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3月,曾國荃率吉字營從安慶東下,正式揭開了進攻天京之序幕。而當時城中的天王洪秀全卻無將可用,天京雖然還有十餘萬兵馬,羣龍無首硬是無法打退湘軍進攻,隨着城外各要地接連失守,形勢萬分危急。

挺進中的清軍部隊(影視)

情急之下,洪秀全一日三道聖旨,他讓李秀成放棄東征上海迅速回援天京。同年9月14號,李秀成無奈之下集結兵力由蘇州出發,率軍回援天京。李秀成二十萬大軍到達天京城後,城內還有十多萬人,太平軍總兵力達三十萬之衆。

當時城外李秀成部全軍連營六十里,紮營數百座,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旗幟遮天蔽日,刀槍如林似海,與天京城內的太平軍遙相呼應,場面甚是浩大。而湘軍只有區區不到三萬人,而且當時江南地區爆發了瘟疫,湘軍中很多士兵都染上了病。

背水一戰的清軍(影視)

據分析這三萬湘軍中能作戰的人數要遠遠低於三萬,甚至才一半人還能打,也就是在一萬多人!這仗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湘軍根本沒法打!但激戰46天后,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太平軍雖然付出了極其慘重的傷亡代價,卻硬是沒能攻克這一小撮湘軍病旅的防線。

最後李秀成害怕自己的老家被抄,於是最後選擇率軍倉皇而逃,雨花臺血戰終以湘軍大勝而告終。中國歷史上這場“以少勝多”經典戰役,太平軍到底輸在哪?至今一直衆說紛壇,但總結分析之後認爲主要還是以下這三大敗因:

一:湘軍營壘戰術對頭,水師助攻得力!

城頭防守的太平軍(插畫)

太平軍和湘軍交戰一開始,就想憑藉強大的兵力優勢讓包圍圈內的曾國荃顧此失彼!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發動了第一次全面攻擊時,就專門打擊曾國荃的東西兩翼。而太平軍全面狂攻六天後,曾國荃的湘軍營壘竟絲毫未動,湘軍堅守曾國藩“結硬寨,打硬仗”的信條理念,在這次防守戰役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曾國荃還命令湘軍日夜開工,修築了十幾座營壘,與太平軍在洲上對峙,確保糧道通暢。雨花臺大戰湘軍和太平軍陸戰雖然是主戰場,但水面戰場卻是湘軍的優勢,當時湘軍已經利用水師優勢自三汊、上新河至雨花臺水陸聯營,佔據了地利。

戰壕中的清兵(影視)

曾國荃部與後方安慶大本營始終保持着暢通無阻的聯繫,湘軍防線雖然在兵力上佔絕對劣勢,但防線卻固若金湯。而且在雨花臺之戰中,湘軍水師可不僅僅是隻起到了保護糧道的作用。其實在太平軍攻打雨花臺的同時,也對金柱關發起了進攻,結果湘軍陸師倚水爲險,苦守苦戰,水師各船結陣炮火猛烈,最終擋住了太平軍攻勢。

二: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大

太平軍大炮(影視)

曾國藩很崇尚“結硬寨,打硬仗”的作戰理念,那麼湘軍就不能再全部使用古老的冷兵器了。因爲在湘軍和太平軍對戰初期,湘軍當時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以至於曾國藩幾次都想尋短見,不過好歹是被屬下給攔下來。後來他發現戰場上槍炮的威力後,曾國藩這纔對洋槍洋炮有了一點興趣。

雖然曾國藩一生都並不十分推崇全部使用火器,畢竟這老頭認爲槍械性能並不好(當時槍械製造水平參差不齊),還忒貴!但看當時的原始史料,尤其是往來的通信,就能發現,曾國藩給各營都有送洋槍的記載,雖然個人並不執迷於洋槍洋炮,但親信下屬的要求,還是儘量去滿足需求。

清軍權臣(插畫)

但曾國藩給的每批數量並不多,往往只有幾百支,這和後來李鴻章買洋槍時的“大手筆”不可同日而語。雨花臺大戰湘軍主將曾國荃是曾國藩親弟弟,他本人卻是一個火器迷,就經常催促自己的老哥多買洋槍,甚至直接跑去問李鴻章怎麼買到好的洋槍。當時曾國荃部湘軍裝備的洋槍雖然也不算多,卻都是制式好貨!

雨花臺大戰時太平軍雖然在江浙上海繳獲和購買了大量洋槍和部分炮火,但槍多炮少,且槍支型號龐雜,質量低劣參差太平軍的洋槍洋炮既有走私的,也有繳獲的,是地地道道的“萬國牌”。而且這些洋槍洋炮的質量並不好,還有使用的彈藥多爲土造,“有硝無磺”等問題。1860年訪問天京的英國吳士禮船長曾檢查過太平軍裝備的洋槍,認爲這些槍的性能很不穩定,甚至表示“給使用者製造的危險比給敵人的更大”。

太平軍使用的火槍

而反觀雨花臺大戰時湘軍的洋槍洋炮,數量雖少但因爲都是正規制式裝備,不僅質量好,而且洋炮數量充足且質量高,戰役白熱化時,湘軍又從水路給雨花臺前線補充了很多火炮和彈藥。因此,當時無論在是裝備制式化還是性能質量上,曾國荃的湘軍槍炮水準都要高出太平軍很多。

三:太平軍軍心不穩,戰力堪憂!

許多人認爲太平軍戰敗是缺少後勤補給所致,太平軍主力缺少糧食,沒有準備冬天衣物,彈盡糧絕之際只能撤兵。這自然是戰敗的原因之一,但三十萬大軍連續激戰長達44天,說明還不至於缺喫少穿!但最後仍搞不定孤軍深入的兩萬湘軍病旅,就算一人一根棍子也衝過去了!

太平軍衝鋒(插畫)

由此可見太平軍後期戰鬥力着實令人堪憂,主要還是因爲各王地盤意識濃厚,都只顧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除非是在自己地盤打,否則不會賣力。“天京事變”爆發,兩萬餘太平軍精銳居然不是死於外戰,而是死於內鬥。

到1857年5月時,石達開終於看不下去了,他憤怒率軍出走,帶走了數十萬精兵和一批勇猛戰將,狠狠挖了太平天國的根基。經此大變後,太平軍其實已經是元氣大傷,此後諸侯之間都接着玩平衡術,洪秀全更是讓他們相互制約,已經沒人可以統一指揮太平軍全軍部隊了。

太平軍絕對兵力優勢(影視)

而這樣的現象出現後是會傳染的,所以在太平軍士兵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降,更要命的是他們在打自己人時那是格外賣力。甚至在戰鬥中,很多的太平軍部隊不戰而降,其中很多更是臨陣倒戈,轉頭進攻自己的戰友,這樣一來太平軍自然陣腳大亂。

就這樣打着打着,清軍一方的數量反而佔據了上風,而當時的太平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爲很多官兵已經對太平天國高層已經失去信心。而反觀湘軍那邊,士兵個個猶如困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一個人想着逃跑。

太平軍屍橫遍野(影視)

李秀成曾用火藥炸塌過湘軍的營牆,然後用槍和箭掩護讓數萬太平軍士兵硬往營壘中衝。當時湘軍士兵個個以一當十,奮勇阻擋,太平軍衝了五六次,硬是沒能衝進去。就這樣此消彼長,李秀成空有兵力絕對優勢,卻只能悲嘆毫無獲勝一絲可能!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