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少帥”張學良的弟弟,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堅持抗日,新中國成立後成爲海軍的靈魂人物,他就是開國少將——張學思將軍。

張學思將軍1916出生於奉天(今瀋陽),“東北王”張作霖的第四子。“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由於張學良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日軍,不到4個月的時間東北被日軍佔領,一時間張學良成爲了千夫所指的罪人。當時15歲的張學思正在北平(今北京)匯文中學讀書,東北的淪陷讓大家對張學良憤恨不已,也讓其成爲大家唾罵的對象。而張學思因爲是張學良的弟弟的緣故,自然也成爲人們怨恨的對象。據記載,張學思在一次午睡時,他的同學竟用毛筆在其衣服上寫了“不抵抗將軍之弟”七個大字。當時的張學思感覺自己簡直無地自容,於是他穿着那件被寫了字的衣服來到了張學良的辦公處,不顧衛兵的阻攔跑到張學良辦公室大聲質問張學良:“爲什麼下令不抵抗?爲什麼要丟掉東三省?這究竟是爲什麼?”

面對弟弟的質疑,張學良安慰他,讓其坐下來慢慢說。張學思並沒有沒坐下,而是將寫有“不抵抗將軍之弟”的襯衣展現給其大哥看,看到這幾個字的張學良頓時感到了莫名的恥辱。他頓了頓對張學思說:“四弟,是大哥對不起你,讓你受到委屈了。”並向其保證:“四弟,請你相信我,我絕不是賣國之人。殺父之仇、失土之恨,我是絕對不能忘的!”

在北平求學期間,張學思接觸到了共產主義這讓其看到了救國的希望。1933年,張學思在好友王金竟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張學思受黨組織的派遣,與趙四小姐去奉化溪口探望被蔣介石囚禁的大哥張學良,這也是他們兄弟二人最後一次見面。剛來到關押張學良的“別墅”時,張學思與張學良兄弟二人根本沒有單獨見面的機會。就在張學思臨走的前一天,大哥張學良對四弟張學思說:“今天不能出去逛了,走,到書房看看畫報去。”因爲有監聽器,他們只能在紙上寫着,就是這一次他們兄弟二人有了唯一的一次無聲的“談話”。

離開後的張學思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張昉,之後從武漢輾轉來到革命根據地延安。在這裏,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還找到了他的終身伴侶——謝雪萍。1940年秋天,張學思和謝雪萍在寶塔山的窯洞裏舉行了婚禮。張學思的夫人謝雪萍在《從延安出發》一書中這樣寫道:“直到結婚了我才知道他是張作霖的兒子。人家都跟我說你知道他是誰嗎?我說我知道他是共產黨員就行了,別的不知道。張學思17歲就是共產黨員了,這是挺有意思的一個人。”結婚幾天後,他們夫妻二人雙雙奔赴到抗日戰場。

抗戰勝利後,張學思將軍先後任職於遼寧省主席、軍區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當時的張學思已經離家十幾年了,回到東北的張學思拒絕回大帥府居住,當問及原因時他表示,自己當時離家時就發誓再也不回,再加上現在任務多,還有就是家裏的人都不在,回去也沒有什麼意思。更重要的原因卻是:“東北是在人民手中光復的,大帥府的所有權應歸人民所有,我沒有資格再做它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張學思將軍受命到大連創建海軍學校並任校長,爲此,他先去了蘇聯參觀學習。1950年,大連海軍學校正式開學,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所正規高等學府。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1年3月,張學思被任命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這期間他曾部署指揮了對金門的炮擊和封鎖、參加國產潛艇的遠航訓練、遠赴西沙羣島作設防視察……張學思將軍爲人民海軍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周總理稱譽其爲“海軍的好參謀長”。

“文革”期間,張學思將軍遭到迫害,由於關押環境十分惡劣,導致其病情加重。1970年5月29日9時13分,張學思將軍因病去世,享年5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