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的事情搞定了,儘管中間鬧了很多幺蛾子,本着從此世界要不同的初心,趙匡胤沒有殺王全斌,但是也絕對不會再用他,這就是趙匡胤的決斷。

趙匡胤這個人多少還是有點婦人之仁的,這種說成優點就是出師有名,自從南唐丟了江淮地區全部龜縮在長江之南以後,按照柴榮的個性,早都飲馬長江滅了南唐了。

(01)奇葩王朝

無奈李煜表現得實在是太溫順太配合了,身爲大宋的附屬國,簡直做到了比親兒子還要孝順的地步,趙匡胤總舉的發兵南唐師出無名。

但是對於遠在嶺南的南漢政權,趙匡胤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哪怕是放着南唐先不滅,也一定要把這個妖孽給滅了。

嶺南地區在五代時期,還算是荒蠻地帶,甚至是到了宋代也都是不達到地區,當年蘇軾犯了事,還被流放到嶺南地區。

不過喫貨很快發現了這裏的好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這麼開心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應了此地的落後,除了喫的劇真的沒什麼說的。

南漢的面積大概是今天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

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公元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爲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爲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爲南海王。

這個王朝從建立之初就各種幺蛾子頻出,就拿他們的開國皇帝劉陟來說,我都實在不知道怎麼稱呼他纔好,這個人似乎對改名字上癮,917年在番禺稱帝后,改廣州爲興王府,國號大越。

次年十一月,劉陟改國號漢,史稱南漢,之後又改名劉巖,後又更名劉龔,終名又叫劉,別人做了皇帝是威風凜凜,自己的名字從此成爲最大的忌諱,沒人敢用,用過的一律給改過來,這位爺倒好,不停地給自己改名字,除了有特殊癖好之外,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如此頻繁的改名字。

這劉家還有個愛好,那就是喜歡兄弟相殘,李世民也殘殺兄弟,但起碼有個底線,像南漢這種把兄弟都殺光,殺到滿門抄斬的地步,實在是世所罕見。

兄弟相殘古來有之,但接下倆做的事情,是在是讓南漢這個政權,成爲中國歷史獨一份,劉鋹這個南漢的末代君主,做出了一個最匪夷所思的決定。

之前什麼荒淫無道,沉迷女色,哪怕你是沉迷什麼波斯女色,口味獨特,這些都不足以成爲最奇葩的皇帝,不管多麼奢華,多麼奢靡,中國的昏庸帝王,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比這些簡直就是永無止境的。

劉鋹最匪夷所思的是,把後宮擴大了,這裏的擴大指的不是他後宮人數多,論後宮的人數和花樣,東吳的孫浩那也是王者界別了,想超過他有點難度。

劉鋹不是單純的擴大後宮的女人,而是擴大了後宮的男人,不要誤會,這傢伙可不喜歡男人,他需要的是後宮裏的另一種男人,那就是太監。

這傢伙把朝中的大臣都變成了太監,而且規定只要是新做官的科舉秀才們,只有割一刀才能做官,原因嘛很簡單,正常人有父母有子女,當然就有私心。

做了太監之後,無兒無女,放棄了自己的家族義務,就只能全心全意地爲南漢朝廷服務了,這個小政權,還敢自稱漢,簡直玷污了漢這個字。

這樣的朝廷和官員,你都可想而知會做出怎樣的盤剝百姓魚肉鄉民的事情,趙匡胤面對這樣的朝廷,那絕不姑息和心軟,該出手時就出手。

(02)比竇娥還要冤

開寶三年,(公元970年),趙匡胤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率軍攻打南漢,這麼長時間了,潘美終於出場了,其實他早就該出場了,只不過前面的事情實在有點多,潘美的事蹟有比價特殊,所以就委屈了這個有故事的人現在纔出場。

按理說宋史卷帙浩繁,再加上宋朝人喜歡寫各類筆記,所有有關宋朝的史料非常多,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基本上不管這個人做了什麼事,善如佛或惡如魔,基本上都能找到類似的人和事,沒人擔得起特殊兩個字。

但潘美很特殊,應該這麼說,潘美也沒什麼特殊的,直到明朝一個不知名的人物寫了一本叫做楊家將的書,裏面歌頌了楊業和他兒子們,滿門忠烈赤膽忠心報國的故事。

你說你寫就寫吧,爲了戲劇張力衝突需要一個反派這個也能理解,但是你爲什麼偏偏要把這個反派人物寫成是潘美呢,小說裏寫成是潘仁美,或者是潘鳳,字仁美。

寫這本書的人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目的,你說他不瞭解宋史吧,寫楊家將的故事,基本故事還挺真,你說他了解宋史吧,又怎麼能把潘美說成是大奸大惡之人,動不動還有勾結遼國的戲碼。

