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鼎记》中,吴应熊应该算是最惨的角色了,堂堂平西王之子,未来的驸马爷,关键长得也挺帅。结果刚出场便被韦小宝玩得得团团转,稀里糊涂地被“敲竹杠”,让韦小宝大赚一笔。

这平西王世子二十四五岁年纪,相貌甚是英俊,步履矫捷,确是将门之子的风范。

更悲剧的是,后来韦小宝护送建宁公主嫁往云南之时,吴应熊被胆大妄为的建宁公主给动了个小手术,从此成为了一个太监。

我用火枪指住他逼他脱光衣服,然后用枪柄在他脑袋上重击一记打得他晕了过去,再割了他的讨厌东西,从今而后他只能做我太监不能做我丈夫了。

不过这些只是小说桥段,大家不要被误导了,历史上的吴应熊并没有这样的经历。

吴应熊作为吴三桂的长子,长期担任的是一个人质的角色,处在清朝的控制之下。

公元1644年,吴三桂献关降清,表面上是打着与清朝合作,为君父报仇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已经依附于清朝,成为了清朝的马前卒。

不过,相比于其他降将汉臣,吴三桂相对比较特殊,他有着一支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所以清朝对于吴三桂,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的戒心,担心吴三桂会突然反戈一击。但是,清朝又希望利用吴三桂的力量来帮助自己问鼎中原。所以,当吴三桂领兵在外的时候,清朝需要有着制衡他的筹码。

于是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便被留在了京城,表面上是入朝为官,实际却是作为清朝的人质,让吴三桂投鼠忌器,不敢轻易造反。这样的手段在历史上很常见,毕竟人心隔肚皮,单纯的契约精神或者感情纠葛,永远不是保证忠诚的最佳手段。只有人质这种对当事人有着切实利益纠葛的手段才是最为有效的。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往往都会采用人质这样的手段,来保证那些重臣强藩对于朝廷的忠诚。比如说唐玄宗为了防止节度使拥兵自重,便弄出了一个质子制度。规定各地的节度使上任后,必须要在京城留下亲人做人质,人质可以是妻儿、父母、以及兄弟。

当然,朝廷也会给予质子们优厚的待遇,以此来表示对于臣子的恩宠。如此恩威并施之下,那些地方上的重臣武将们,往往就会比较安分。

清朝对于吴三桂其实就是采取的这样一个制度,他们将吴应熊留着京城当人质的同时,又给予其高官厚禄,不仅将其授予三等子爵的爵位,还加有少傅保兼太子太傅的官职。如此一来,吴三桂不仅会因为儿子在京城而对清朝投鼠忌器,还可能会因为清朝对吴应熊的优待而增加对清朝的好感,从更加用心地为清朝效力。

这是一种制衡手段,更是一种拉拢手段。为了拉拢吴三桂,清朝甚至还与吴三桂联姻,将吴应熊招为额驸,把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了他。如此一来,清朝既可以凭借联姻加深与吴三桂的关系,又可以用驸马的身份将吴应熊留在京城,可谓是一举两得。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嫁给吴应熊的和硕恪纯长公主并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建宁公主,因为在小说中建宁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和硕恪纯长公主虽然之前被封过和硕建宁长公主,但她却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

要知道皇太极可是康熙皇帝的祖父,所以按辈分来讲,和硕恪纯长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吴应熊便该是康熙皇帝的姑父。整整差了一辈。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吴应熊被建宁公主出手绝后这件事儿,那更是纯属虚构。因为吴应熊在娶了硕恪纯长公主之后,夫妻二人是生有子嗣的。不过,就算没有成为太监,吴应熊的结局依然比较悲惨。

本来和硕恪纯长公主与额驸吴应熊在京师不断加官晋爵,和美度日,如果没有之后发生轰动天下的“三藩之乱”,公主与额驸这对人人称羡的豪门婚姻应该是过得非常幸福的。然而在权力诱惑面前,亲情往往淡如水,所以人质也不是绝对保险,否则唐朝就不会有藩镇之乱了。

最终,吴三桂还是决定造反了,而作为人质的吴应熊自然遭到了抛弃。

吴三桂起兵造反后,身在京城的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所诛杀。其实从康熙的果决手段也看得出来,他早就想要收拾吴三桂了,并且有着必胜的信心。否则的话,他不会在吴三桂造反的第一时间诛杀吴应熊父子,而是会把他们留着,当作日后与吴三桂谈判的筹码。

“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当然,也有传闻说,吴三桂在造反之前,曾派人来接京城,准备将吴应熊父子接走。但是却被吴应熊拒绝了,因为他若一走,便是在告诉康熙,吴三桂已经决定造反了。如此一来,康熙便会有更多的反应时间,势必会对父亲的大业造成影响。

不过,这种可能性其实并不大,毕竟吴三桂一大把年纪,辛苦造反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如果吴应熊有机会离开,那吴三桂定然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所以,不是吴应熊不想走,而是在康熙的控制之下,他根本走不了。

总而言之,从吴三桂决定造反那一刻起,吴应熊就注定将是一个牺牲品。当然,被牺牲的还有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与吴应熊婚姻二十年,年仅33岁的建宁公主过早地经历了人世间最悲惨的家破人亡。她并没有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将吴应熊玩弄一番后,与韦小宝逍遥而去。而是“ 为叛寇所累”,丧夫失子,家破人亡。

尽管政治婚姻本来就经不起风浪的侵袭,但公主与额驸恩爱二十年,逢遭此难,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仍然令她内心备受煎熬,丧夫丧子之痛始终在她之后的岁月里刺痛着她的内心。云南平定后,康熙为永绝后患,又将公主所出的吴三桂后代全部处死

“二幼孙谥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如此一来建宁公主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了,诺大的公主府就剩下她一人形影单只,孤独地度过余生。公元1704年,建宁公主在独自熬过了三十年的悲凉岁月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三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