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時19分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

搭載長征六號遙三運載火箭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震撼現場!“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本次發射的6G衛星命名爲“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爲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太赫茲通信具有頻譜資源豐富、傳輸速率高、易實現通信感知一體化等優勢,在地面和空間通信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是全球第六代移動通信(6G)的關鍵技術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着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射的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內航天與信息技術領域交叉、創新技術研究的重要力量,此次合作發射也是學校產學研用一體化、探索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實踐。

太赫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科研先行示範點負責人陳智教授談到,本次研發的太赫茲試驗衛星,在太赫茲頻段核心器件、太赫茲通信系統等方面完成了技術攻關,尤其是在空間載荷極其苛刻的約束條件下,解決了小型化、低功耗等技術難題。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

衛星研製試驗現場

衛星研發團隊討論現場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將應用於智慧城市建設、防災減災、國土規劃、環境保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監測,在太空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通信頭條爲你普及下,6G指的是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外語縮寫:6G。也是5G之後的延伸,理論下載速度可達每秒1TB,預計2020年開始研發,2030年正式投入商用。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一個概念性無線網絡移動通信技術,也被稱爲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絡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衛星系統、地球圖像衛星系統和6G地面網絡的聯動支持下,地空全覆蓋網絡還能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這就是6G未來。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絡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爲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這便是6G的意義。

6G的數據傳輸速率可能達到5G的50倍,時延縮短到5G的十分之一,在峯值速率、時延、流量密度、連接數密度、移動性、頻譜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遠優於5G。

在國內,在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着手研究6G。 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啓動會。會議宣佈成立了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國家6G技術研發總體專家組。 2019年11月20日,2019世界5G大會獲悉,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分別展開6G相關技術研究。2019年全球首份6G白皮書《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發佈。白皮書中指出,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到100倍。在6G時代,1秒下載10部同類型高清視頻成爲可能

在國外,2018年,芬蘭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2019年3月15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一致投票通過開放“ 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以期其有朝一日被用於6G服務[1] 。3月24日至26日,芬蘭拉普蘭舉行關於6G的的國際會議。歐盟、俄羅斯等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工作。三星電子公司和LG電子公司都在2019年設立6G研究中心,2020年7月14日三星電子發佈了《下一代超連接體驗》白皮書。2020年4月8日,日本總務省發佈了2025年在國內確立6G主要技術的戰略目標,希望在2030年實現6G實用化。 [5] 同年, 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技術,並研製出了用於開發俄羅斯第六代通信系統(6G)組件的設備。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設備爲開發6G系統組件開闢了新的前景,特別是太赫茲到光波段的信號轉換器。第六代領域的研究是在“國家技術倡議”無線通訊技術與物聯網能力中心活動框架內進行的。該院在研發過程中依靠的是先進的科學和實驗室設施以及與俄羅斯領先公司的生產聯繫。新設備可允許模擬波長爲1.5微米的光輻射,頻率爲10GHz的電信號。

通信頭條再爲你普及下,什麼是太赫茲頻段。6G將使用太赫茲(THz)頻段,且6G網絡的“緻密化”程度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屆時,我們的周圍將充滿小基站。太赫茲頻段是指100GHz-10THz,是一個頻率比5G高出許多的頻段。從通信1G(0.9GHz)到4G(1.8GHZ以上),我們使用的無線電磁波的頻率在不斷升高。因爲頻率越高,允許分配的帶寬範圍越大,單位時間內所能傳遞的數據量就越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網速變快了”。

不過,頻段向高處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低頻段的資源有限。就像一條公路,即便再寬闊,所容納車量也是有限的。當路不夠用時,車輛就會阻塞無法暢行,此時就需要考慮開發另一條路。頻譜資源也是如此,隨着用戶數和智能設備數量的增加,有限的頻譜帶寬就需要服務更多的終端,這會導致每個終端的服務質量嚴重下降。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的方法便是開發新的通信頻段,拓展通信帶寬。

我國三大運營商的4G主力頻段位於1.8GHz-2.7GHz之間的一部分頻段,而國際電信標準組織定義的5G的主流頻段是3GHz-6GHz,屬於毫米波頻段。到了6G,將邁入頻率更高的太赫茲頻段,這個時候也將進入亞毫米波的頻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告訴《互聯網週刊》說:“太赫茲在天文中被稱爲亞毫米,這類天文臺的站點一般很高而且很乾燥 ,比如南極,還有智利的acatama沙漠。”

那麼,爲什麼說到了6G時代網絡“緻密化”,我們的周圍會充滿小基站?這就涉及到了基站的覆蓋範圍問題,也就是基站信號的傳輸距離問題。一般而言,影響基站覆蓋範圍的因素比較多,比如信號的頻率、基站的發射功率、基站的高度、移動端的高度等。就信號的頻率而言,頻率越高則波長越短,所以信號的繞射能力(也稱衍射,在電磁波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這個障礙物的尺寸與電磁波的波長接近時,電磁波可以從該物體的邊緣繞射過去。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影區域的覆蓋)就越差,損耗也就越大。並且這種損耗會隨着傳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基站所能覆蓋到的範圍會隨之降低。

6G信號的頻率已經在太赫茲級別,而這個頻率已經接近分子轉動能級的光譜了,很容易被空氣中的被水分子吸收掉,所以在空間中傳播的距離不像5G信號那麼遠,因此6G需要更多的基站“接力”。5G使用的頻段要高於4G,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5G基站的覆蓋範圍自然要比4G的小。到了頻段更高的6G,基站的覆蓋範圍會更小。因此,5G的基站密度要比4G高很多,而在6G時代,基站密集度將無以復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