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祸福皆有因果,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自作自受,吉凶福祸,都是自己感召来的。而且当福气降临,生活中自有祥兆出现。灾祸来临前,也都会有警示。

福是自己修的,祸也是自找的。佛教讲,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人从出生时,这辈子的福报就定好了,一味地贪图享乐,就是在不停的透支福报,当福报享尽,后果可想而知,灾祸就会降临,甚至会落得禄尽人亡的果报。老人常讲:享尽福报,灾祸报到。

福报有定数,但是自己可以通过行善积德增加福报,正如《易经》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中也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些讲的都是关于修福的问题,在佛教中主要讲因果报应,其实都是同样的意思。

细心观察可知,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场因果,你做了些什么,自然规律就会回馈给你什么。人生所面临的祸福,皆有其对应的因果。人若懂得惜福培福,才能留住福报,并能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福报。比起财富而言,我们最应该储藏的应该是福报。

在《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多年来没有孩子,于是到处求神问卜、烧香拜佛,反正就是心有所求乱投医,各种民间的方法都用尽了,后来夫妻二人偶遇一位会看相的妇人,这位妇人也是位修道者,很有修行功夫,她看出这对夫妻命中注定无子,而且晚年凄苦,这就是他们夫妻的命运。

夫妻听了这位妇人所说的话,万念俱灰,心灰意冷。两人就回到了乡下,靠种地维持晚年生活。后来在一年的冬天,夜里下着大雪,突然一对父子敲响了这对夫妻家的大门。丈夫开门后问其原因,原来,父子二人已经身无分文,而且父亲又病重,只好求助。丈夫就决定让这对父子先住自己家中,又冒着寒冷的大雪请来了大夫。

可惜是,这位父亲病重的利害,花了这对夫妻家的很多银两,还是没能挽回一命。不过夫妻二人并没有袖手旁观,又出钱料理后事。少年要赶路,这对夫妻还给了他盘缠。少年感恩的痛哭流涕,跪拜致谢,辞别后少年发下愿心,一定要孝养这两位恩人。后来到了晚年,老两口果真得到了少年的照顾,而且把他们接到了城里,善终后也常被祭奠。

这对夫妻,原本命中无子,晚景凄凉,只因一件善举,就改变晚年的命运,这难道不是善有善报吗?倘若夫妻二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积德行善,那他们也肯定会改变命运,扭转乾坤,有自己的儿女。

一念善心起,万般福报来,如果感觉自己没有厚福,那就从现在开始,广结善缘,济人之急,修福积德,当善因越积越厚,福报也就现前了。人活一世,就活一颗心。心有多顺,命运就有多顺。愿你起心动念间,都是善念;行走坐卧下,都能惜福,如此一来必能趋吉避凶,福报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