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鼎記》中,吳應熊應該算是最慘的角色了,堂堂平西王之子,未來的駙馬爺,關鍵長得也挺帥。結果剛出場便被韋小寶玩得得團團轉,稀裏糊塗地被“敲竹槓”,讓韋小寶大賺一筆。

這平西王世子二十四五歲年紀,相貌甚是英俊,步履矯捷,確是將門之子的風範。

更悲劇的是,後來韋小寶護送建寧公主嫁往雲南之時,吳應熊被膽大妄爲的建寧公主給動了個小手術,從此成爲了一個太監。

我用火槍指住他逼他脫光衣服,然後用槍柄在他腦袋上重擊一記打得他暈了過去,再割了他的討厭東西,從今而後他只能做我太監不能做我丈夫了。

不過這些只是小說橋段,大家不要被誤導了,歷史上的吳應熊並沒有這樣的經歷。

吳應熊作爲吳三桂的長子,長期擔任的是一個人質的角色,處在清朝的控制之下。

公元1644年,吳三桂獻關降清,表面上是打着與清朝合作,爲君父報仇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已經依附於清朝,成爲了清朝的馬前卒。

不過,相比於其他降將漢臣,吳三桂相對比較特殊,他有着一支自己獨立統率的部隊。所以清朝對於吳三桂,其實是有着相當大的戒心,擔心吳三桂會突然反戈一擊。但是,清朝又希望利用吳三桂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問鼎中原。所以,當吳三桂領兵在外的時候,清朝需要有着制衡他的籌碼。

於是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便被留在了京城,表面上是入朝爲官,實際卻是作爲清朝的人質,讓吳三桂投鼠忌器,不敢輕易造反。這樣的手段在歷史上很常見,畢竟人心隔肚皮,單純的契約精神或者感情糾葛,永遠不是保證忠誠的最佳手段。只有人質這種對當事人有着切實利益糾葛的手段纔是最爲有效的。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往往都會採用人質這樣的手段,來保證那些重臣強藩對於朝廷的忠誠。比如說唐玄宗爲了防止節度使擁兵自重,便弄出了一個質子制度。規定各地的節度使上任後,必須要在京城留下親人做人質,人質可以是妻兒、父母、以及兄弟。

當然,朝廷也會給予質子們優厚的待遇,以此來表示對於臣子的恩寵。如此恩威並施之下,那些地方上的重臣武將們,往往就會比較安分。

清朝對於吳三桂其實就是採取的這樣一個制度,他們將吳應熊留着京城當人質的同時,又給予其高官厚祿,不僅將其授予三等子爵的爵位,還加有少傅保兼太子太傅的官職。如此一來,吳三桂不僅會因爲兒子在京城而對清朝投鼠忌器,還可能會因爲清朝對吳應熊的優待而增加對清朝的好感,從更加用心地爲清朝效力。

這是一種制衡手段,更是一種拉攏手段。爲了拉攏吳三桂,清朝甚至還與吳三桂聯姻,將吳應熊招爲額駙,把和碩恪純長公主嫁給了他。如此一來,清朝既可以憑藉聯姻加深與吳三桂的關係,又可以用駙馬的身份將吳應熊留在京城,可謂是一舉兩得。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嫁給吳應熊的和碩恪純長公主並不是金庸先生筆下的建寧公主,因爲在小說中建寧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和碩恪純長公主雖然之前被封過和碩建寧長公主,但她卻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女。

要知道皇太極可是康熙皇帝的祖父,所以按輩分來講,和碩恪純長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吳應熊便該是康熙皇帝的姑父。整整差了一輩。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吳應熊被建寧公主出手絕後這件事兒,那更是純屬虛構。因爲吳應熊在娶了碩恪純長公主之後,夫妻二人是生有子嗣的。不過,就算沒有成爲太監,吳應熊的結局依然比較悲慘。

本來和碩恪純長公主與額駙吳應熊在京師不斷加官晉爵,和美度日,如果沒有之後發生轟動天下的“三藩之亂”,公主與額駙這對人人稱羨的豪門婚姻應該是過得非常幸福的。然而在權力誘惑面前,親情往往淡如水,所以人質也不是絕對保險,否則唐朝就不會有藩鎮之亂了。

最終,吳三桂還是決定造反了,而作爲人質的吳應熊自然遭到了拋棄。

吳三桂起兵造反後,身在京城的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所誅殺。其實從康熙的果決手段也看得出來,他早就想要收拾吳三桂了,並且有着必勝的信心。否則的話,他不會在吳三桂造反的第一時間誅殺吳應熊父子,而是會把他們留着,當作日後與吳三桂談判的籌碼。

“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

當然,也有傳聞說,吳三桂在造反之前,曾派人來接京城,準備將吳應熊父子接走。但是卻被吳應熊拒絕了,因爲他若一走,便是在告訴康熙,吳三桂已經決定造反了。如此一來,康熙便會有更多的反應時間,勢必會對父親的大業造成影響。

不過,這種可能性其實並不大,畢竟吳三桂一大把年紀,辛苦造反還不是爲了子孫後代?如果吳應熊有機會離開,那吳三桂定然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營救。所以,不是吳應熊不想走,而是在康熙的控制之下,他根本走不了。

總而言之,從吳三桂決定造反那一刻起,吳應熊就註定將是一個犧牲品。當然,被犧牲的還有康熙的姑姑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婚姻二十年,年僅33歲的建寧公主過早地經歷了人世間最悲慘的家破人亡。她並沒有像小說中寫的那樣將吳應熊玩弄一番後,與韋小寶逍遙而去。而是“ 爲叛寇所累”,喪夫失子,家破人亡。

儘管政治婚姻本來就經不起風浪的侵襲,但公主與額駙恩愛二十年,逢遭此難,一夜之間家破人亡,仍然令她內心備受煎熬,喪夫喪子之痛始終在她之後的歲月裏刺痛着她的內心。雲南平定後,康熙爲永絕後患,又將公主所出的吳三桂後代全部處死

“二幼孫諡殺,諸庶孫斬首棄市”。

如此一來建寧公主就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了,諾大的公主府就剩下她一人形影單隻,孤獨地度過餘生。公元1704年,建寧公主在獨自熬過了三十年的悲涼歲月後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三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