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張一弛 & 周霜降

你付尾款了嗎?

中國人終於憑藉一己之力,把雙11過成了中國經濟實力大賞。

昨天,雙11慶典開幕式,周濤加入了主持陣營。周濤一句“雙11提前了!”,讓刀哥有種“過年好!”錯覺。

彷彿就差問一句,今年雙11,您喫餃子了嗎?

17個直播間在同個舞臺上一起直播,數億“尾款人”湧入淘寶瘋狂下單……開場1分鐘,阿迪成交額超1億元,耐克緊隨其後超1億元。

其實,早在 10月21日零點,午夜的鈴聲剛剛敲響,就有數億人湧入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間。

雙十一預售第一天當晚李佳琦、薇婭的累計觀看人數達到了1.62億和1.53億。

什麼概念?

這意味着,全國3億人都聚集在他倆的直播間,熬着夜等着花錢。

兩個人,八小時,銷售額近70億,比國慶檔電影票房還高。

頂流明星都完敗給李佳琦、薇婭,他們到底輸在哪兒了?

1退一步萬人唾棄,

進一步救命稻草

很少有一個行業,像直播這件事一樣,打臉這麼快。

不過,不是打直播的臉,而是直播打了我們每個人的臉。

時間倒回去年,人們對直播還停留在電視購物升級版的印象裏,只要是關於直播的話題,評論裏出現最高頻率的兩個詞是:

不可思議,無法理解。

最早試水直播的明星,被網友和媒體全都噴了一遍。最慘的要數柳巖,沒人記得她帶了哪家品牌,關注點都是:

她怎麼淪落到要和網紅一起直播了?

不過,直播這個行業的神奇之處在於,罵得人越多,數字漲越快!

2019年直播電商總GMV約超3000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公關廣告做得大,不如一句“OMG”。

盯上直播這個生意的人,可遠遠不止網紅。

過氣藝人,想靠直播東山再起。

在直播之前,李小璐由於被爆負面消息過多,已經無法正常接拍影視作品,品牌代言就更少了,直播帶貨成爲了繼續經營的救命稻草。

第一次直播之前,李小璐發佈了一則預告視頻,視頻裏問“你爲什麼要做直播帶貨”,李小璐無奈地笑了一下,說:“爲了生活啊”。

任憑直播間的網友刷屏罵了她四個小時,李小璐早就已經擺脫了江湖恩怨,專心賣貨。

這第一場“復出”,李小璐賺了多少?

李小璐當天晚上達成了28.8萬的訂單量,銷售額超過4791.5萬元。

直播時收到的打賞也有85.1萬,就算打賞平臺分走一半,她能拿到超過40萬。加上佣金20%來算,也有900多萬。

對了,如果再加上傳說中每個單品30萬的坑位費,算出來的總收入是2000多萬。

欠債的老羅,想靠直播逆風翻盤。

爲了還清債務,羅永浩今年成爲了拼命三郎,承接了不少業務。

比如參與創辦小野電子煙,隨後又加盟了生物技術公司Sharklet,不過這些業務都沒能堅持太久。代言遊戲、參加綜藝節目等,都不是賺錢之計。

2020年4月1日,48歲的羅永浩再一次轉行,正式在抖音開啓了電商主播生涯。

在賣剃鬚刀的時候,羅永浩還現場颳了鬍子,看着泡沫都要喫進嘴裏的羅永浩,粉絲們一陣心疼。

結果,第一場直播儘管問題不斷,但依舊沒有擋住破億的數字。

上個月,羅永浩帶着一年還債4億的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此時,距離羅永浩開啓自己的直播首秀,纔剛剛過去6個月。

不再夢想收購蘋果的羅永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商業發展路徑。

就連身價百億的CEO,也終於坐不住了!

一開始,CEO們紛紛“被迫”營業,銷售女王董明珠由於對直播重視不夠,第一場直播銷售額只有22萬元。

然而,僅僅隔了十來天,董明珠調整好策略後捲土重來:從第二場的3億,到第三場的7億,直至第四次,全天的銷售額破65億元。

董明珠在她的三場直播裏打了“翻身仗”,贏回了面子。

見過了大世面的董明珠,也被這個數字震驚了,話風一轉說,“直播這事兒,我看應該常態化!”

疫情期間,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爲銷量發愁,“按照這種的狀況,公司只能支撐62天。”

而在第一次直播中,孫來春就賣出近40萬元的成績。用兩小時的直播做出了四家門店、十七八人一天的業績。

直播帶貨從1.0版本的“網紅化”,到2.0版本的“明星化”,如今已然演變爲3.0版本的“CEO化”。

短短一年時間,直播帶貨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誰做就被瞧不起、太掉價,突然變成了只要誰沒做直播,就是不敏銳,毫無戰略眼光。

原因很簡單,三個字:有紅利。

2撈錢多猛烈,翻車就有多快

拿直播帶貨當救命稻草的人越多,越多。

有人覺得直播不就是動動嘴皮子,忽悠人買買東西,想當然的認爲,只要有了流量,人人皆可帶貨。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如果把直播帶貨當做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在有些頂流明星手裏,反而越做越糟糕:

1、太把流量當回事!

