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的美籍助手Mark Simon承認有出錢搞“流料報告”。圖爲有份散播有關流料的《紐約郵報》。資料圖片

一份爲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造勢,委託虛假情報公司撰寫指控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與中國“存在可疑聯繫”的64頁虛假文件,被美國傳媒揭發與《蘋果日報》有關。《蘋果日報》雖然否認事件,但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的美籍助手Mark Simon日前公開“承認責任”,並稱黎並不知情,而黎智英亦火速與Mark Simon割席,但事件已再次引發社會對壹傳媒集團造假的關注,更令社會反思壹傳媒有關報道背後的政治利益關係。

香港文匯報整理了《蘋果日報》及《壹週刊》過往涉嫌造假新聞的事件,包括無中生有的報道、捕風捉影的失實報道、用錢買新聞及誹謗等。不少政界人士批評《蘋果日報》令香港新聞行業被玷污和聲譽受損,是媒體界的奇恥大辱,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強打擊假新聞。

事例1:助手用黎智英錢 放流料搞拜登

一份指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與中國存在“可疑聯繫”的64頁文件早前在網上廣泛流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揭露,該份文件涉嫌造假,發佈者更稱是由《蘋果日報》委託撰寫。其後,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透過Twitter承認涉事,但稱黎智英不知情,黎智英亦採取同一口徑。根據NBC報道,該份報告是由一家名爲“颱風調查”的虛假情報公司製作,署名作者自稱爲瑞士安全分析師馬丁.阿斯彭(Martin Aspen),惟專家分析後發現此爲人工智能人臉生成器生成的假人,其他資料也是盜圖、編造而成。報道引述最早發佈該文件的其中一人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稱,文件由《蘋果》委託撰寫。該份虛假報告記述了亨特在中國經商的陰謀論消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多名親信均有轉載,打擊拜登選情。

一再刊出拜登負面新聞、傾向特朗普的《蘋果日報》聲稱事件和《蘋果》“無關”,Mark Simon其後就“承認責任”,並稱會辭職。事件曝光後,社會紛紛重新審視《蘋果》對美國大選候選人的取態及其政治利益關係。

事例2捕風捉影造謠 報道屢次失實

《蘋果日報》過往不時有疑幻似真、捕風捉影的失實報道。去年,《蘋果》稱時任港鐵主席馬時亨2018年曾多次乘搭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私人飛機外遊,而嘉華集團去年曾投得港鐵地皮,質疑馬時亨涉嫌“利益衝突”。馬時亨其後發出嚴正聲明,強調他自2016年出任港鐵主席以來從未乘搭呂志和的私人飛機,批評有關報道內容嚴重失實,已嚴重影響他和港鐵聲譽。呂志和亦發聲明批評報道內容純屬污衊,與事實不符。

最後,《蘋果日報》在網上發表聲明承認報道失實,指該飛機既不屬於呂志和名下,兩人外遊的相片及影片的拍攝日期應爲2014年9月,而非報道所稱的去年,併爲此向兩人致歉。

今年5月,因應文憑試歷史科出現評日本侵華“利大於弊”的冷血試題,《蘋果日報》引述不具名消息聲稱審題委員會有一名教育局課程發展官員參與,質疑教育局早於開考前已對有關出題策略及內容知情,更以“設局嫁禍”來形容是次事件。

教育局隨即發表聲明,澄清未有派員加入考評局歷史科的審題委員會,並批評《蘋果日報》有關報道嚴重損害教育局誠信,呼籲各界一同正視問題,切勿被蓄意誤導或轉移視線。事實上,報道中所謂的教育局人員,是以個人身份獲選爲審題委員會成員後才加入教育局,與《蘋果》所指稱的因果關係完全相反。

事例3誹謗當食生菜 敗訴死性不改

《蘋果日報》不止一再爲自己的失實報道認衰道歉,過往亦不時被告誹謗並被裁定敗訴。

2015年,警署女雜工羅紫清指《蘋果日報》一篇題爲“警署女雜工被指偷清潔用品”的報道內容誹謗,入稟高院控告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時任總編輯及撰文記者,申請禁制令及索償。法官裁定指控成立,被告須賠超過74萬元。

