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之所以當不了皇帝,一方面是因爲沒實力,一方面是因爲沒運氣。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雖說自己才能出衆,其母阿巴亥又是大福晉。但畢竟年幼,在諸多貝勒臺吉中實力比較一般,甚至連自己同母所生的弟弟多鐸都比不上。許多愛新覺羅家族的重大活動中,都不見多爾袞的蹤影。

比如天命元年的朝賀典禮上,在可以親自叩拜努爾哈赤的宗室顯貴中,有弟弟多鐸的位置,卻沒有多爾袞的位置。而努爾哈赤去世之時,多鐸已經是一旗之主,而多爾袞卻連旗主都沒混上。

當然,也有傳聞稱,努爾哈赤在臨終前想要傳位於多爾袞,並且考慮到當時多爾袞年幼,所以準備讓代善攝政。但考慮到當時多爾袞的處境,這種可能性並不大。而且就算有這麼一回事兒,多爾袞的實力太弱,繼承不了大位。

所以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後金的大汗之位跟他基本沒啥關係,只能是成爲自己兄長皇太極的附庸。

在皇太極執政時期,多爾袞的政治生涯迎來一個快速的上升期。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深得皇太極的器重。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多爾袞被封爲大清和碩睿親王,成爲清朝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讓他在日後有機會去爭奪皇位。

時間來到1643年,清太宗皇帝皇太極突然駕崩,然而生前卻未立嗣子,由此導致了一場爭位風波。當時愛新覺羅家族主要有三大勢力,分別是豪格集團、多爾袞集團以及代善、濟爾哈朗集團。

其中豪格集團實力最強,首先作爲皇太極長子,有着兩黃旗的支持,因爲兩黃旗乃是皇太極親領,屬於忠於皇太極一脈的勢力,所以兩黃旗希望由皇子繼位。兩黃旗作爲皇帝下屬,實力在八旗之中最爲強悍,索尼、圖賴、鰲拜這些人都是出自兩黃旗。他們甚至放下話來,如果不立皇子,寧願一死。

其次,豪格的爵位是和碩肅親王,又是正藍旗旗主,不僅地位上能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實力更是強悍。多爾袞集團的實力稍弱於豪格,其主要的倚仗就是自己的鑲白旗和弟弟多鐸的正白旗。

至於朗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雖然兩個人加起來坐擁三旗,但由於皇太極生前對其多有打壓,所以實力並不強,甚至不如多爾袞,算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第三大勢力。

由於,代善和濟爾哈朗表示不爭奪皇位,保持中立。所以爭奪皇位的人主要就兩個,分別是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而豪格在實力上佔據絕對優勢,他的兩黃旗加正藍旗,可比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要強上不少。此外,豪格擁有長子身份,而且戰功卓著,不僅符合“立長”這一傳統,在功勞威望上,也不差多爾袞多少。

更爲關鍵的是,多爾袞集團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多爾袞的弟弟多鐸雖然表面是站在哥哥這邊,但他自己也想當皇帝。當時在議政大會上,多鐸開始表示推舉哥哥多爾袞繼位,而多爾袞則走過場般的表示謙讓。沒想到多鐸不配合,立刻表示,多爾袞不接班,他自己可以接班。

“若不允,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

這其實並不意外,多鐸原本就比多爾袞受寵,當初努爾哈赤在位時,多爾袞一直都是排在多鐸後面。所以,對於多爾袞來說,當時他和豪格爭位,實力上其實是處於劣勢。尤其是兩黃旗大臣將領們一直都是堅持立皇子,直接否定了多爾袞的繼位資格。但是,多爾袞又不能就此認輸,如果豪格登基,少不了會對其報復。

所以,對於多爾袞來說,就算自己無法登基,那也不能讓豪格皇帝。於是,多爾袞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主動放棄爭奪皇位,轉而推舉九皇子福臨繼位。這一招對於豪格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因爲福臨同樣是皇子,兩黃旗不會反對。如此一來,多爾袞的兩白旗就能對豪格的正藍旗形成實力壓制。

此外,福臨母親布木布泰,乃皇太極五妃之一,出自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其不僅意味着福臨出身高貴,更代表福臨背後有着蒙古人的支持。

所以,在兩黃旗保持中立的情況下,福臨憑藉多爾袞的支持和蒙古人的外戚勢力,就可以對豪格形成壓制。

此外,保持中立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被推舉爲輔政親王,無形之中也被拉到了福臨這一邊。至於禮親王代善,一直沒有太多想法,只要大家和和氣氣,不內訌就行,所以他也贊成這樣一個方案。於是,原本佔盡優勢的大阿哥豪格,就這樣變成了絕對劣勢的一方,最終只能是放棄爭奪皇位,眼睜睜地看着一個九歲的小孩兒登上皇位。

所以,多爾袞不是不想當皇帝,只是當時的形勢不允許,他沒有那個實力當皇帝。

不過,就算沒有當上皇帝,多爾袞袞憑藉着擁立之功,得到了巨大好處。皇帝福臨年幼,同爲輔政親王的濟爾哈朗,又無心與其爭權,主動表示以多爾袞優先,使得多爾袞大權獨攬,成爲了這場權力之爭的最大贏家。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白王,書名亦先之。

多爾袞於順治元年被封爲大將軍,次年又進位皇叔父攝政王,徹底掌管了清朝的軍政大權。雖然他此時不是皇帝,但其權力已經與皇帝一般無二。

當然,當時攝政王之後的多爾袞是有機會篡位的。多爾袞以皇父攝政王的身份代理皇權的,京城防衛與紫禁城防衛也全在掌握,待到徹底穩定中原,到時候轄取天下的巨大戰功,黃袍勸進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然而天不假年,多爾袞在順治七年,因爲行獵時墜馬跌傷,不治身亡。而他在死後,被順治追尊爲帝,廟號成宗,並以帝王禮厚葬,其實也算是當了一次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