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及今,经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瑰宝,一直为人们所咏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我们研读经典诗词,含英咀华,益处颇多。

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对艰危时事的忡忡忧心,有对普通百姓的殷殷深情,有对光明正义的孜孜追求,为社稷而高歌,为黎民而请命,敲时代之警钟,唤社会之良知。战国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身赴虎穴的慷慨悲歌,这是为国献身的英雄壮举,令人热血沸腾,气冲霄汉。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抒发了慷慨激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一直奔流不息。

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仰天长叹,倾情动容。晚唐诗人罗隐的“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公私分明,“国计”至上,告诫我们树立良好家风。“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身为穷困潦倒的一介诗人,却时刻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知之深,爱之切,让人感佩。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昭示后人,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代廉吏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清贫自守,取信于民,显示了铮铮风骨。“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却总是在倾听老百姓的啼饥号寒,如此亲民爱民,彰显了公仆之情怀。

凡此种种,这些荡气回肠的诗词名句,以高雅的品位、厚重的意蕴,引导我们净化灵魂,升华境界,勇于担当。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作者黎耀成),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