2013年,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控告《壹週刊》誹謗,指一篇標題爲“碼頭黑幕 HIT講大話 假外判 榨乾工人”的報道內容失實,誤導讀者及混淆公衆,製造HIT利用假外判的方法壓榨工人的假象。事後,HIT入稟法庭控告《壹週刊》有關報道誹謗及要求賠償,最後《壹週刊》亦願意賠償予HIT,及支付訟費。

2010年,《壹週刊》刊登一篇題爲“霸王致癌”的文章,稱霸王洗頭水含有致癌物“二噁烷”,導致霸王洗頭水銷量一落千丈。霸王其後控告壹傳媒誹謗,高等法院於2016年裁定霸王勝訴,狠批《壹週刊》調查粗疏、膚淺,僅參考其他報道,而未作出深入調查,未能達到負責任專業水平。

事例4銀彈炮製假聞 陳健康尋歡騷

1998年10月19日,一名女子因不滿丈夫陳健康婚內出軌,將兩個兒子從住所拋落樓殺害,然後自己跳樓自殺身亡。事後,傳媒爭相報道陳健康事件,並追訪陳健康的下落及其包二奶的細節。當時,《蘋果日報》記者竟然向陳健康提供5,000港元“找小姐”,再拍下“獨家照片”做頭條“新聞”。

《蘋果日報》一開始拒絕承認與陳健康有任何金錢交易,更聲稱不存在要求陳“做騷”給記者採訪一事。然而,時任《蘋果日報》社長羅燦其後親自承認,該報記者在內地採訪完畢後曾給予陳健康及3名朋友5,000元。事件令黎智英不得不於11月10日爲記者支付陳健康報酬的報道手法,在頭版全版篇幅刊登公開道歉啓事。

2002年12月,一名已離職的《蘋果日報》前編採中層主管,在香港報業公會主辦的“傳媒操守問題工作坊”發言時踢爆,陳健康的有償新聞是黎智英親手拍板刊登頭版的,當時編輯部對是否刊登陳健康北上尋歡照片有爭議,最終要越洋請示當時身在海外的黎智英,經他首肯才刊登。

事例5張冠李戴誣陷 累女律師早產

1998年10月17日,《蘋果日報》刊登一篇標題爲《騙客戶樓款及二按貸款 元朗女律師挾款200萬元失蹤》頭版報道,指稱某位女律師涉嫌訛騙客戶200萬元並挾款失蹤,但事實上警方調查的是另一名律師,並非《蘋果》所指的人。

雖然《蘋果日報》翌日刊登道歉啓事,但並沒有解釋爲何會張冠李戴。事件令該位女律師飽受困擾,不但業務因該篇失實報道大受影響,她本人甚至患上抑鬱症要接受精神科治療,第二胎也因此而早產。

其後,該女律師控告《蘋果日報》誹謗並親自出庭作供。她形容《蘋果日報》的道歉啓事:“好似突然間有人斬我對手,我好驚,但系行兇者話‘對唔住,我斬錯人’。”

最後,高等法院於2001年裁定誹謗事件直接令該位女律師患上抑鬱症和有生意損失,並部分促成她早產,頒令《蘋果日報》需賠償事主逾320萬元。

事例6老作對白配音 屈林奮強歧視

2013年,《蘋果日報》於頭版報道時任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在閉門論壇談及貧窮及新來港者引發的住屋問題時,稱林奮強曾發表“我係完全歧視‘新移民’”的言論,更在“動新聞”以配音方式“模擬”林奮強的“言論”。林奮強事後在出席公開活動時主動澄清有關報道,更即場播出論壇的錄音,即“我完全唔系歧視‘新移民’,嚟到香港嘅,法律上系香港人,就係一等公民。”他譴責《蘋果日報》作出失實報道。當時《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承認報道“出錯”,並向林奮強道歉。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