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作爲以AI語音起家的公司,有幸在AI投資狂潮中,被資本市場追捧。高估值的背後,也陷入了“估值越高,越難用收入證明自我價值”的怪圈。即使在市場激烈競爭下,不斷轉換方向,但面對人工智能行業的不確定性,持續虧損之下,仍在面臨巨大考驗。

撰文 |力琴

11月3日,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知聲”)向科創板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擬科創板上市。

雲知聲最早成立於2012年,創辦至今已完成8輪融資,估值12億美元,提早戴上獨角獸光環。以語音技術起家的雲知聲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智能技術供應商,而是綜合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拓展通用AI芯片、雲邊端大市場。

2019年,據中國恒大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獨角獸報告2019》顯示,雲知聲的估值爲12億美元,位居獨角獸行列。

在雲知聲最近披露的招股書當中,讓這家估值高達12億美元的獨角獸首次展示了它的真實面貌。

從報表數據來看,雲知聲在過去三年半里累計虧損高達7.9億元。招股書的風險提示部分提到,“公司於報告期內大幅虧損且預計短期內仍無法實現盈利,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若未盈利狀態持續存在,可能導致觸發退市條件。”

目前,雲知聲的商業化之路還未完全走通。持續虧損擴大與其高估值和獨角獸光環形成反差。

三年半虧損7.9億元背後的隱憂

雲知聲最早成立於2012年,用了八年時間成爲語音領域的AI獨角獸。但在成爲獨角獸的歷程裏暗藏隱憂。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雲知聲營收分別爲6114.07萬元、1.97億元及2.19億元,其對應的淨虧損分別爲1.73億元、2.13億元及2.79億元。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468.93萬元,淨虧損1.06億元。

在三年半時間內,累積虧損金額就高達7.9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雲知聲未分配利潤爲-4.63億元。“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公司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無法進行現金分工,對股東的投資收益將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招股書中稱。

麻煩的是,疫情還拉慢了雲知聲的業務發展速度,還嚴重影響了其財務表現。

據招股書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雲知聲實現2345.85萬主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46.44%。

最爲直接影響的是,雲知聲面向醫院、家電、商業地產類客戶的業務,包括雲知聲面向醫院的語音病歷系統、病歷質控系統等產品銷售遲滯;家電類客戶對智能語音配件的需求下降;以及酒店智能化升級需求的延後等。

比持續性虧損更爲嚴重的數據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表現。

據招股書顯示,雲知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一直爲負,且從2017年-2019年所流出的現金流量淨額一直在增加,在2019年達到了3.4億元,說明存在較多的應收賬款過高或存貨水平過高的風險。

從存貨金額來看,僅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的存貨金額相比去年增加了926萬。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包括生產物聯網語音交互產品所使用的芯片、PCBA板麥克風等硬件部分的零部件、尚未售出的語音交互成品等。

雲知聲並未在招股書中具體解釋2020年上半年的存貨情況。不過招股書中稱,2019年整體解決方案中的硬件較多,年末未完成驗收,導致未發出商品金額增長較快。

在尚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上市之前,雲知聲運營業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外部融資。自創辦至今,已完成8輪融資,曾創下語音技術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最高獲得D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可供週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2.05億元,資產負債率爲9.16%,僅適合短期及日常非付息債務。

長期持續虧損、應收帳款過高几乎成爲AI公司的痛點。鑑於行業存在技術壁壘高、研發週期長及投入達的特點,倘若雲知聲投入研發的方向、產品定位不符合市場預期,很可能會造成巨大風險。

研發投入與營收打平

在持續虧損的態勢之下,雲知聲的研發投入成本相當高。研發投入高在AI行業不足爲奇,但是雲知聲的研發費用投入幾乎可以跟營收打平。

招股書顯示,雲知聲累計研發投入佔累積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07.4%,研發費用投入佔比高於同行業水平,研發費用規模增長較快。

2017年,雲知聲投入的研發費用近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63.55%。2019年,研發費用投入依舊居高不下,研發投入達2.5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117.78%。研發費用主要包括薪酬及勞務報酬費、技術服務費。

在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的平均研發人員數量有325人,平攤到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有17.43萬元。研發人員佔比達68%。

不過,大額研發費用投入究竟投向了哪些地方呢?

