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印媒消息,爲應對高原環境和印度當局所謂的邊境威脅,印度國防部曾緊急向美國求購了一大批專門用於高原環境的禦寒服,而就本月3號,這批貨已經開始陸續到貨,印媒更是有些炫耀的意味,報道稱將把這批物資調配到拉達克前線地區。

事實上,美印雙方達成這類協議並不奇怪,早在上個月時,就有報道稱印度和美國正在積極接觸,特別是在今年邊境衝突中,美國更是選邊站,最引起注意的,就是印度拉攏美日澳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

而至於軍購方面,印度今年向美國購買的東西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爲莫迪政府把大部分經費都投向了俄羅斯的訂單,所以今年美國收到的訂單並不多,只是今年9月份,傳出印度要爲邊境士兵購買禦寒服的消息。

當時印度向美國訂購了一種名叫"擴展型寒冷氣候士兵着裝系統"的禦寒服,數量大概爲11000套,不過後來印度肯定又增加了不少,因爲據稱拉達克地區的印軍有9萬多人,現在這種禦寒服的缺口還有3萬套。

根據現有的一些報道,有文章稱這種"擴展型寒冷氣候士兵着裝系統"能保持士兵在高海拔和極端-40℃低溫環境下的生存,而且考慮到美國在單兵裝備上的優勢,這一次印度拿到的這種後勤裝備應該是不錯的。

不過可以想象,一個印度軍隊內很普遍的現象仍然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即印度整一套後勤系統並不都像這種禦寒服一樣先進,比如士兵要用到的野營裝備、帳篷、睡袋、氧氣等,印度現在能保證幾成還真不好說。

有意思的是,有個別美國媒體在報道這件事時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它們還特意在文章中做了對比,說道中國方面,提到的一些關鍵點,譬如中國軍隊將這些任務轉移給民營高科技企業來完成,而中國最關注的點不是後勤,而是在無人機等一系列更高精尖的領域,而印度現在則要考慮更多的是如何保障前線士兵的生命安全。

今年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隨着嚴冬的到來而漸漸平息下去,但擺在雙方面前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雖然衝突暫時擱置了,但問題卻並沒有解決,不然印度不會在嚴冬即將到來之時還緊急增派了一批部隊前往前線,顯然印度是存有戒心的。

所以這幾個月,考驗雙方的暫時是後勤保障能力,這一點可以說我方對印度有着絕對優勢,從運輸、技術、經驗等各方面都可以自信這麼說,而印度今年前線增派了那麼多新兵,他們是否能適應這種極端天氣,倒也真是個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