于屠杀同胞得力,被授予了治安队的番号,归由韩国警察总部统一指挥。

但仅仅风光了一个月,2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渡江而来,打得联合国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经过两次战役,战线退至39度线,定州治安队失去了强力支持,只有到山里打游击,辗转到了平安北道西海岸,这里岛屿星罗棋布,治安队就在这里扎了根。但他们并不孤单,那些未来得及撤到南方的散兵游勇同样也躲藏在这里。

除了这些手里有枪的队伍,岛上还汇聚了不少流亡者,这些人曾帮助过美韩军队或在他们支持的政府中任职,害怕人民军报复,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海上。正是由于有这么多股力量,西海岸汇聚的游击队达20多支,但最强大的还要数定州治安队,有2600多人,韩军上尉金恩秀成为这支部队的负责人。

金恩秀

此时的志愿军正在与美韩军队在38线附近拉锯,无暇顾及这些流落岛上的残兵败将,在此期间金恩秀整编部队、构筑工事、训练战备,起初整个队伍只有100多支步枪和3挺机枪,所以长矛大刀成为了重要的训练科目,直到人民军发现了他们,但进攻的人民军不但数次强行登陆不成,反倒被缴获了数百支步枪和机枪,甚至还被治安队抢去了迫击炮,一时间定州治安队的名号叫响,声势大壮。

在敌人后方有如此一支骁勇之师,引起了美军远东司令部的注意,1951年2月,美军特派员来到了西海岸,在这里成立特种作战司令部,授予定州治安队22营的正式番号,虽然授予营级编号,但部队规模却有近2000人,靠着海上通道,向22营输送物资和特战人才,美军甚至在岛上建立了特战学校,专职培养敌后作战,整个平安北道的沿海地区,都成了22营的游击区,他们偷袭厂矿、滋扰驻军、破坏运输,在朝鲜北部地区干起了“梁山好汉”的勾当。

由于志愿军和人民军都没有有效的登岛装备,22营反倒愈战愈强,既有突击运输船,抢夺了百万斤粮食的战绩,还有袭击劳改营,劫走上千韩军俘虏的战斗,22营成为志愿军后方一颗不得不拔的毒瘤。

1951年10月13日,志愿军出动20余架战机对22营所在岛屿进行轰炸,猝不及防的韩军士兵被炸死数百人。20天后,志愿军148师组建的攻岛部队开始逐个扫荡韩军盘踞岛屿,22营紧急向美军求援,于是曾经骁勇善战、在我军背后四处开花的这股游击队分批次乘美军舰撤往南方。

经过近半个月的战斗,148师全歼未来得及撤走的22营数百人,但被撤走的部分人员很快就在美军的支持之下,以骨干力量为班底,扩充兵员至一个师,重新授予军旗,番号大韩民国陆军第九师,编入南方军作战。

1952年秋,经过四次战役,南北两方军队在朝鲜半岛中部进入拉锯战,志愿军王牌“万岁军”38军经过回国重整后返回朝鲜战场,集结兵力准备攻击中部重镇铁原市,市区西北部394高地成为了横亘在38军与铁原中间的一道屏障,全军上下秘密进入阵地,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10月3日攻击前夕,38军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临阵投敌,将攻击计划向韩军纳了“投名状”,此时防守394高地的正是一年前在平安北道海岸翻江搅海的22营,现在的第九师。此时的第九师装备了全美式装备,兵员扩充至四个团,战力今非昔比。但在战前对志愿军的攻击全然不觉,要不是谷中蛟的“提醒”,第九师肯定会在突袭中被击溃。

志愿军战前动员

得到情报后的第九师马上根据谷中蛟提供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调兵遣将,并争取美军支援。虽然前敌攻击指挥部获悉了谷中蛟的叛变情况,但此时已来不及调整部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月6日夜色刚刚降临,38师集中10个连的兵力,在火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发起第一波攻击。位于高地后方的美军炮兵阵地不断开火,压制我方炮袭的同时大量杀伤攻击部队。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虽然志愿军攻击部队部分连队已经伤亡过半,但还是占领了主峰附近的辅助阵地。

整个7日白天,美军加紧了对丢失阵地和志愿军输送给养交通线的轰炸,攻上阵地的志愿军在孤立无援当中坚守。7日夜,在黑暗的掩护下38军支援部队冲上山头,对394高峰主阵地发起强攻,第九师40团被志愿军全歼。

在随后的8天当中,中韩两军来回拉锯,38军在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用上了全部兵力,美军航空队出动近千架次飞机对志愿军阵地倾泻炸弹,后方重炮队向38师发射了近20万枚炮弹,韩第九师不断补充兵员投入战斗。

10月15日凌晨,38军指挥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此役志愿军伤亡5000余人,韩第九师损失将近9000人。由于38军名声在外,战无不胜,虽第九师代价惨重,但凭借阻击38军的关键一战,使其跃升为韩军王牌,由于394高地又名白马山,所以第九师获得了“白马部队”的绰号。

白马山战斗遗址挖出的志愿军遗骨

被完全打残的第九师在之后没有参加任何大规模会战,直到1954年,原部队大部将士解甲归田,之后韩军重新整编,建立了全新的“白马部队”。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平安北道逃南的原第九师骨干力量,在退伍之后只能从事捕鱼业和小商小贩,生活过得十分清苦,韩国政府对这些人不闻不问,甚至不愿承认他们的军人身份。究其根源,在于这些老兵是所谓的“脱北者”,在南方无亲无故且没有入伍记录,只能算作难民,因而连退休金都没有拿到。

直到2010年,韩国相关机构才披露调查记录,证明了这些曾经的游击队员的“英雄”身份,人们才知晓了这支功勋部队的过往与故人的悲歌,而此时距离那场战争已过去了近60年。

韩国chao'zhan'lao'b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