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小编的话:现在一些电商平台已经成佛了,不“杀生”都改“杀熟”了!马上双11就到了,这些年由于商家的培养教育,双11比春节都热闹,人们积攒着心头好,等着这一天捡大便宜,然而越是这时候小编越要给大家提个醒,“警惕电商大数据杀熟”!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专家谈大数据杀熟

很多网友表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经常用的号价格贵,不常用的号价格便宜而有15元优惠券,价格相差挺远的”“真假的?旅行APP杀熟,这购物平台也是啊?真是够了”“应该这样,所有号都显示这张券,但是领取设置门槛,注明只有非活跃用户和新用户才可以领取,这样就行了对吧?”“很多杀熟的现象,之前想开个影视会员,苹果手机跟安卓手机还不一个价钱”“罚罚罚 往死里罚”“昨晚下单后发现买贵了退了两单”“VIP特权,价格贵一成,超VIP特权,价格贵三层!”

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电商平台或旅游APP的经营者们,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行为。

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大数据杀熟”三大陷阱:一是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订的价格不同;二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订的价格更高;三是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

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订的价格不同

没有王法了吗?有。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第18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子商务法

国外有没有大数据杀熟?有。全球第一起“杀熟”事件要追溯到2000年,有用户在删除了浏览器Cookies之后,发现之前浏览过的一款DVD售价从26.24美元变成了22.74美元。亚马逊倒也诚恳,CEO贝索斯亲自站出来向公众道歉,并且说明这只是向不同的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只是测试阶段,保证和客户数据没有关系,最后亚马逊停止了这一实验。

亚马逊CEO贝索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