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不滿足於朝九晚五的“機械生活”,很多人選擇了辭職創業,有句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創業的原動力很重要,不同的原因可能會導致結果大相徑庭。

創業之所以簡單,是因爲找到一個好項目,加上有點資源,就可以做起來,但做大做強很難,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團隊和資金等因素會阻礙公司的發展。

馬雲、馬化騰等知名企業家有今天的成功,除了抓住熱門風口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及時調整策略,迎合市場的發展需求。

在汽車領域,有兩位“大佬”,他們都是浙江人,一個是吉利集團的創始人李書福,另一個是衆泰汽車的創始人應建仁,雖然曾經都風光無限,但現今的處境卻相差甚遠。

李書福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不僅創立了吉利集團,還帶領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在汽車行業已經是小有名氣了。在此前公佈的富豪榜中,可以看見李書福的身家高達500億元。

反觀應建仁,因爲沉迷於資本遊戲,導致旗下的公司破產,連衆泰汽車也要“涼了”,深陷債務危機,日子似乎不太好過。爲什麼會這樣呢?

應建仁1962年出生於浙江永康,祖祖輩輩都靠打鐵爲生,但應建仁因爲不想過按部就班的生活便選擇了創業,在1996年的時候,他和妻子二人創辦了一家五金廠,名叫鐵牛實業,主要是賣汽車的配件。

當時正值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時期,因爲抓住了良好的機遇,公司經營得還算不錯,並且越做越大。不過應建仁不滿足於此,把目光投向整個汽車的生產市場。

於是在2003年,他和妻子先後買了兩家殼公司,還引進了一條先進的生產線,準備從生產汽車配件到造車領域延伸。

因爲那時正值我國汽車製造的黃金時期,所以衆泰發展速度非常快,公司業務不斷拓展,迅速佔領了國內汽車行業的部分市場。當時憑藉奧拓、朗悅和T600等多款車型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2015年應建仁和他的外甥制定了“借殼計劃”,他的外甥成立了永康衆泰汽車有限公司,作爲“借殼”的運作平臺,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然後把永康衆泰以116億元的價格賣給了上市公司,比原始資本翻了近6倍。

然而好景不長,隨着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也越來越高,衆泰因爲“山寨和抄襲”等不利因素,銷量大跌,同時品牌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爲了挽救局面,應建仁及時做出調整,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然而還是沒迎來轉機。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下,衆泰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3萬輛,不過這只是表面成績,隨着補貼力度的減少,銷量也開始大幅度下滑。

相關數據顯示,衆泰汽車在2019年虧損了112億,估值只剩下28億。僅用一年時間就鉅虧百億,按理說對應建仁是巨大的打擊,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反而大賺了一筆,這是怎麼回事?

據媒體報道,應建仁和他的外甥其實很早就套現離場了,剩下衆泰還在鉅額的債務中掙扎,不少人覺得,曾經的著名車企就這樣倒下了實屬可惜。

而應建仁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安徽銅峯電子公司”也因爲無法清償債務宣佈破產了。在破產之前,銅峯電子的股價就開始大幅下跌,部分董事也紛紛辭職。

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地方,任何決定都需要謹慎考慮,一步錯就會步步錯。衆泰作爲曾經知名的國產汽車品牌,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卻因爲不能迎合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方向,導致淪落至今天這般地步。

當然,這和創始人應建仁有着直接的關係,曾經的“汽車大佬”,到現在公司接連出現危機,你覺得衆泰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嗎?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