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學生時代給人的記憶,是青春和美好。

一張張試卷和笑臉,交織成了當時的燦爛時光,雖然那些時光值得珍藏和留住,也會數次夢迴。

可是卻發現,畢業之後的那羣人,很難再像當初一樣聚在一起。

每次同學聚會,見到的同學也越來越少。

不難想象,步入生活中我們,已經不再是學生時代的那羣人。

那時候的我們每天聽着上課,下課鈴,煩惱是自己的成績,擔心的是遲到,而現在,已經不同。

柴米油鹽醬醋茶,爲生計奔波,此時青春逐漸走遠,迎接我們的是新生和明天。

看着當初同窗的同學好友,從稚嫩的臉龐變的成熟穩重,生活的軌跡不同,有些話想要開口去講,卻又欲言又止。

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忙着各自的生活,在天南海北完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些好友遠隔千里,也難以相見。

所以,同學聚會去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02

生活軌跡漸行漸遠。

在電視劇《上海女子圖鑑》中,曾經有一個片段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大學的好友多年後同學聚會上,女主角還未到,大家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着女主角羅海燕。

有人說她嫁給了富豪,也有人說她遠去了香港,言語之中有着一絲鄙夷。

同時在場,還有羅海燕的初戀陳曉偉,也是她的同班同學。

聽到這些的陳曉偉覺得有些不自在,便找尋了一個理由說老婆孩子還在樓下等自己。

出了門下樓的時候,他遇到了和自己生活軌跡變得截然不同,已經和當初判若兩人的羅海燕。

畢業多年的時間裏,有些人選擇了安穩的生活,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心生活,溫暖且平淡;

也有人獨自打拼至今孤身一人。

當初懵懵懂懂拿着成績單看排名的那羣人;

現在有的關注的是財經金融,有的專注於家庭做起了全職太太。

想要開口和對方聊些什麼,可是坐在一起就有種恍如隔世的感受。

生活軌跡的變化,也在悄然間將人的距離越隔越遠,從而讓原本開心的聚會,變得有些令人感慨。

03

共同話題越來越少,隨之而來是攀比

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和一個人合不合拍,一起喫一頓飯就知道”。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場普通的聚會和喫飯;

可是餐間聊到的共同話題,纔是判斷這場聚會,能否令人感到舒適的關鍵因素。

同學聚會本身是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它的主調應該是輕鬆愉悅的。

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好像同學會成了一種“負擔”,令人有些不敢去了。

前段時間的一個節目裏,曾經就一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畢業後過的一班人,到底要不要去同學聚會”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廣泛討論。

其中一方辯友說:“過的不好感覺會被看不起,所以也不願意去與人比較”。

學生時代我們一起討論老師議論八卦,這是我們之間的共同話題。

可是如今的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過着自己的生活,不再是校園範圍內的那點事情了。

所以,同學聚會去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是:

本來一場單純的聚餐,卻變味成了一種彼此間的“比較”,令人倍感壓力。

他講的是創業奮鬥路漫漫,而另外一個人卻完全聽不進,這樣的感覺的確有些不太美好。

04

難以湊齊當初的那撥人

回想起當初,真正能夠稱得上好朋友的,也不過寥寥數個。

他們裝點了你的青春,那也在他們的學生時代存在着記憶。

那個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的人,班裏最文靜,又講不出名字的那一位,都是曾經坐在教室裏學習的人;

那時候大家一起爲了班級的競賽而動腦,爲運動會奮力爭取;

爲歌唱比賽取得好成績,緊緊的擰成了一股勁。

一個班級如同一個小家庭,而這些同學都是家人般的存在

老師在畢業的最後一天感嘆說:“別看現在教室裏坐的滿滿的,其實再想聚齊就難了”。

多年後,看着同學聚會上總有一些人缺席,只能通過他人來轉述近況的時候才明白,老師講的是真的。

所以,不完整的班級,在一些人的心中缺失了原本的魅力。

自己的好友也許也沒有到場,這樣的聚會也缺少了些應該有的感動和親密。

其實同學聚會應該是美好的,大家互相訴說着當年,又哭又笑,有疲憊也有輕鬆。

或許我們換一種心態,想着去和曾經“並肩作戰”過的同學們再見一面。

無論貧窮或富有,依舊保持初心,也許想要去同學聚會的人,也就不會越來越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