在招股書當中,雲知聲列舉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正在研發項目的情況,機器之心僅篩選了幾項投入金額較多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雲邊端”。

AIOS服務開放平臺,主要應用在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能家居領域,已投入5177.51萬元,投入人數79人。物聯網人工智能加速器及芯片研發,主要應用在智能家居等交互場景和產品方向,已經投入6276.4萬元,投入人數96人。·車規級語言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面向車載前裝市場,設計並開發車規級語音AI芯片,並將該芯片與雲知聲的人工智能軟件引擎和車規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進行垂直整合,形成完整的雲端芯一體化解決方案。主要應用在智慧出行領域,已投入3300.21萬元,投入人數112人,經費預算有5500萬元。除了解決方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雲知聲還在人工智能專用芯片上面進行了大額投入。

早在2018年,雲知聲IoT事業部副總裁李霄寒就對媒體表示,要不計成本,投入芯片研發。目前面向IoT場景的AI芯片“雨燕”和“蜂鳥”系列已經開始量產和規模銷售,“雪豹”車規級芯片仍在進行穩定性測試。

在雲知聲所瞄準的面向IoT場景的AI芯片和車規級芯片市場,競爭者也在不斷潛入,效用如何還需檢驗。

在上市受理獲批的同時,雲知聲擬募集資金約9.12億元,當中計劃投入3.17億元用於“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的建設,建設週期爲三年,建設戰線較長。

當前,在雲知聲目前所聚焦的三大業務中,包括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智慧物聯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提供跨硬件平臺、跨應用場景、雲端芯一體的物聯網語音交互產品和麪向行業級客戶。

在智慧物聯解決方案領域,主要面向酒店、社區、住宅、醫院等特定場景提供智慧物聯綜合解決方案。這部分業務已經成爲收入主流。

在涉及到智能語音交互產品,主要是以軟硬件一體形式進行交付,雲知聲自身不從事硬件生產,而是通過委託OEM、ODM供應商的方式代工生產。

雲知聲在風險提示中提到,涉及硬件生產環節委託代工廠生產環節,存在一定產品質量控制不當風險。

模糊不定的客戶

在雲知聲官網“合作伙伴”一欄,諸如中國電信、英特爾、聯想、高通等知名互聯網和服務器廠商赫然在列。官網顯示,雲知聲目前的合作伙伴已經超過2萬家,覆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家電、車載系統、在線教育、智能客服、智能芯片等領域。

但在招股書披露的前五大客戶中,並未包含官網所顯示的合作伙伴。雲知聲在招股書中表示,在由智能單品供應商向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變化的過程中,每年的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存在一定的變化。

在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的前五大客戶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開發、醫療領域。

2019年,雲知聲有5.49%的營收來自天津津南新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直到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貢獻的營收就增加到近三成,爲第一大客戶。地產大鱷世茂集團在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一直位列前五大客戶之中,貢獻營收接近2000萬。

在跟世茂集團的合作中,雲知聲主要提供的是AI方面的能力,整合雲知聲的語音交互能力與智能家居方案。在2019年,雲知聲還與世茂集團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以幫助房地產實現智慧化轉型。

房地產與AI公司的合作,後續實現的解決方案能不能真正用起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據機器之心瞭解,在房地產尋求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有房地產與AI算法、安防公司合作的案例,延伸到智慧社區、智慧家庭的場景裏,不乏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玩家,競爭激烈。

而云知聲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與房地產合作的商用化效果還需要檢驗,讓其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觀察雲知聲,作爲以AI語音起家的公司,有幸在AI投資狂潮中,被資本市場追捧。高估值背後,也陷入了“估值越高,越難用收入證明自我價值”的怪圈。即使在市場激烈競爭下,不斷轉換方向,但面對人工智能行業的不確定性,持續虧損之下,仍在面臨巨大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