你隨便找個無名小輩當個反派也行呀,但潘美可是宋朝第二名將呀,第一名將是曹彬,後來生了個孫女叫江疏影,嫁給了宋仁宗,成了大名鼎鼎的曹皇后。

如果單論戰功,潘美其實更勝一籌,但畢竟曹彬是公認的第一,這裏也就不多做討論了,可以簡單地理解爲,曹彬做主帥的功勞的,下面第一猛將是潘美,但潘美做主帥的戰功裏,是沒有曹彬的,孰優孰略自可判斷。

但無論怎麼說,潘美都是宋朝數一數二的大功臣,太祖太宗兩朝都無比信任的人,但無奈這本小說以及後來的所有演義裏,把潘美寫的實在是太壞了,這就曹成了一個巨大的認知扭曲,而且這種扭曲一直持續到現在。

早某些傳說裏,甚至會提到潘家和楊家世代爲仇,永不通婚,這完全都是從小說上看來的,不知道要假成什麼樣子。

潘美還是那個潘美,只是因爲一本書,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徹底變了,我要聲明這可不是什麼翻案文章,因爲潘美根本不用翻案,他在史學界根本根本沒有任何爭議,只不過是大衆受小說戲曲影響比較深而已。

說起來潘美真是比竇娥還冤,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03)報信兒是個技術活

宋朝很多人的起點都是高平之戰,哪一仗柴榮打出了最兇猛的姿態,趙匡胤越級指揮了張永德,從此平步青雲,但也是在這一戰潘美展露頭角。

具體做了什麼書上沒說,但事後潘美升職了,跟趙匡胤一樣,這一戰也讓柴榮記住了潘美這個人,但真正讓潘美走進趙匡胤視野的,是陳橋兵變之後的事情。

《大明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裏面開篇第一幕就是久旱不下雪,之後老天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司禮監小太監馮寶爲了坦途首功,私自越級向嘉靖皇帝報告了這個好消息。

在中國如果有什麼重大喜事的話,第一個把這事報告給主家的人,往往也能撈到許多好處,所以馮寶想表現一下自己,弄個“功勞”。

包括《儒林外史》范進中舉那一章裏,提前進來給范進家人報喜的人,也會覺得這是個光榮的事情,潘美也撈了一個這樣報信兒的活,他要報的是個天大的“喜訊”,按理說這是個天大的餡餅。

這個天大的消息就是陳橋兵變,因爲事出突然趙匡胤需要趕緊先派人入城,提前告知情況,趙匡胤派了兩個人去,一個是去自己家裏,這鐵定是天大的好事呀。

另一個人就是潘美,他也要去報告消息,不過他通知的對象,是後周的文武大臣,對象變了好消息也就變成了壞消息,面對後周的文武大臣,潘美的這個消息隨時都有可能讓他被人當場看似或者發生什麼別的意外。

但潘美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物,後周大臣和皇室們看到潘美之後,潘美用泰山壓頂的氣勢告訴他們,現在你們有新皇帝了,馬上就會進城,你們要做好準備。

因爲人物完成的出身,從此潘美成了趙匡胤的心腹大將,在不但猜忌和解除了慕容延釗石守信等人的軍事職務後,資歷淺薄的潘美看是逐步被趙匡胤重用,成爲宋朝的一顆新星。

宋朝剛成立不久,天下軍心不穩,趙匡胤需要安定天下軍心,爲了防止陝州主將袁彥造反,潘美被派去告知他現在天下皇帝換了,這個主帥以兇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歡殺人貪財著稱,這個任務同樣也是很兇險。

沒想到潘美一人一馬,隻身入城,沒想到真的把袁彥帶出了去開封見了趙匡胤,這事做得可算是到了太祖皇帝的心坎上。

國家剛立,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局面,不通過殺戮來解決問題,也是趙匡胤的立國之本,從此大小主要戰役都能看到潘美的身影。

這次滅南漢,趙匡胤讓潘美獨當一面全權負責,去滅了這個實在讓人所不齒的南漢劉鋹,儘管南漢地盤並不小,如果從軍事角度上講,這場仗打的並不輕鬆。

但潘美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趙匡胤並沒有給他多少兵馬,他帶的都是地方部隊,趙匡胤心底裏有個認定是,南方的事都好辦,北方纔是宋朝難啃的骨頭。