就在昨天,鄭爽直播翻車上了熱搜,不僅遲到了一小時,直播過程中還抱怨主播一直喊上鍊接讓她很焦慮。

這不是鄭爽第一次翻車。

前段時間,鄭爽搞了一個5小時的直播,但非常不專業,不僅連口紅色號都說不出,帶不動貨時,更是語出驚人:

我壓根就不想帶貨,我有我自己的直播風格,直播不能太商業化。

到了直播後半程,鄭爽心態直接崩了,不斷拆臺,甚至把兩個趕出了直播間。

2、團隊太不專業!

直播帶貨是個系統性工作。

薇婭,身後有一支500人的專業團隊爲其服務,從前期的招商、選品、砍價,到後期的運營、覆盤,都有團隊支持.

一些明星僅靠原有的團隊很難應付。

一件貂毛大衣也沒賣出去的李湘,後來在微博回應稱“自己的團隊在選品牌時確實有些小失誤”,“(價格)還是有些高”。

沒有專業團隊的支持,這些明星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

3、態度是致命傷!

明星帶貨成交量普遍慘烈,是因爲這幫人實在太敷衍。

比如,李小璐直播的時候,都只是在念着稿子。到了介紹產品的時候,全是旁邊的助理在負責輸出。

昨天,大衣哥的兒子也搞了場直播,全程7個小時,但滿屏都是尷尬。

如果說他媳婦是誤入現場的圍觀羣衆,那他就是被老婆從被窩裏強行拖起來逛街的無聊男子。出現在鏡頭中的大衣哥兒子,要麼像下圖這樣走神發呆。

要麼自己喫嗨了,完全忘記自己是賣家,任務是直播帶貨。甚至打起了瞌睡,不停揉眼睛。

能力不夠,至少得拿態度來湊。

明星想靠着自己的流量,做直播,太想當然了。

3明星完敗給李佳琦,

他們到底輸在哪兒了?

這就是當下電商直播現狀:

人人眼紅李佳琦,人人都想入局。但事實上,有人翻車,有人卻場場大賣。

比起李佳琦薇婭,他們輸在哪了?

1、輸給選品

“每個直播間,產品本身是最大的競爭力。”

李佳琦團隊對選品極爲嚴苛,“每100件產品,大約只有5%會留下。”

他還會親自去一些產品的原產地、專櫃店去詢問當地的價格與銷量,自己還親身試用,幫助用戶獲得更全面的產品信息,供其參考。

爲了準備今年的雙十一,李佳琦提前半年開始準備了,幫用戶把優惠力度拿到最大。

薇婭也一樣。

近200人的招商選品團隊有一套嚴格的選品流程。商家首先要提前至少一週在網上報名,非官方旗艦店、品牌商、直營商或代理商不認,商品DSR(動態評分)在4.8以下的會被淘汰,全網評價中有質量問題則是“零容忍”。

薇婭對所有產品擁有一票否決權。她會親自體驗每款產品,否決自己認爲不合適的產品。

2、敗給用戶信任

李佳琦和薇婭不僅僅只是一個網紅,更是一個對用戶需求極度瞭解的創業者。

李佳琦一直承諾自己的產品都是全網最低價,之前就有某品牌給李佳琦放了鴿子,給的不是最低價格。而李佳琦直接在直播間說:某品牌不來就算了,我一定要給你們最低價。

而薇婭直播有一個特點:用戶想要什麼就賣什麼。

直播時,會時刻收集用戶的需求。只要粉絲點名要的東西,團隊都會想辦法找到商品上架。

很多人表示薇婭就像哆啦 A 夢一樣,什麼都有什麼都賣。

這樣可以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的信任感。

3、敗給陪伴與參與感

李佳琦的粉絲經常說:

“佳琦就像你身邊一個特別好的朋友”“李佳琦的直播間真的是快樂源泉”

今年上半年,李佳琦因爲身體不舒服罕見地取消了直播。

聽到直播取消的消息,女孩們像是集體失戀一樣,因爲看他的直播早已經很多女孩子的固定習慣之一。

她們說東西不一定要買,但是李佳琦的直播是一定要看:

從他身上你時刻都能感受到那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會被他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態度感染。

李佳琦自己也說:“我覺得我的直播間是和所有女生的一種雙向陪伴,我去陪伴他們,他們也在陪伴我。”

結 語:

直播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行業還不完善的時候,人人都想給直播下個定義。

有人認爲,有了流量和粉絲就能成;有人認爲,只要聲勢夠大就能成。

在今年5月,辛巴退網期間,旗下主播就打着“替父出征”的口號,全程沒有提辛巴的名字,但一直不斷用“師父”和“爹”稱呼辛巴。

但刀哥認爲,直播最重要的,還要回歸到用戶體驗。

李佳琦薇婭能成爲頭部,拼得是專業和態度:怎麼做開場白、怎麼銜接每一個產品、怎麼選品、怎麼把控高效的節奏......

直播遠不是架個手機,對着鏡頭笑一笑,這麼簡單。

那些唱衰李佳琦過氣了,叫囂幹翻薇婭的人們,真能端得住直播這碗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