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远山的呼唤》.mp3
06:59来自新株洲

本期诵读者

虽然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但自参加工作后,却还没有过太多的农村工作经验。此次受命驻村,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我从来到水垅驻村的第一天起,开始细细地倾听来自大山深处的一声声呼唤:这里有对爱的呼唤——险峻的山势、起伏的沟谷、封闭的环境所造成的贫困面貌,让大山愈加需要各级各界的关爱和支持;这里有对梦的呼唤——大山深处的百姓从来没有放弃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这里有对路的呼唤——大山需要通往山外的宽阔便捷之路,更需要一条抵达心灵的观念革新之路、一条切合实际的精准扶贫之路……

倾听呼唤,更需要回应呼唤。自入村以来,我与驻村工作队队长黄春平同志走遍了水垅村的所有农户,在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水垅村脱贫攻坚目标与计划。而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朝夕相处,我觉得自己真正地与水垅乡亲成为了一家人,我们在大山里一同打拼,一同劳动,一同流汗,只为了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早日走出贫穷的困境。通过一年多来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切切实实地迎来水垅村的喜人变化。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水垅村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驻村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将此当作改善发展环境、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效。

水垅村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受制于险峻、坎坷的山地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水垅村民的居住和出行状况一直非常艰难。自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驻村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贫困对象农村安居工程、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整治工程,为村民进行杉皮屋、土坯房改造(或拆除、新建),要么易地搬迁新建砖混结构住房,要么在县、乡购房安置,要么掀去破旧杉皮屋顶,屋内屋外粉刷一新,修缮改造为碧檐白墙的大瓦房,确保了全村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同时,大力实施改路改水改电改厕,所有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大部分农户门前已修通水泥路,实现了手机通信和互联网信号在水垅村的全覆盖。出行难、运输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水垅村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水垅村有着丰富的杉木、笋竹、油茶、黄桃等农产品资源,近年来,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发动、帮助水垅村民以此为依托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大力实施油茶林、中幼林抚育改造,并成立了水垅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山门,务工创业,为各自的家庭创造着稳定收入和可喜前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途径实现转移就业,成为贫困户家庭增收的重要一极。还有越来越多的水垅人已在城镇开起了店铺,购买了住房,过上了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此外,光伏发电、林蛙养殖等特色产业也为水垅的发展及村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行之路。

水垅乡亲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结对帮扶干部们用情用心,俯下身子细访民情、真心实意排忧解难,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鼓足发展信心,制订脱贫规划,落实扶贫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做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更重要的,我们的结对帮扶干部不忘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他们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找穷因、拔穷根,设身处地、想方设法帮贫困户坚定脱贫决心,打开郁积心结,破除老旧观念,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希望、向上的种子,让他们感知到各界的关爱,感知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水垅的贫困乡亲们日益焕发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他们不甘贫穷,不甘落后,各显其才,奋起直追,缔造着他们本应拥有的幸福生活和美丽家园。

在水垅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更多的却是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水垅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更是那种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亲如一家的血脉深情,正所谓“干群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脚踏实地,历经艰辛,方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赢得梦想的实现。让我们一起用汗水来浇灌希望田野之上的幸福之花,我想,这就是对于远山呼唤最好的回应。

来源:新株洲

编辑:刘婷 | 美工:龙艳军 | 监制:尹正艳

关注“新株洲”公众号

相关文章