韶州是南漢的北面門戶,敵軍十餘萬人聚結在這裏,在潘美的猛烈攻擊下,斬殺敵軍數萬,從此南漢門戶大開,剩下的便只有長驅直入了。

前面說過從歷史記載來看,趙匡胤對於平定南漢,並沒有特別的擔心,他覺得憑潘美的實力,拿下南漢不是問題。

(04)歷史的重演

潘美拿下南漢的確是沒有問題,宋朝第二軍事強人的名頭可不是隨便封的,但是南漢很特殊,因爲他們是一羣變態,這個詞既可以作爲形容詞,也可以作爲事實上的陳述來用。

畢竟大臣們身上少個部件思維上難保不出現什麼奇怪的想法,戰爭儘管殘酷,南漢甚至還動用了大象兵,但在大勢面前都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改變不了什麼。

但你萬萬沒想到,劉鋹這個腦回路清奇的皇帝,居然認爲是自己的金銀財寶讓宋朝人有了覬覦之心,於是一把火燒光了所有的財富,等到潘美趕到廣州的時候,南漢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祚長達五十四年積累的所有財富,就這麼付之一炬了。

潘美真的是遇到變態了,王全斌腦子有問題,起碼平蜀給趙匡胤帶來了鉅額的財務,讓大宋國庫一下子充盈起來,同樣是立國長久的南漢,最後居然遇到這麼個敗家子。

潘美這回去可怎麼給趙匡胤交代呀,儘管知道趙匡胤不會殺他,因爲趙匡胤連劉鋹都沒有殺,而且這個人到了開封之後,還活的挺久,直到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纔去世,這個時候距離南漢亡國已經9年了,看來這沒皮沒臉的人活的就是比較長。

這個劉鋹就不再說他了,實在沒有說的必要,潘美這次獨立作爲主帥,就遇到這樣如此運氣不好的事情,但跟之後遇到的事情比起來,這個都不算什麼。

潘美滅南漢之後,成爲趙匡胤的股肱大將,從此躋身宋朝一流將軍行列,平定南唐更是居功至偉,但平定南唐的主帥是曹彬。

潘美更硬的戰是在北邊,他死後人生待遇的變化也發生在北邊,這種變化和一個叫做楊業的人有關係,此後的潘美屢次參與防禦北方契丹和攻打北漢的行動。

最終在太宗皇帝趙光義的親征下,宋朝歷經兩代皇帝的不懈努力,終於消滅了北漢,拿下了太原城,而潘美因爲作戰有功,從而成了大宋太原城的第一個守備將軍,成了宋朝北方的守護神,與楊業親密合作,守護着大宋。

但太宗皇帝畢竟走的是兄終弟及的路子,急於想證明自己,在實力和能力都不允許的情況下,發動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北伐行動,最後慘敗而歸,趙光義憑藉一個驢車逃了回來,差點把自己命丟了。

但楊業卻真的死了,都說他的死因是因爲潘美,這件事等說的楊業的時候,是非曲直在細聊,但可以明確說的是,楊業是被契丹人殺死的,是大宋的功臣,但誇讚楊業並不意味着就要貶低潘美。

楊業的不幸跟歷史上李廣很像,最後一次北伐李廣也是跟着霍去病出徵,最後李廣大敗,羞愧自殺,你不能把責任

都怪到霍去病身上吧,打仗就是這麼殘酷,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要說核心原因,楊業的死其實多少跟趙匡胤有關係,這不是胡說,宋朝立國後經常有將帥被殺,一個核心原因就是因爲趙匡胤取消的親兵制度。

所謂親兵也叫牙兵,是將軍最核心的守衛自己安危的親信部隊,這個部隊最大的特點就是隻聽將軍本人的,最大使命就是保護將軍,待遇和能力也是軍中最強的。

郭威和趙匡胤都是親兵出身,最後都做了皇帝,在亂世親兵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在危機關頭,保護將帥逃脫,但趙匡胤深知親兵不聽上級命令,只聽主帥的弊端,於是下令廢除了親兵制度,從此將帥身邊再也沒有完全聽命於自己的部隊了。

五代時期,經常有後來很牛的人,在關鍵時刻能夠逃跑的記錄,但是在宋朝不存在的,沒有了親兵的保護,將帥很容易被敵人殺死,楊業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楊家將當然是忠臣,但潘美也絕不是個惡人,身爲大宋第二名將,對他的評價絕不應該是現在社會上流傳的這個樣子,只能說潘美太冤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